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0余年桂桥古村亟待保护

 雲泉 2018-08-25

600余年桂桥古村亟待保护

经历过历史的洗礼,大夫第依然保存完整。

斑驳的墙面,灰色的瓦片,静谧庄重的大夫第,还有窄窄长长巷弄阴凉处手摇蒲扇的耄耋老人。走进南昌进贤的桂桥村,置身于600多年前的明清古建筑中,一种旧时光的气息扑面而来。

桂桥村位于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的南面,村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08年,在清朝雍正和乾隆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村里有规模的古建筑从东至西一共有12 栋,建筑面积共有5000多平方米。

600余年桂桥古村亟待保护

古建筑带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600多年历史的桂桥村 有古建筑5000多平方米

走进桂桥村,仿佛时光倒退,让人回归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伫立在桂桥村中的古建筑,看上去历经风雨,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悠长的历史,斑驳的墙壁能让人感知到岁月流逝。此时,正有老人在阴凉的巷子里轻摇小扇,享受着惬意的时光。

记者走上前去询问村落和古建筑的事情,老人告诉记者想要知道村落和古建筑的历史可以寻找古建筑保护的发起者桂季泉。经过询问,记者联系到了桂季泉。说起古建筑,桂季泉似乎有说不完的故事。

“桂桥村有600多年的建村历史,目前村里保留比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共有12栋,建筑面积共有5000多平方米。300多年前,这里曾经盛极一时,26位大学士从这个村子走上朝堂。”桂季泉自豪地说道,“2015年我偶然得知可以申报古村落的事情,从那时起便下定决心保护这些古建筑。但是考虑到个人力量有限,便开始在村中发出保护古屋的消息。没想到,一下子就来了10多位老人报名。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们这些老人开始对老屋进行清理和维护。”

600余年桂桥古村亟待保护

有些古建筑已经出现了坍塌的情况,这些古建筑周围也长满了杂草。

老建筑荒废甚至毁坏 老人惋惜:这是我们长大的地方

记者跟随着桂季泉来到桂桥村的老建筑,老建筑墙面已经斑驳,但是牌匾上的“大夫第”三个字清晰可见,“礼义廉耻”也能够很清楚地看到。

走进大夫第,记者发现大部分建筑还保持着原貌,不过有部分老建筑出现了坍塌的状况,还有的已经面目全非只剩空架,但这些老建筑的进门处都有清晰的牌匾。

桂季泉向记者介绍道,“除了古宅子的牌匾之外,村子里还有21块极具文物保护价值的牌匾,我怕万我们这些人没能力保护好这些牌匾,所以把这些牌匾都翻印到了村里的围栏上。”

沿着老屋内的巷子往深处走去,记者发现这里老建筑已经出现了坍塌的状况,有的甚至遭受了火灾。82岁的桂根滋告诉记者,这里是他小时候住过的地方,他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才从这里搬出去。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这里慢慢地就开始荒废。

其他几位正在清理垃圾的老人面对被毁掉的古建筑也十分惋惜:“这里是我们长大的地方,就这么被毁掉了,实在可惜,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足够的资金重新修缮这些老房子。”

600余年桂桥古村亟待保护

这座古建筑牌匾上“双株馥郁”的字样依旧清晰可见。

完全修缮老建筑要上千万元 目前已经筹集到十几万元

令这些老人们感到欣慰的是,全村人都愿意参与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行动中。

“由于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清理和保护工作只能由我们这些老人来完成。还记得当时我们这些老人为了清除这里的杂草和垃圾,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桂季泉说道,“不过最让大家感到欣慰的是,村里的人得知这一情况后,都争相出钱出力,最后我们筹集了十几万元的维修资金。”

虽然有了第一笔筹集资金,但是修缮被毁掉的部分还远远不够,因为完全修缮这些老建筑需要上千万元资金,他们筹集到的资金只够用于日常维护。“由于资金有限,对于老建筑的维修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想要恢复原状这笔资金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而且我们不能只是关注恢复老建筑,我们还要让古建筑外围环境变得好起来,大家才更愿意到这里来。所以,村子里的人齐心协力对原先全是淤泥和垃圾的门口湖进行清理。经过一番努力,门口湖变干净了。从前,谁都不愿意从此处经过。现在就大不一样了,茶余饭后很多人都会到这里来散步聊天。”

面对眼前的景象,桂季泉和老人们有欢喜更有忧愁。让他们欢喜的是,这里的环境日益宜人,桂桥村古建筑不仅被进贤县列入了不可移动文物点,桂桥村还被评为省级保护的古村落。然而,让他们感到忧愁的是这些古建筑的修缮问题。

村民期待修复古建筑 教育后代发展旅游

虽然桂桥古村有了这些老人们的保护,但是还是没有能够完全修葺恢复成原样。尤其是那些被大火烧毁的房屋,让他们格外痛心。

“对我们而言,这些古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更是我们的感情依托。我们从小在这里长大,如今眼看着这些古建筑慢慢被毁掉就十分忧愁。目前,我们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都十分有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将这些古建筑恢复原貌。”桂季泉表情凝重地说道,“为了让这些古建筑得到更好的保护,我们村已经申报了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趁我们这些老人都还在,还能够回忆起老建筑的原貌,以帮助修复古建筑。希望我们的愿望早日实现。”

桂季泉也希望这些古建筑修缮后能够给子孙后代带来教育意义,让他们了解故乡的历史。同时,这些老建筑能够成为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参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