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过花市 一生流连 2018-8

 aemon 2018-08-25

    四合院

    北京不仅是新中国的首都,也是辽燕京、金中都、元大都和明清时期的都城。这里的每一个街区、每一条胡同、每一座旧宅,甚至每一棵古树,差不多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值得细细品味慢慢咀嚼的故事。那些毫不起眼的破旧平房,说不定当年曾是名流住宅……

    所以有人说,即便在北京住上一辈子,也读不完它的历史……

    花市大街,东起白桥大街,西至崇文门大街,全长约2000米,宽约10米。

    这一条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街道,却有着200多年不平凡的历史。

    史料记载,元朝时,花市大街一带本是元大都城东南一个风光秀丽、水草丰茂的游览区;明朝有“神木厂大街”之地名,其地理位置就是今日的花市大街,原神木厂大街在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京师全图》上,就已改称为“花儿市街”; 清代中后期,这里是绢花、宫花等制作与交易的集散地,老北京俗语“天下绢花出北京,北京的绢花出花儿市”。除了人造花,这条街上还有鲜花出售,姹紫嫣红。称它“花儿市街”毫不为过。曾有“百户千家花如锦,不似春时也醉人”的诗句,赞美这一带花市的繁荣景象。

    民国年间,这里改地名为“花市大街”。

    花市大街以羊市口为界,分为东花市和西花市。花市胡同多:有16条以花市命名的胡同, 分别是花市东头条、二条、三条、四条,花市上头条、二条、三条、四条,花市中头条、二条、三条、四条,花市下头条、二条、三条、四条。

    我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搬到花市的,曾在其中两条胡同里住过。

    当时的花市大街市井繁华店铺多。路北一溜有花市百货商场、崇光(花市)、大众电影院、豆汁铺、东花市浴池;象牙雕刻、皮毛、玻璃器皿的门市;还有袁崇焕祠、五十九中……路南有:新华书店、日用杂品竹器店、西花市浴池、副食商店……

    我最感兴趣的,是到新华书店看书;到东、西花市浴池泡澡;到豆汁铺喝豆汁,以及去崇光(花市)、大众影院看电影。赶上过年,新华书店大大小小的年画挂满墙,崇光电影院在京城算是高级电影院,除放映电影外,还挂着电影演员王心刚、王晓棠、孙道临、赵丹等人的大照片,引人驻足欣赏。大众电影院在北羊市口里,与之相比条件差多了,但我常去那里看电影,原因当然是票价更便宜些。

    花市大街文物古迹、名人故居、老旧庙宇多。

    且不说其北面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东南角楼和明城墙遗址,单单花市大街上就曾有众多名人的故居。曹雪芹曾在东花市一带的卧佛寺内避暑、写作;溥仪的皇后婉蓉入宫前曾在花市上二条的亲戚家住过;西花市大街南侧的手帕胡同,曾有名伶侯喜瑞的故居;明代袁崇焕的遗骸就安放于袁崇焕祠内,供后人祭拜……

    花市大街一带有火神庙、清真寺、崇兴寺、天仙庵、永寿寺、崇恩观、卧云庵、无量庵、卧佛寺、药王庙、土地庙、观音庙、蟠桃宫……“三步一寺,五步一庙”之说名副其实。最著名的要数蟠桃宫,它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修,是京城著名的道观之一。宫内供奉着王母娘娘,俗称娘娘庙。相传农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寿日,是王母娘娘召开蟠桃会开始的日子,届时天上的各路神仙都要来赴会。每逢此日蟠桃宫形成庙会,从东便门到崇文门沿护城河南岸茶棚货摊林立,日用杂货、风味小吃应有尽有;打把式、卖艺、变戏法、摔跤、杂耍、说相声的绵延二三里,为点缀庙会风光,庙前的护城河提前关闸续水,崇文门到东便门可行船,船上游客常集票友演出小曲、单弦、岔曲、莲花落等。庙内烧香的香客络绎不绝。这种热闹景象延续了数百年,被誉为活的“清明上河图”。民国后庙会开始延长两天,每于庙期,游人纷集,车马如云,其盛况较之白云观庙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时香烟缭绕,磐声悦耳。天桥、鼓楼的民间艺人及吴桥马戏团都来此献艺。昌平农民也来此卖桃花、香草。庙外南边空地上为一跑马场,有赛马、赛车、射箭之举。该庙会一直办到1957年。

    说来凑巧,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家在花市东二条居住,竟然是原蟠桃宫的后院儿。听邻居们讲,1956年公私合营的时候,北京市新组建的北京眼镜厂曾在蟠桃宫,直到1963年迁出。这里曾被当做工厂家属宿舍,后来陆续搬进其他住户。院子挺大,住户不少,邻里关系和谐。记得邻居中有位善良的马师傅,人长得胖胖的,很憨厚。她曾对我母亲讲过一句话:“您缺钱时候说话,到我这儿来拿,甭不好意思。”那年月谁家也不富裕,能说出这样温暖人心的话,着实让我母亲牢牢地记了一辈子。

    还记得父亲从铁路养路工师傅那儿找来葡萄秧苗,精心培育,后来开始挂果,是那种小颗粒的玫瑰香葡萄。送给街坊邻居品尝,都说酸甜可口味道不错。后来父亲将葡萄藤压枝培育,送给对种葡萄感兴趣的邻居扦插。没几年,好几家邻居门前的葡萄也都果实累累了,很是招人喜爱。

    我家还曾在花市下头条住过。那院里有个大桑树,炎热的夏天,吃完晚饭,邻居打开家门,男女老少齐聚,坐在树下,摇着芭蕉扇,聊天、讲故事。有种大家庭和睦相处,共享夏夜清凉的惬意舒适。白天的灼热渐渐退下,细微的凉风轻轻吹来,邻里的闲聊海阔天空,好一幅实景生活图。

    那时大家聊天的内容,实在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大小新闻、相声曲艺、中外电影、家长里短。记得有一天,树上落了只鸟,被正在讲故事的人发现了:“知道这是什么鸟吗?这就是《红旗谱》里朱老忠说的靛颏儿。出名的靛颏有‘脯红’、‘粉叉’、‘铃当红’。像这种‘脯红’,越脱毛红片儿越大,老了一直红到腿裆里,就成了‘窜裆红’,去换条牛或换辆车都不费难。就是为了这么只名贵的鸟,仗势欺人的冯老兰来要,他们不给。冯老兰怀恨在心,唆使招兵的抓走了大贵。”哈哈,好生怀念这样的故事会啊!这个小插曲,我至今记忆犹新。

    仿佛一眨眼的工夫,改革开放40年过去了。作为一名花市地区的老住户,我有幸目睹了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花市,高楼林立,气势不凡。“新世界”、“国瑞城”商品琳琅;马路拓宽了,东便门立交桥建成了,明城墙修复后建成公园,是居民休闲遛弯的好去处,东南角楼作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了,三月三蟠桃宫庙会从2007年起重新举办了……

    新的城市面貌、新的生活方式,正在书写北京全新的历史篇章,我这个古稀老北京人,跟随时代步伐,不断迈步向前。但老北京的胡同和文化,也还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流连。

    插图 王金辉 H1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