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辩证漫谈:经络系统的组成

 hghhphf 2018-08-25

关注【愉享中医】,关注生命健康!本号所发方剂以上世纪90年代以前出版的医著为主。文中方剂仅限于学术交流,患者应在中医大夫或中药师指导下加减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经脉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及其外围所连系的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一)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络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和属的主要特征,有别于奇经。

上肢内侧是手三阴经。其排列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 少阴在后;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其排列为内踝上八寸以下: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上: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六条阳经对称地分布于四肢外侧,其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下肢范围较大,在躯干部,是三阳经的足阳明胃经行于身之前,足太阳膀胱经行于身之后,足少阳胆经行于身之侧过胸胁部,如下图。

足三阴三阳经脉在下肢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其交接规律是:相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相接,阴经与阴经(手足三阴经)在胸部交接。

(二)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即冲、任,督、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八条经脉,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有两方面:①有沟通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达到统摄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如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血海”,皆具统率的作用。②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作用。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有根本区别:①不直接络属于脏腑;②彼此之间有阴阳的分别,但无表里相合的关系。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错,其中督脉行于后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各有本经所属穴位;其余冲、带、阴阳跷、阴阳维六脉的穴位均见于以上各经。冲脉行于腹部第一侧线,交会足少阴经穴;带脉横行腰部,交会足少阳经穴:阳跷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交会足太阳等经穴;阴跷行于下肢内侧及眼,交会足少阴经穴;阳维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交会足太阳等经及督脉穴;阴维行于下肢内侧、腹第三侧线和颈部,交会足少阴等经及任脉穴。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及其交会于他经关系。

奇经八脉分布和交会经脉简表

(三)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具有离、入,出、合特点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十二经别从肘膝关节上下的正经分离出来,走在深部;全部经别均向心走入体腔内,与属、络的表里脏腑联系:然后在头项部浅出体表,阳经经别合入阳经,阴经经别合入与之相表里的阳经经脉上,形成“六合“(即足太阳与足少阴,足少阳与足厥阴,手少阳与手厥阴,手阳明与手太阴,足阳明与足太阴,手太阳与手少阴)。

通过经别离、入、出、合的循行分布,加强了脏腑之间的联系,使十二经脉对人体各部分的联系更趋周密,扩大了经穴主治的范围。

(四)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十二经筋的分布与十二经脉的体表通路相一致。其特点是十二经筋全起始于四肢指趾的末端,全部向心走行,遇关节则结聚(即附着于骨骼上),不入内脏,在体腔则成膜成片,如膈肌。足三阳经筋起于趾端,结于面部(鼻旁),足三阴经筋起于趾端,结于阴器(腹部),手三阳经筋起于指端,结于角部(头部)。手三阴经筋起于指端,结于贲(膈肌)。

经筋的作用主要是连缀约束骨骼,完成关节运动和保护的功能。《素问.痿论》日:“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足厥阴肝经经筋除结于阴器外还有总络诸经的功能。

(五)十二皮部

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所在。

十二皮部的循行特点与功能:十二皮部即是按十二经脉的外行线为依据,将皮肤划分为十二个区域。它位于体表,对机体有保卫的作用,同时能反映脏腑、经络的病变。反之,通过皮部的治疗亦可以调整脏腑功能。

(六)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大包),总称十五络,或十五别络。

十五络脉的循行特点与功能:十二络脉由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腕踝关节附近的本经络穴分出,均走向相表里的经脉,加强了表里两经的外部联系。另有分支随本经走行加大了气血灌注的范围。任脉的别络名鸠尾(尾翳),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尾骨下的长强穴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部。分别沟通了腹部经气、背部经气和侧胸部经气。

十五络脉分布规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