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思源也说秦可卿02秦可卿与太医

 山间小河水 2018-08-26

周思源也说秦可卿02 秦可卿与太医

(2014-09-30 00:25:12)

 

 

周思源也说秦可卿02 秦可卿与太医

 

内容简介:

  在对秦可卿出身的解读中,有关她病情的描写格外扑朔迷离。《红楼梦》第十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中说,由于秦可卿久病不愈,宁国府多次请大夫进行医治,最后请来了一位叫张友士的太医,才算摸清了秦可卿的脉象,诊断她得了水亏木旺的病症,用今天临床医学的观点看,也就是焦虑忧郁的病,并且开了一个很长的药方。

  刘心武先生认为,张友士绝非一个普通的人物,而是在乾隆朝反对派势力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带有某种政治任务,借着给秦可卿看病,向她传达了一些政治黑话。这是真是假?如何判定张太医的真实身份?而这种太医与那种给皇室成员和高级贵族看病的御医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呢?

  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秦可卿作为贾府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她的病情自然引起了宁国府上上下下的关注,因而有点病急乱投,也在情理之中。而贾珍通过他的好朋友冯紫英找到的这位张友士张太医,难道他真的有是什么特殊身份吗?周思源为什么认为给秦可卿看病的大夫都不是御医呢?

  《红楼梦》第十回对张友士的身份描写确实古怪,刘心武先生认为,张友士是废太子胤礽一派的秘密御医,所以回目会是“张太医论病细穷源”.那么张友士到底是不是一位御医?难道只是由于当时人们尊称大夫,都用太医的称呼而将他称为太医么?这背后到底暗含玄机还是根本没有那回事呢?

  除了张友士之外,《红楼梦》还出现了好几位太医,比如《红楼梦》第五十一回,由于晴雯生病,贾宝玉就请来了一位王太医医治,最后药到病除,如果这位被称为王太医的大夫是御医的话,也就是说连丫鬟都可以请御医的话,作为主子的秦可卿岂不是更可以请御医了吗?那么给晴雯看病的这位王太医是不是真正的御医呢?解读给秦可卿看病的大夫的真实身份是否能够揭示秦可卿的真实出身呢?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先生继续解读秦可卿,揭示秦可卿与太医身份的真实面目。

  全文:

  (在对秦可卿出生的解读中,关于她病情的描写,格外扑朔迷离,红楼梦第十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中说,由于秦可卿久病不愈,宁国府多次请大夫进行医治,最后请来了一位叫张友士的太医,才算摸清了秦可卿的脉象,诊断她得了水亏木旺的病症,用今天临床医学的观点看,也就是焦虑忧郁的病,并且开了一个很长的药方。刘心武先生认为,张友士绝非一个普通的人物,而是在乾隆朝反对派势力中一个重要人物,他带有某种政治任务,借着给秦可卿看病,向她传达了一些政治黑话,这是真是假?如何判定张太医的真实身份?而这种太医与那种给皇室成员和高级贵族看病的御医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呢?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先生继续解读秦可卿,揭示秦可卿与太医身份的真实面目。)

  上一集我们讲到有三个秦可卿艺术形象,就是原稿中的梦游太虚幻境中的,和现实生活中的秦可卿,而现实生活中最后悬梁自尽这个秦可卿就是我们讲的第一个秦可卿,我们下面讲的几集都是关于她的故事。那么给秦可卿看病的太夫当中,真有御医吗?没有,一个都没有。为什么这么说呢?别人要反问了,你凭什么说给秦可卿看病的不是御医啊?小说里面不是写了么,这太医那太医有三四个,一天来好几遍给秦可卿看病,御医不就是太医么?错。因为御医不等于太医,御医确实被尊称为太医,但是被称为太医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御医,就象生活里边,叫“老爷”,老爷应该有点身份吧?叫“太爷”,太爷那就更了不得了,县太爷,起码也是个七品官。可是我们看,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叫那个把门儿的荣国府的仆人们,也都叫老爷、叫太爷,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太医在清代是对医生的普遍的尊称,所以御医他虽然被称为太医,但是被称为太医的人绝大部分都不是御医。清代的御医院确实叫太医院,但是太医院里的御医极少,太医院啊,他的院长叫院使,正五品;跟这个郎中,就是六部里头的司局级、正局级的郎中同品,这个一个人。副院长叫院判,两个人;这院判呢,是正六品,比这个员外郎,就是相当于副司局长低一级,因为他是从五品,员外郎是从五品,那么这个太医院的副院长,这两位副院长呢,也相当于司局级了,然后他下面的大夫啊,分四个等级,有四个不同的名称,就有点儿象什么呢?象咱们现在的医院里面的职称,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助理医师四个职称。

