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中医爱好者的学习笔记

 勿用乐潜书斋 2018-08-25
篇首补记:学习是快乐的载体,是阳入于阴一一一平静的表征和转换,与技术实在没多大关系。
                     一一一2019.1.1

2018.8.25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2018.8.26
彭子益《乌梅白糖汤治愈温病发热十五案》摘要



2018.9.1
陈士铎喜用大剂甘寒以清热,彭子益却以惯用甘平为其特色,补中怯白术之温燥而选用甘平的山药.扁豆,清热而用甘平之四豆,即使乌梅也是酸平不伤津的,凡温燥.寒凉.辛散,只要有点霸气,都不提倡用,需用也是谨慎着用。(荣卫病乌梅或四豆加薄荷足见其何等之谨慎)
               一一一这大概属于习惯特别是性格使然吧。
               一一一需特别谨慎处亦不失为一法也,和病势不甚强而选用吴鞠通的处方用药以及服药特点的道理一样,因为世界任何方法都有其可以适用的地方。

2018.9.1
胆热虽实,亦宜用豆类,胆热上逆中亦虚也。
                    一一一彭子益《小儿-耳流脓》篇

如果气实热实脉实的热证,栀花一方多服即效。且不可误服黄连.石膏致生流弊。
                     一一一彭子益《小儿-目病》篇

2018.9.15
运化不及者,水火之气虚的意思是人的体质素寒,寒不能升发,不能升发就谈不上辉煌。中气如轴兼五行之性。

解决方法:先藏其所化,然后再化其所藏。


2018.10.21




薯蓣丸




2018.10.22
大黄庶虫丸


2018.10.27
一气周流中医后天应用图

升极而降,降极而升,木火主升,金水主降,为先天理论,而火金不降,水木不升则为后天应用。

此图是为明宗旨而设,而变通应用在人,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因情而异,有常有变才可以。

2018.10.28
五行圆运动肝升肺降论方剂



2018.10.29
温经汤麦门冬用一升120克为和血剂,去麦门冬则为暖宫剂。

伤寒论条文一定要细读.反复读,知常才能达变,记得初学中医时经朋友介绍看过一例五十岁左右的崩漏病人,如当时读过伤寒论及本条文,自然就手到病除了。

本证冲任虚寒,那是肯定的,不需要多加纠缠,关键是暮即发热,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为什么呢?或者曾经半产,总之是瘀血在少腹不去,瘀血所致之热也,所以用麦门冬量大为一升,有淤热则用之,无瘀热经迟可不用,热多用多,热少用少,临证酌情可也。

原条文可能瘀热甚重。



2018.11.24






2018.11.29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荣卫虚弱结滞之病,八珍益母丸治气血虚弱结滞之病。


2018.12.5









2018.12.6
我们人得了病以后,我们是如何分虚实的?邪气盛则实,是怎么定虚证的?正气夺则虚,我们定虚实的话,主要从正邪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定的,这个非常重要,我们认为是实证,不等于说正气就不虚。
                       一一一欧阳卫权


2018.12.15
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传阳明,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汤,不差与承气汤。

传少阳,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弦,往来寒热,热多寒少,宜小柴胡汤。不差,与大柴胡汤。

传太阴,脉濡而大,发热,下利,口渴,腹中急痛,宜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

传少阴,脉沉细而数,手足时厥时热,咽中痛,小便难,宜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

传厥阴,脉沉弦而急,发热而悚,心烦呕逆,宜桂枝当归汤。吐蛔者,宜乌梅丸。

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大青龙汤加附子主之。

二日阳明受之,即与太阴同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澹语,脉时高时卑,时强时弱,宜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

三日少阳受之,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脉乍弦乍急,乍细乍散,宜当归附子汤主之。
          一一一这些都是急证或急危重证,谁说中医不能治急证或急危重证






彭子有创见。





2018.12.31
                   年终总结
                        一
自绘自我总结的方证一气周流圆运动图:


                            二


刘渡舟刘老讲的六经中各有表里虚实寒热,实际是人人临证都在运用的对比思维过程。

刘老是二分法的六经,也就是传统的八纲辩证。

而胡希恕胡老和刘志杰先生属于三分法的六经辨证。

临证应先二分法再三分法,即先辨两极再辩中间,亦即先用刘老的方法再用胡老和刘志杰先生的方法。

而个人认为解释六经的实质欧阳卫权老师讲得最为易懂.最切合临床实用。

特别是合病并病的讲解。

与彭子对复杂病证的讲解有异曲同曲之妙。

所谓疑难杂证.疑难病证便都集中在这一块。

所以这一块应为以后自己学习研究的重点。





                          三

附:前段时间写得对六经八纲及诸辨证方法的理解。
        (原文中有些困惑经读欧阳卫权老师的讲解得到释疑,如对吴茱萸汤的归类,以及对太阳腑证归经的不确定性,等等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