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老城厢探古:(十)城厢的寺院和教堂

 昵称2632418 2018-08-26
旧时,由于生产力落后,民生痛苦,精神上的寄托被推到第一位。据记载,上海旧县厢地区,在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就建有广福寺(寺址约在今方浜中路、河南路口),宋元时期寺观、道观略有增加,明清时期数量达到顶点。
  • 161.jpg
  • 162.jpg
  • 2楼ppy
  • 2011-5-25 12:49
据不完全统计,属于道、儒、佛三教的,直至民国时期,上海旧县城厢内外,在今方浜中路有广福寺、城隍庙,在大东门有地藏庵、观音阁庙、公输子庙、龙王庙,在丹凤路有雷祖殿、真武庙、灵山寺,在半淞园路有老高昌庙、高昌庙、花神庙、老君庙,在今城隍庙周围还有鄂王庙、许真君殿、财神庙、东岳庙,在西林后路有白云观、女公会福堂,在福佑路有春申君庙、薛家浜路有青龙禅寺、海神庙、金坛路有水仙宫,永泰路有宁海禅寺,保仁弄有观音阁庙,云居街有云居庙,小南门外有九华禅寺,沉香阁路有沉香阁,咸瓜街有古云台,紫霞路有小武当,董家渡路有大悲阁,沪军营路有先农坛,虹桥弄有东华道院,静修路有静修庵,复兴东路有关帝庙,方斜路有吉祥庵,蓬莱路有蓬莱道院、戒珠庵,药局弄有药王庙,先棉祠南弄有先棉祠,净土街有净土庵、清静庵、灵应坛,陆家浜路有海潮寺、铎庵,一粟街有一粟庵,文庙路有文庙,小普陀街有小普陀庙,小东门有天后宫、施相公庙,姚家弄有姚家庵,老北门有延真庵,中山南路有万寿禅寺,凝和路有蕊珠宫,和顺街有火神庙,大昌街有大佛殿、华严庵、清心堂,白衣街有白衣庵,丰记码头街有海神庙,方斜路有钱家庵,肇周路有紫竹庵,陈家桥有紫竹林,河南南路有接引禅寺,中山南路有广福院,老西门有利济侯庙,西仓桥有猛将禅院,俞家弄有罗老太庙,中华路有莲座庵,西藏南路有社稷坛,会馆街有安润道院,迎勋路有金母宫等,
  • 163.jpg
  • 164.jpg
  • 3楼ppy
  • 2011-5-25 12:50
另外,还有伊斯兰教的小桃园街有小桃园街清真寺、草鞋湾有草鞋湾清真寺和福佑路的清真寺等。
属于天主教、基督教的,三牌楼路有全备福音堂,梧桐路有敬一堂,松雪街有天恩堂,方斜路有女公会,董家渡有董家渡天主堂,西林后路有裨文堂,陆家浜路是清心堂等。
这些建筑星星点点,有的宏伟,有的小巧,表现出中国寺院精湛的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其中有不少已经湮灭,有的演用为道路名,实“亡”而名“存”。
  • 165.jpg
  • 4楼ppy
  • 2011-5-25 12:51
广福讲寺
位于方浜中路461~475号。广福寺始建于五代晋天福年间(公元936-943年)是上海城厢中有历史记载最早的寺庙。明嘉靖三十五年,倭寇多次袭扰上海,军需无着,地方官绅商议,欲将广福寺等出售应急。其时,潘恩任河南巡抚,得此消息,就命次子带着他的俸金回上海,代赏庙宇价值。过不多时,军饷还是不够用,又要议到卖寺庙了,潘恩仍照样代赏,使广福寺得以保存下来。明万历十年,潘恩逝世,享年87岁,万历帝赐谥号恭定。地方人士为纪念潘恩保持广福寺的功绩,便在广福寺内建恭定公祠,在墙上画潘恩的遗像(见《上海研究资料》和清《同治上海县志》)。
广福寺几经兴废,寺内的大雄宝殿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修,观音殿、药师殿、地藏殿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大礼堂、头山门、四天王像及天王殿西厢房于民国31年(1942年)重行修建。部分佛像及大雄宝殿都是宋朝遗物,殿内有4根楠木大柱子。原有寺基13亩,分正院和东院、西院。正院三进,天王殿供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供如来佛、燃灯佛及十八罗汉。民国期间修马路,缩至11亩余。民国31年前广福寺已分为东院和南院两部分,1960年起该寺不复存在。
  • 901.jpg
  • 5楼ppy
  • 2011-5-25 12:51
青莲庵
