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锁仙杏林有“妙手回春”一说,说的是医术高明的医生,能将垂危的病人从死神手中拯救回来;成语“妙笔生花”指的是文坛巨匠,用如椽巨笔能勾勒出万紫千红的春天,能状描出绚丽多彩的山川。想,不过是人的思想活动,看不见,摸不着,其作用何在?成色如何?成语“妙想天开”的解释是想法奇特,出人意料,结果让人满意。
我曾困惑过:一样的天灾人祸,有的人舔干带血的伤口,休整一番,又重新上路了,而且活得比从前更加精神更加风采也更具力量;有的人却从此一蹶不振万念俱灰心如止水跌倒了就再也爬不起来,这其中究竟有一个什么东西在起作用?一样的“得胜还朝”,一样的载誉凯旋,有的人掸掸身上的征尘,美美地享受了一番之后,把过去的荣誉当成一种新的动力重又扬帆启程了;有的人面对荣誉志得意满趾高气扬,沉湎于鲜花和掌声之中昏昏欲睡,从此再无佳绩,一无所成了。这究竟又是为什么?是什么做的杠杆?我想来想去,却原来是一个“想”字在其中发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事情明摆着,看你怎么想?两个人喝酒,剩半瓶了。一位一脸兴奋说:“喝,好好喝,还有大半瓶呢,今天一准喝个够”;另一位却长叹了一声道:“唉,就剩少半瓶了,说话就完了”。同是半瓶酒,一个是一种富有的感觉,一个却有一种没落的感伤。同样是下雨,悲观者说那是上帝在流眼泪,自信者却当成是天赐的沐浴之机。同一狱舍的两个罪犯透过铁窗窗口,一个看到的是天上的满天星斗,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一摊污泥。多少年过后,昔日看见星星的罪犯告别昨天,开拓出好一段美好人生;当初看见一摊烂泥的罪犯却罪上加罪,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结局。面对黄昏,明智的人养精蓄锐,等待旭日东升大干一场;面对黄昏,软弱的人却萎缩一团去接受漫漫长夜的煎熬。面对黑暗,强者硬是瞪大瞳孔,努力在黑暗中寻找一缕光明;面对黑暗,弱者却紧闭双睛,怕看见那遮天蔽日没有尽头的黑暗。会想不会想,全然是两种成色,两种境地!左邻右舍,同事同仁,低头不见抬头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如果真要计较起来,还不把人烦死恼死?想开来,人生不过几十年,能走到一起,算是缘分了,实在没有理由因为一点芝麻绿豆一般的小事隔心隔肺,大家以诚以待,豁达相处,有什么话开诚布公说出来完事。亲朋好友,来来往往,谁没个三灾六难,七短八长,伸过手去帮一下最好不过。钱没了,花完了还会来,况且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看得那么重,而这亲情、友情却是黄金难买的呀。妙想生奇迹!若干年前,三个人在砌砖。有人问:你们在干什么?甲说:砌砖。乙说:赚钱。丙说:我在建造世界上最漂亮的住宅。二十年后,甲在砌砖,乙在垒墙,丙却已经是大名鼎鼎名冠一方的建筑设计师了。三个人做的一手活,仅仅是想法不同,便导致完全不同的命运,这其中的奥妙所在,不值得我们细细回味?民间有“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说。大病一场,花了不少银两,“福”从何来?以我看,这“福”便是对生活的大彻大悟了。当死亡压境时,一切烦恼、忧愁、苦闷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一切看开了,什么也想通了,许许多多原先不曾或根本没有的美妙想法如潮水般涌来,平生出万般情趣,这便是大劫大难之后的“大福”了。人们常说“谁谁谁死了一回,会活了”,大概就是说这人会想了。还不仅仅如此,通过生死考验,对生命的意义有一个全新的诠释;原来这人生苦短可不是闹着玩的,真的是说了便了,说完则完的。剩下的日子要快快乐乐度过,不再庸人自扰了。更有的人大梦方醒,好不容易死里逃生,总算赢得一点可以做事的时间,得抓紧做,快快做,再不做真不赶趟了,于是乎,创造生命的意识空前强烈,说不准还真能做出一点正儿八经的事情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思想家中江兆民,身患绝症后开始著书立说,他的《一年有半》和《续一年有半》两本书犀利地批评维新后的日本世相,出版后轰动日本,甚至扬名国外,将他生命的光辉刻入永恒的时空。爱迪生一生妙想无穷,他把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想法付诸实施,终于给世界留下一个“发明大王”的美称。生活的幸与不幸,全在会想不会想:事业的成与不成,全在敢想不敢想,敢想敢实践敢失败就敢成功。多么诗意,多么传神,仅仅因为奇思妙想,可以峰回路转,可以柳暗花明,可以别有洞天,可以起死回生,可以绝地逢生,可以云散天开……美哉,善哉,妙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