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老城厢探古:(十二)豫园及其它

 昵称2632418 2018-08-26
本篇是文字内容比较多,望耐心阅读。
本篇是《上海老城厢探古》系列文章最后一篇。老城厢内曾经发生过数不清可圈可点的故事,它是上海古代精华所在,十二篇文章涉及的故事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许多故事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有待发掘,有机会再补。
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

豫园与嘉定秋霞圃、南翔古猗园、松江醉白池、青浦曲水园齐名,为上海五大名园,1982年2月2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

上海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这是古豫园图

豫园是潘家所建。先将有关豫园潘家的有关史料尽可能介绍给大家。

潘恩(1496-1582),字子仁,号湛川,更号笠江,祖籍常州,元末为避兵祸迁居上海。少年时以诗文、制艺名传乡里。嘉靖二年(1523)进士,历官山东副使、江西副使、浙江左参政,以御倭有功,升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潘恩遇事敢为,不惧强御,疏劾徽王朱载埨贪虐,伊王朱曲楧骄横,名声大震。进都察院左都御史、南京工部尚书等职,在朝40余年。有关潘恩,据说《明史》中有记载,但没有查到。
后因其子潘允端任职刑部,为避嫌而告老还乡,终日以读书著作自娱。堂屋中有对联,云:“履富履贵履盛满,如履春冰;保身保家保令名,如保赤子”,反映其洁身自好、宠辱不惊的禀性。万历十年(1582年)十月十六日卒,年八十七,朝廷赐祭,赠太子少保,谥恭定。生有3男1女,。,盛极一时。有《笠江集》。
潘恩


潘恩弟兄四人,其中二弟潘惠一家的墓地在肇嘉浜侧。

1960年8月,潘惠一家的墓在肇嘉浜路发掘出土。其中有潘惠与其长子潘允修、次子潘允徵三人的墓志碑和潘允徵墓中的出土文物,可以从侧面了解明代上海潘家盛极一时的状况。

这是潘惠的墓志铭:
明敕进承德郎浙江温州府通判淞涯潘公墓志铭
当隆庆、万历间,故御史大夫上海潘恭定公偕其仲氏温倅公,叔氏比部公,季氏光禄公,咸以笃老致其官归。恭定公筑堂于别圃,名之日四老,约以佳时相过从,而诸子今学宪、方伯、都事、汀倅、监事诸君,咸盛衣冠,治醪糗,执子弟之业,四老人隗俄其间,雅歌投壶,谈笑甚适也。海内艳称之,以为唐宋二洛社,不必出一姓;魏之杨氏,虽号为雍睦,然刺促官守,不敢以愉乐显;明之毗陵近之矣,而不必贵;兼之者独潘哉!盖十余岁而恭定公卒,已而比部亦卒,温倅公惘惘凉凉,悲思牢慅,四老堂之迹遂绝。而又五载,公亦卒矣!公之初不像也,时汀倅君方之郡,便道省侍,而学宪、方伯皆里居,公忽顾而泫然曰:“我潘之先,累世为德,而钟我兄,以有若二子,而德不衰;今春乃闻诸子姓,有妷惰奓肆,日将隳其志而乐,不一勗之,非所望于贤者也。”因汍澜久之!明日语益惨,且加絮,泣数行下!学宪怪语方伯,此何祥也?属元正,公当从之公庭祝厘,以病辞;越二日,为公诞辰,举家庆者,亦以病辞。盖七日而竟不起,时万历丁亥之正月七日也。公寿八十有五,小于恭定公二岁耳,德亦雁行,唯是少不得志于科第,屈为小官,然亦有以自树显,不苟徒焉已也。公之先,为邑名族,其详见恭定公状志中。公生而警颖,端重异常儿。稍长,通经术,能文章。会其文赠公罢项城尉,归倦于家,且宦薄,而公独颛其绌,以共赠公夫妇朝夕,而宽恭定公及比部于学。既恭定公成进土,久之,比部亦举乡荐,公乃补博士弟子,以例升太学上舍,谒选吏部,得为光禄寺大官署署丞。大官虽名为一署,于它署剧,且总其凡。公精心为之,持以廉节。时乡黄公廷用少卿冀公鍊事,取公而决,岁所省上供费以万计。中贵人请备一夕之需为欢,公知其欲见尝也,逊谢之,自是不敢有所干于公。时恭定公自大司寇领台事,公杜门谢绝计吏还往。有台狱白而推恭定公,感者以百金酬公,公大惊,麾出之,咄咄楗门牡。寻奉命颁殿工于江南诸郡,自常廪外,馈遗亡所受,务隐约,折节恭谨,若不知有恭定公者。还朝考三载绩,阶征仕郎,寻进本署正。明年请急还里,已复除故宫。当庄皇帝之初即位,诸郊祀时享宴赏大典,所取办不赀,且事久旷废,公沛然应之有余,执事殿陛中,荐爵奉胙,进止雍容是都,上亦目属之。故事官散廪粟,往往用新而置陈,陈者至腐不可食,公请于卿,自陈而新,以岁差次,著为甲令、自是廪粟无留腐者。公所更定甚多,诸宿弊若扫,官吏洗手而治。选温州倅,温名郡也,近而饶,公念恭定公已得请,便道还里,依依不欲往,恭定公强之,乃往,甫逾月而竟投劾归,台使监司群挽之,不听曰:“吾奈何以一倅易吾兄弟哉!”公归,所以奉事恭定公,笃爱肫肫,其字叔,季如之,四老堂所繇筑也。公读书通晓大义,然于孝弟忠信,自其性得之。不以名阀年行矜人,虽单囗后进来谒,未尝不自抑与讲敌礼也。尤仁慈,讳称残刻事,与人语,煦煦惟恐其忤之,然至诲戒子姓,义方斩斩矣。居恒谓“天道福谦,人情忌满,俭啬保家,慈让养德”。知言哉!公归后,以次子汀倅满光禄考进阶承德郎, 辞褒予甚至,而元配王,亦自孺人进安人。王有贤行,先公卒,公感而不复娶,恭定公尝为铭其葬。丈夫子四:允修,太学生,亦先公卒,娶赵,继宋;允徵,光禄寺掌醢署监事,娶赵,继何,复继赵;允达,所谓封公者也,汀州府通判,娶顾,封孺人,俱王出;允光,太学生,娶倪,侧室张出。女二;长适太学生张所毅,侧室朱出;次适霍弘词而夭,亦张出。孙男六;士彦,太学生,娶杨;云杰,邑诸生,娶顾;云棐,太学生,娶张;云章,娶俞;继芳,邑诸生,娶张;云皋,聘陆。孙女一,字朱长芬。曾孙男五:明屏,聘钦;明翰;聘支;明锡、明晹、明藩尚幼。曾孙女六:一字张氏子,一字徐氏子,余幼未字。允徵闻讣还,偕允达等卜葬公于肇溪之原,启王安人之兆而合焉。以学宪君状而请志铭于余,学宪君名允哲,与余为儿女姻,而余故庄恭定公,不敢辞。铭日:乐有三而公得其二,福有五而独公之备,乃犹赢其一,曰,有繁喆嗣。夫不知公者,以公之兄;不知公详者,以公从子之状;而余之志与铭,余言若新,公亦若生。