位于青莲街37号。明隆庆六年(1572年),僧启峰在原顾姓露香园青莲座遗址上改建。潘允端为之题书额。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僧法恒筑楼曰“不染”。嘉庆六年,僧南亭劝募,得陈元锦捐助,建造后殿,辟地疏泉,频加修治。咸丰十年,遭兵燹,损毁殆半。住持清华、僧见如募资修葺,重塑佛像。解放初期,僧人古镫曾任住持。
青莲街,现在街西是迁建来的白云观。
  • DSC02857.JPG
  • 6楼ppy
  • 2011-5-25 12:52
云居庵
位于河南南路180号。清顺治元年(1644年),尼照云创建。道光二十七年,尼静修重修。原为剃度派寺庵。光绪二十七年,尼炳坤受法于天台宗志拱,改为十方选贤制。民国13年,寂慈继任住持,扩建大殿,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又扩建韦驮殿、藏经楼等,并创办念佛堂,挂单接众。民国28年,松岩继任住持。该庵为尼众净土道场,专修净土。每逢朔望及佛菩萨诞辰,举行祈祷法会,请诸山长老来庵讲经开示。参加法会的信众颇为踊跃。平时信众们或为超荐先祖,或为延生祈祷,来庵诵经者也很多。
“文化大革命”期间,佛像被毁,房屋被生产组占用,尼众全部参加生产。20世纪90年代起,云居庵曾为上海佛学院尼众班所在地。
1996年6月云居庵因河南南路拓宽而被拆除。
现在的河南南路
  • DSC02885.jpg
  • 7楼ppy
  • 2011-5-25 12:53
一粟庵
在原上海城厢内。清康熙七年,浙僧超盫购徐氏荒圃建庵,邑人曹垂璨以“金鸡解衔一粒粟”之义题额。故名。庵后有池,暗通潮汐。知县任辰旦捐俸开凿放生池。康熙五十年,余姚徐本述重修。乾隆五十年,僧观成又修。道光五年再建。后邑人在庵内设立放生会。光绪三十二年,邑人叶佳棠及上海劝业所学董顾言定给住持僧银,改庵为上海劝业所。庵内佛像等全部迁往闵行重建。民国后原址以后一度改为尚文国民小学。解放后曾作为南市区中心小学校址,现在是敬业中学分校校址。
一粟街就是一粟庵原址
  • DSC02972.jpg
  • 8楼ppy
  • 2011-5-25 12:54
留云禅寺
位于留云寺弄78号。清光绪二年,杭州海潮寺住持智能来沪,创建,为杭州海潮寺下院。初仅茅屋五椽,设备简陋。后智能偕徒观月、融通等购地筑殿,遂成规模。并进京请得《龙藏》。因海潮寺方丈室有“留云寺”匾额,故称留云禅寺。抗战前庙基达13亩。常住僧众多达400余人,挂单僧多时亦有200人。为上海著名的禅宗道场之一。清末民初,佛事之盛,沪上第一。
历史上留云禅寺
  • DSC09164.jpg
  • 9楼ppy
  • 2011-5-25 12:55
抗战时期,留云寺遭到严重破坏。藏经楼被毁,藏经悉成灰烬;天王殿被焚,佛像遭破坏;2000余斤重铜钟从钟楼坠落,裂成两缝,的从此绝响。僧众星散,寺庙逐渐颓败。  
现在留云禅寺已经搬至南翔重建,与云翔寺合一。
  • DSC08744.jpg
  • DSC08713.jpg
  • DSC08711.jpg
  • 10楼ppy
  • 2011-5-25 12:58
本篇将对部分在上海历史上有影响的一些寺庙、教堂进行具体叙述:有黄婆庙、小桃园清真寺、董家渡天主堂、清心堂。
注:文庙(儒教)、大境阁、白云观(道教)等已经专题叙述。城隍庙、沉香阁(佛教)将在下一篇叙述)。(一),黄婆庙
历史记载:宋未元初,黄浦西岸乌泥泾一带出现植棉,为上海地区,也为江南植棉之始。元末明初有民谣“黄浦之水不育蚕,什什伍伍种木棉”(元沈梦麟《黄浦水》)。明宣德年(1426~1435年)后,植棉从乌泥泾一带向东、东北、东南高亢斥卤宜棉地发展。原来只种豆的浦东滨海之地也广种棉花。植棉向西发展,大体上止于冈身一线,冈身以西间有种植。明中叶后,临浦滨海之地河道日淤,灌溉不便,水田减少,旱地增加,更致棉田扩大。

上海冈身以东地区,古代适宜植棉
  • 00005225.jpg
  • 11楼ppy
  • 2011-5-25 12:59
棉纺织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地方,应属乌泥泾。乌泥泾原是一条河流的名称,后又成为镇名,镇位于上海县城(今南市老城厢)西南二十六里,旧属二十六保地界,相当于长桥镇南、华泾镇北,今龙华乡平桥、东湾、西湾自然村一带。据记载是松江府最早种植棉花的地方,也是传说中元代纺织能手黄道婆的故乡 。
这是古地图上的乌泥泾,
  • 00002650-1.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