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庆长假的第二天,寒舍来了一位远方的客人。 这位客人是我的学生,从广东深圳赶来,将近1800公里的路程。 需要说明的是,他是自己开着车来的。 这位学生,9月30日晚上上路,一直开到今天上午10点,来到了我的楼下。 目的是为了学书法,学到真本领。 面对这样有诚心的学生,我怎能不感动呢? 我先介绍一下学生的情况,他是贵州人,现在深圳教书法,主要靠自学,以前写硬笔书法较多,也获过一些奖,但在学习中遇到瓶颈了,所以趁国庆假期来登封学书法。 今天上午,我示范圣教序。 12时,请他去楼下饭馆,吃河南名吃——羊肉烩面,并点雪里蕻、狮子头等菜佐餐。 他第一次来河南,第一次吃烩面,有点激动。 下午,我示范十七帖。 十七帖是王羲之的名帖,因为起首处有十七日字样,故名十七帖。 这个帖唐朝时候由褚遂良审定刻帖,可信度较高。 我示范完毕,学生开始临写。 下面是学生的临作,红笔是我批改纠正的。 因为该生以前写硬笔书法较多,故字形把握尚可,但用笔太简单化了。 毛笔书法和钢笔书法区别是,毛笔的特性柔软丰富,一些线条是钢笔表现不出的。 临帖要求精准,书谱云: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此一语道破临帖的天机。 观学生临作,只注重大概,很多字法不到位。 起笔处挑动过大,笔锋入纸的角度不对,所以横画起处不对,学不像的原因也在此。 另转折处迟疑了,速度慢,故线条僵硬,不够劲健。 观察不够仔细,许多收笔的地方都是自己的笔意。 收笔的动作不完善,或画蛇添足。 写出的字似是而非,不够准确。 很多的字的点画位置不对,点的角度也不对。 很多人埋怨自己的字写不像,只说自己练了多少年,其实是在重复自己的错误而已。 临帖一定要观察准确,下笔要准确,手眼配合,才能写像。 临帖临像,是第一步,然后要记住字的造型、用笔,最后才能创作。 临帖积累不够,创作出来便不耐看。 没有随随便便的创作,创作的背后其实是辛苦的临帖。 明天,继续教学。 一对一的教,对得起他跑着18公里的辛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