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但将痛饮酬风月 莫放离歌入管弦

 文山书院 2018-08-26

728

但将痛饮酬风月

莫放离歌入管弦


                                       刘正平/文


       沙曼翁所书篆书七言联“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出自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後夜相思月满船。



        此篆书七言联有一处用字和问题,就是下联中的“弦”,沙联写作“絃”。虽然“絃”与“弦”相通,但在篆书中,“絃”是“绚”的意思。管弦的“弦”还是应该用“弓”字旁。


        《说文》:绚,《詩》云:“素以爲絢兮。”从糸旬聲。許掾切〖注〗臣鉉等案:《論語》注:絢,文貌。


          沙曼翁其他的篆书作品中也存在用字的问题。


        沙曼翁款篆书七绝立轴(见下图),拍品见2018年9月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朵云四季第17期拍卖会中国书画专场预展。款识:(略),甲子冬月曼翁。钤印(略)。



       《说文》中有洛:“洛水。出左馮翊歸德北夷界中,東南入渭。从水各聲。盧各切〖注〗洜,古文。” 当然,在汉印中也有写作“雒”的,如下图:


释文:洛阳令印


       《说文》中也有“雒”,段玉裁注:“雒, 忌欺也。今考爾雅音義。當作忌欺。釋鳥曰。鵅、鵋。玄應引作忌欺。釋鳥又曰。怪鴟……南陽名鉤鵅。一名忌欺。然則忌欺與怪鴟一物。……鵅卽雒字。各家音格。但今江蘇此鳥尙呼鉤雒鴟。雒音同洛。則音格者南北語異耳。又按自魏黃初以前伊雒字皆作此。與雍州渭洛字迥判。曹丕云。漢忌水。改洛爲雒……“


         也就是说,汉朝人改洛爲雒。既然写的是小篆(秦篆),沙联将“洛”写成“”,还是有些牵强。



        此外,其“春”下面加个“艸”,也是做作。“淡墨中”的“淡”写成“澹”,也不是太准确。“淡”指颜色更贴切,“澹”指水波更贴切。


       此幅字中第一个字“老”,下面写成“止”,虽然赵孟頫、吴大澂等也有此写法,但秦篆中下面就是一个“匕”,为何不宗秦篆?



        沙曼翁的篆书师承萧退闇。沙曼翁曾言:“书法肯定要继承,先继承才能传下去,当然受老师的局限也不可取,沙曼翁说:‘学我者死叛我生’,背叛老师才能生,故而搞艺术要敢于变、善于变,事物都在变,天天变,如人天天变老,字不变怎么能行,可如何变就要用心思。书法是有源有流的,根据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变化,故意人为的变化是不行的。”



         尽管沙曼翁想变,但终究走不出萧退闇的风格。这就是书法,想的和做的不一样。愿望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往往相去甚远。从小篆结字风格上看,沙曼翁与同出一师门的邓散木还是略逊一筹。因此,沙氏又另辟蹊径,涉足甲骨文书法。因为甲骨文还缺乏书法意义上的法度,所以,书法家很难以此立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