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年代香港街头素描。
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香港,拍摄者是导演、演员同时也是摄影师的何藩(Fan Ho)。
何藩(Fan Ho),1937 年 10 月 8 日出生在上海,于2016 年 6 月在美国加州圣何塞去世。
蔡幸娟素有“小邓丽君”之称。她的照片被台湾用来对大陆进行攻心战的美少女照片。
早期香港鲤鱼门渔人码头,林立的中国帆船及舢板。
50年代初的香港闹市。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前的香港远没有上海发达,甚至没有天津洋气,但后来因为一大批富人跑到了香港,这才慢慢为香港带去了繁荣。包括香港的电影业也就是那时候发展起来的。

80年代的香港。处在世界经济发展大潮前沿的香港是“亚洲四小龙”之一。
香港五十年代美女老照片。
香港六七暴动期间,其时正值文化大革命高潮,中国大陆不少城市都爆发了支援“香港抗暴”的游行示威,英国驻华代办亦被红卫兵捣毁。香港商业电台节目主持林彬在节目中强烈批评左派的“暴力行径”,已经有多人死难的工人十分愤怒,数日后,其本人与堂弟遭人投掷汽油弹烧死,被认为是香港六七暴动场面惨烈的标志性事件。六七暴动可算是香港发展的分水岭,间接促使当时的殖民政府改善施政。
香港六七暴动期间,其时正值文化大革命高潮,中国大陆不少城市都爆发了支援“香港抗暴”的游行示威,英国驻华代办亦被红卫兵捣毁。香港商业电台节目主持林彬在节目中强烈批评左派的“暴力行径”,已经有多人死难的工人十分愤怒,数日后,其本人与堂弟遭人投掷汽油弹烧死,被认为是香港六七暴动场面惨烈的标志性事件。六七暴动可算是香港发展的分水岭,间接促使当时的殖民政府改善施政。
1969年国庆期间,中资机构及香港左派举办的庆祝活动。
中国最早的武打女星之:沈芝华、沈月华。
1963年香港老照片:街头的水果蔬菜摊位。
香港明星赵雅芝。
主演的《蟋蟀皇帝》、《生死搏斗》的香港长城二公主石慧。
真正的神仙姐姐:赵雅芝。
中国“赫本”夏梦绝美照。
中国“赫本”夏梦绝美照。
在历届金马奖的最佳女主角中,风华绝代的绝色佳人曾经
有过很多,在这所有的美人之中,最具古典美的一定当属第二
届的影后得主乐蒂。说是乐蒂是古典美人一点都不为过,中国
古代的四大美人,无一例外都被她演过,仅此一点已足以证明
她的古典之美。当常言有道“自古红颜多薄命”,乐蒂的经历
和遭遇无疑是这句话的最好印证了。在刚过三十岁时,乐蒂便
因无法接受感情和事业上的挫折而离别人间,为后人留下无尽
遗憾。
赵雅芝的时尚旧照写真。
赵雅芝旧照写真。
香港女明星老照片。
旺角彌敦龍鳳大酒樓。
中英街是内陆人接触香港最方便的地方,由于实行了免税政策,这里还曾经是内陆人买便宜“洋货”的首选地。从1980年开始,这条250米的小街先后经历了黄金热、电器潮、数码产品风,日接待游客一度达到8万人。图为1997年香港回归前,港英政府警察与中国边防战士在中英街执勤。
黑白照片老香港回不去的街头生活。
香港这个世界大都会、国际金融商贸中心,其繁荣的大众文化、浓郁的现代气息、零关税的购物天堂,诱惑着大陆游客。图为2003年8月,实行赴港“自由行”政策不到一个月,一群大陆游客游览香港。“自由行”启动仅10年便为香港带来8000多万人次内陆游客,消费总额累计超过6300亿港元。
来自加拿大的摄影师Greg Girard的作品《Hong Kong 1974-1989》,记录了上世纪70、80 年代的香港。在那个年代,霓虹灯是常见的街景,这系列作品让很多人怀念当年的香港夜生活,无论是水手暂住的酒店,还是夜间冷清的后巷,亦或是神秘的酒吧,都是这个城市的记忆。
早期逃港人的简陋房屋。
风靡亚洲的《射雕英雄传》电视剧剧照。
香港老启德的机场。
香港有着深厚的义工传统。据调查,超过20%的香港人担任过义工工作。如今,香港义工不再受地域的限制,而最大的义工输出地便是中国内陆。在内陆的贫困地区、灾区,以及大城市的弱势群体身边,总是能轻易找到香港义工的身影。图为2010年4月30日,香港义工在玉树灾区搭建“心灵驿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