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中医与坐冷板凳、疗效提升的秘密、好疗效的基石、当中医乐此不疲 | 当代中医人绕不开的话题系列(三)...

 为什么73 2018-08-25



   本  期  导  读    

学中医,一定要先放低姿态,耐心学习,稳扎稳打才能尽快摆脱冷板凳,成为一名有口皆碑的好医生。




学中医与坐冷板凳


问:一个年轻大夫,怎么能够尽快摆脱冷板凳,成为一位口碑好、门诊量增加的医生?


答:一直有学弟学妹问我,怎么做到这样(大的)门诊量的?我其实回答的很简单:回去好好看书就好。他们觉得我没有说实话。


在我做冷板凳的时候,门诊量不大,甚至只有两三个人的时候,我首先告诉自己一个念头:一定是我的水平不够。没有别的杂念。就是说想法一定要纯,一定是自己的问题。


可能确实存在,比如医馆没有宣传我,病人没有帮你宣传,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水平没到。


自己的心态要放平,别的大夫病人多,不要去想,他是否有什么宣传,是否有什么技巧。不要去想,即使是有,也要想到,既然人家病人比我多,一定是有比我强的地方。


在此基础上,比如没有名气之前,遇到没有病人的时候,自己不会随意就走了,没病人也在那里坐着,这是一个态度问题,这时候就是看书学习的时间。


就是没有人的时候,不断地去看书,提高自己。等到看好了病,一定有病人发自内心地广为告知,推荐亲朋好友,这就是口碑的效应。


比如,我看小儿发烧,家长发现一付药就见效了,她想中医看病这么快,又省钱又不用去医院遭罪了,她会很高兴。


孩子在幼儿园,家长都有家长群,有人就会闲聊,你家孩子怎么好得这么快,她就会分享,这样孩子的同学就会来看诊,孩子看好了,家长一看,那我也看看吧,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像滚雪球一样,门诊量就上来了。


总之,我的经验和看法是,当中医想早日摆脱冷板凳,首先就要从发心上找原因。




疗效提升的秘密


问:你认为看病效果取得突破的关键是什么?


答:突破的关键,其实是思路。医生治病,靠的是对疾病的分析,和对所开处方药味的分析,是否都做到了精确?


比如风寒感冒,你就要用散寒的方法来解决,如果我诊断错了,认为是风热,那你怎么开处方都不会起效的,所以说,还是诊断最关键——对这个病的把握,对病程的把握,以及对病的特性的把握,是不是准确。


有的时候,诊断没有问题,但是处方不同,用药的细节有问题。比如这个病是风寒,什么时候应该用荆芥、防风和羌活,什么时候该用苏叶、麻黄,是有差别的。什么时候用麻黄、什么时候用豆豉、什么时候用薄荷,这时候就需要你在临床上的打磨。


就像一件玉器、一件艺术品,它就需要不断的打磨。虽然你大体上看这件东西已经很漂亮了,但是有棱角的地方还是不够完美,距离真正的艺术品还是有一定距离。


临床上我最喜欢的两个字就是打磨。对于某种疾病,认为大体上都有把握了,为什么具体治疗的时候效果就没有那么好?就是打磨,死磕。




好疗效的基石


问:看病怎么才能达到胸有成竹的程度?


答:说白了,就是一个字——「」。


比如说小儿发烧,风寒感冒,反反复复地看,例如去年冬天,感冒的特别多,还有流感,那段时间,总是看这样的病,甲病人吃了两付药好了,乙病人吃了三付药好了,丙病人吃了药退烧了但是还有点咳嗽,丁病人咳嗽吃了几付药好了,脾胃又弱了,怎么收尾?等等。


因此说,一定要多看病,看病是没有捷径的,看多了一定就有把握了。日积月累,下次遇到病人,可能两分钟不到处方就出来了。


接下来,怎么去提高?一个大夫,你看的病再多,总有你没看到过的病,总有你吃瘪的时候。


比如,这种病看了十个人都好了,到第十一个,就是没看好,吃了两付药,烧不但没退下来还高了,这时候压力就来了,怎么办?如果告诉患者去医院,也可以,但是心里总是憋着一口气,应该可以搞定的,怎么办?


这时候可谓日思夜想,茶不思饭不想,甚至晚上睡觉都能梦到,我是怎么就出现了问题呢?为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这时候我就要看书了。


甚至,我回到家,会把医案写出来——舌象、脉象、症状、我的处方,然后进行分析——我的问题出在哪里?这个药方不行,就再开一个,感觉差不多了,复诊时候给患者用上,很快退烧了。


这个经历对自己印象非常深刻,你就会找到自己的问题,上次为什么不行,这次为什么就解决问题了?


治病找不到办法的时候,是很有压力的,你要不断地去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但是,当你突破的时候,你的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医学之路就是这样,不断突破,不断遇到问题,继续突破,继续遇到问题......




当中医乐此不疲


问:当小有名气后如何持续保持对提升临证能力的渴望感?


答:且不说大医精诚,仁心仁术这些套话。做一名真正以看病为主的中医大夫,我认为一定不能给自己降低标准,无论是否能够达到,都要不断地精益求精。


有可能是病人不忌口,病人生活习惯不好,药材质量不高,等等,这些因素都不要去想,你只要知道有这些事情就可以了。你更多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的水平得到提高,这就是收获。


就是说,凡事反求诸己。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首先要想到是自己的问题。


一个人总该有榜样吧?比如叶天士,他处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怎么名遍大江南北,靠的是什么?还有王孟英,处在饥寒交迫的环境中,怎么能写出《温热经纬》这么好的东西来?


怎么能做到理论学得好,看病效果也特别好的?一定是古代医家书读得好,临床效果好。我没有达到这个程度,问题出现在哪?因为我没有达到那么高的临床能力,没有治那么多的病,我就是这么认识的。


医生需要不断成长,叶天士、王孟英都是人,他们没有比我们多长一个脑袋,人家怎么做得到的?


我的信念始终是,只要医术水平上来了,一定是不缺病人的。现在我一定是书没有看到位,甚至看书也有看到烦的时候。那就像我前面谈过的,自己及时进行调节,比如说打打拳、喝喝酒,等等。(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