嘉议大夫南京刑部右待郎予告姻末琅琊王世贞撰文
奉议大夫江西临江府同知致仕姻生石应魁书丹
文林郎大理寺左寺左评事致仕前中书舍人姻生顾从义篆盖

潘惠(1503—1587)
这是其次子潘允徵墓中出土的乌纱帽。
  • 231.jpg
  • 6楼ppy
  • 2011-6-15 09:06
这是潘惠的长子潘允修墓志铭
明太学生潘叔慎夫妻合葬墓志铭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予兄淞崖先生在于朝,既三年于兹,长子叔慎君驰往省焉,道病卒,旅榇既还,未遑卜葬。越五年丁卯,淞厓翁谒告归,逎筑新阡葬王孺人而葬君于昭位,俾厥弟允徵、允达营葬事,且征铭于予,顾予寡陋,奚能为役,然兄命则何敢辞,迺述世次及其生卒行事之概如左云。谨按吾潘氏先世毗陵人,国初时,有添义公者徙上海,著籍为上海人,添义生静庵公,静庵生瑞原公,充邑庠生,后仕为所大使;瑞原生默轩公,以孙贵追赠资政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是为君曾祖考。默轩生颐庵府君,仕项城典史,封按察佥事,加赠左都御史,是为君祖考。府君生四子:长恩,起进士历官尚书左都御史:次即淞厓,名惠,任光禄大官署正,阶承事郎,配王氏,赠孺人,君之父母也。君讳允修,字叔慎,生有殊质,厚重不佻,稍长,事举子业,习礼经,与诸昆允哲,允端暨吾儿允穆同门受业,更相砥砺,至其苦志力学,穷年兀兀不少间,视诸子过之。予每造兄室,未尝不聆其诵读声琅琅然出户外也。岁乙巳,督学冯公午山试补群学弟子员,甫弱冠,声称籍籍著士林。岁己酉、乙卯、戊午,连被试有司不第,例贡南雝,辛酉再试,再不第,然志弗为沮,请北学成均,期尽友天下贤士,以大所就而毕志焉。时淞厓翁方滞宦邸,君旷于省侍,念翁甚殷,下第之明年,不谋于妻子朋友,裹粮问道出金陵、溯长江,渡淮而上,北望燕云,心神飞越,恨不即侍亲侧也。舟抵济宁,忽遘疾,时郡人张君甘白为州府,闻君病,携医来视,且留君行。君曰:“吾之往,以亲故,吾何忍缓吾行?”谢却之,兼程疾驰,至东昌,转剧,度不起,呼从者日:“殀寿死生,夫固定命,吾何恨?恨吾弗获面亲,负子心耳!”叹泣久之而逝,时五月二十八日也,呜呼伤哉!君子即其属纩之言,可以观孝矣。君初娶华亭赵氏,太常少卿经之孙女,有贤行,处家尊卑小大靡有不宜,夫妇宾敬,终其身无迕言;继宋氏,亦华亭人。君虽继娶,追念先配,未尝忘。曰:“吾不忍遽亡吾赵氏!”从媵陈氏者,蓄为妾焉,庶几赵氏不亡也。君子即其存赵一念,可以观义矣。遗二竖孤,曰云杰、曰云棐,皆陈氏出,今始就外傅,嗜书耽纸笔,头角已森森异群儿,吾固知君有续也,可以慰没世无涯之痌者,在兹哉!在兹哉!君生于嘉靖丁亥十二月二十八日,卒年三十六岁。赵氏与君同庚,而卒以庚戌年十二月十五日,仅二十四岁。卜隆庆元年十二月十六日丙申,启赵氏之殡合葬焉。基在眠牛浜西原,去先都宪府君茔百武而近。予方操笔志吾叔慎也,凄惋未能竟,允穆在侧,告予曰:“嗟乎!叔慎之贤,可传也。博习以通其识,敬业以修其德;余仁以辅其志,独复以禔其身。率分而履谦,居约以明俭,抱朴而黜浮。迹其懿行之大,章章若此,固夫人能睹记矣,迺允穆又窥其微焉。往君构书室于城隅,心计所需既饬而召匠事事,比其成也,率如所计,匠氏莫能加损焉,性机朗洞绝人又若此。使天假之年,遇其时,获施有政,所树立可胜道者?即理天下如是室矣。乃今已矣!悲夫悲夫!”予聆其言重伤之,遂并志而铭焉。铭曰:  眠牛,发祥孕灵。天授有德,大启斯茔。嗟我叔慎,夙呈令名。既孝而义,亦俭而贞。才宜世用,福不德并。屯数聿遘,揽化遐升。魂兮何之,魄兮此扃。玄房合偶,永 其馨。遗昆载振、宗禋茂承。往有必复,郁有必伸。斯理曷究,实数攸乘。刻铭尔墓,云仍来征。  
叔恕撰
潘允修(1527~1562)赵氏(1527~1550年)
注意:根据铭文可知:潘允修(叔慎)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北上赴父亲任所地的路上(山东东昌)死的,年仅三十六岁。先于父亲潘惠(万历十五年,1587年,八十五岁)亡,这是本人根据以上两墓志铭及其他信息推排出的潘家几代的渊源:

