分享

「息」的道理

 大山860 2018-08-25
「息」的道理

佛学对「息」的解释又不同,有时候用「息」来代表呼吸,一呼一吸之间,名为「一息」。学「小止观」的,学打坐的,有数息观,就是一呼一吸之间,数为一息。

 

在「息」的中间有没有停留?就是静止不呼不吸的时候,我们看刚出生的婴儿睡眠,就有这个现象。婴儿的睡眠,需要约十六个小时,十一二岁约十一二小时,二十岁以上约七八小时,年纪越大,需要的睡眠时间越少,老了整夜都睡不着。但是,老人在一夜的睡眠中,真正完全睡着的时间,连一两分钟也不可能,只要几秒钟的睡着就够了。

 

所谓真正睡着,是整个脑神经完全休息,绝对休息,同死了一样。一个很疲劳的人,开始躺下去时,还有呼吸,像拉风箱一样,甚至打呼,看起来是睡着了,实际上一部分脑神经并没有休息,还在活动。人在醒时为幻想,睡时为梦境,每人每天睡时都在作梦,只是又随时把它忘记了,醒来便误以为无梦。真正完全睡着时,脑神经全部绝对休息的人,呼吸也停止了,这就是「息」;如果用仪器测验,显示板上一定没有曲线,只是一根直线划过去,此时,他正在安详熟睡之中。

 

大家谈修养的人,双腿打坐,欲求清净无念,但是没有到达这个境界,连初禅也够不上。佛学的道理讲得好,听了很高兴,可是平时自己修习,没有在心性上达到这种境界,则没有益处。这个境界并不是昏迷,这是「息」的道理。

 

恭录自南怀瑾老师《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