潘氏先世毗陵人(即常州人),明朝初,添义公徙上海。(第一代)
第二代:静庵公。
第三代:瑞原公。邑庠生
第四代:默轩公,(因孙子潘恩贵,死后追赠为资政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
第五代:潘奎,颐庵府君,仕项城典史,封按察佥事。(死后因儿子贵,加赠左都御史)
以上几代家族分支不详。
第六代:有弟兄四人。
长兄(伯):恭定公潘恩(1496-1582),嘉靖二年(1523)进士,历官尚书左都御史,生三男一女。死后朝廷赐祭,赠太子少保,谥恭定。
次兄(仲):温倅(州)公潘惠(1502—1587),字淞厓,任光禄大官署正,阶承事郎,配王氏,赠孺人,浙江温州府通判。生四子二女。
三弟(叔):比部公潘(恕?),(有子潘允穆)
四弟(季):光禄公潘(?)恭定公潘恩家的后代:(三子一女,缺)
长子:潘允哲(?)
次子:潘允端,(1526~1601)字促履,号充庵。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调任南京工部主事,升任四川右布政使, 万历五年(1577年)解职回乡。 (即建豫园者)
三子,潘允亮,字寅叔,号樗庵,妻系明正德丁丑年(1517)进士储昱之女。
。。。。

温州公潘惠家的后代(潘惠亡故时有:四子二女、孙男六女一,曾孙男五女六)
长子:潘允修(王氏出),字叔慎,太学生。配赵氏,继宋氏。妾陈氏。
次子:潘允徵(王氏出),字叔久,别号文台。光禄寺掌醢署监事。配赵氏,继何氏,复继赵氏。
三子:潘允达(王氏出),封公,汀州府通判,娶顾氏,封孺人。
四子:潘允光,(侧室张出),太学生,娶倪氏。
长女;适太学生张所毅,侧室朱出;
次女:适霍弘词而夭,亦张出。
孙男六;潘士彦,太学生,娶杨;
潘云杰(允修妾陈氏子),邑诸生,娶顾;
潘云棐(允修妾陈氏子),太学生,娶张;
潘云章(允徵继赵氏子),国子生,娶俞;
潘继芳(允徵继赵氏子),邑诸生,娶张;
潘云皋,聘陆。
孙女一,字朱长芬。
曾孙男五:潘明屏,聘钦;
潘明翰;聘支;
潘明锡、潘明晹、潘明藩尚幼。
曾孙女六:一字张氏子,一字徐氏子,余幼未字。
从上可以看出潘惠一家众多的后代。

这是潘允徵墓中出土的随葬的一批木雕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