  太医院第一个等级叫御医,总共只有十三人,这十三个人是七品,但是可以给六品冠带,就是说,清朝不是讲究顶戴花翎嘛,顶戴花翎就标志他的等级,另外衣服上面那个图案,就是叫补子,就是能够显示等级的,就是说他实际上是七品官,他可以享受六品的服饰。

  第二等叫吏目,就相当于咱们的副主任医师了,吏目二十六人,其中,八品九品各十三人。这可就实打实了,你是八品吏目,就穿八品服饰,戴八品的帽子,是九品就是九品服饰。

  第三等,叫医士,相当于现在的主治医生、主治大夫,那是讲师级,相当于大学的讲师,这个第三等医士,无品,没品了。不过给从九品冠带,就是说你还可以戴从九品,从九品是官里面最低一级,从九品的帽子和服装,但实际上他拿的俸禄不是从九品俸禄。这是多少人呢,这是二十人。二十加二十六,再加十六,六十二个,这六十二位大夫是有处方权的大夫,也就是说,太医院能够被称为御医的,撑死了是六十二个人。按说只有十六个,十三个御医,三个院长。

  太医院还有三十人,就是第四个等级了,叫什么呢?叫医生,这个医生的“生”是生员的意思,这个生员就是学生,学徒,是跟御医、吏目学习的,那更没品了,你想想,连第三等的相当于主治医师还没品呢,只不过是给从九品冠戴罢了,所以这三十人肯定没有处方权的了。太医院总共分九科,就跟我们现在大医院似的,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等。他也有,这九科呢,大方麦,相当于现在成人内科;小方麦,相当于现在儿科;妇人科,就是妇科;创伤科,相当于现在外科。还有一个,伤寒科,相当于现在传染病科。还有咽喉科、骨科,一共分九科。这九科呢,刚才我们讲到的,这六十二位大夫加上三十个学徒--医生,总共九十二个人,他们分布在这九科当中。所以呢我们根据上面这些介绍,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在清代,太医院的规模不大,能够被称上御医的太夫极少,这是一。

  第二,太医院的御医出诊,大夫出诊是要穿正装的,也就是说,需要穿朝服,你是几品就是穿几品的服饰。这就有点跟咱们现在看病似的,太夫每人都戴一个胸卡,上面有照片,有头衔,主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治医师,它上面都有职称。这个有助于我们了解给秦可卿看病的到底有没有御医?尽管御医少,十几个也好,六十二个也好,说不定就要好几个来给秦可卿看病,这个可能性还是有的,没有排除。好,我不是说了么,给秦可卿看病的没有一个大夫是御医。那我就得论证它,如果我不能论证,我就得改变我的观点。好,那么现在我就来说,<红楼梦>的文本里头,至少有六条直接证据,证明给秦可卿看病的都不是御医。

  (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秦可卿作为贾府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她的病情自然引起了宁国府上上下下的关注。因而有点病急乱投医,也在情理之中,而贾珍通过他的好朋友冯紫英找到的这位张友士张太医,难道他真的是有什么特殊身份么?周思源为什么认为给秦可卿看病的大夫都不是御医呢?证据一:尤氏的报怨:)

  第一条,尤氏多次报怨这些大夫水平太差,要不得,不是好大夫。明确说不是好大夫。你看尤氏对金荣他妈也说了,对贾珍也说了,第十回,尤氏对金荣的母亲报怨说,来给秦可卿看病的,“没个好大夫”,没一个好大夫。后来对贾珍说“如今且说媳妇这病,你到哪里寻一个好大夫来与她瞧瞧要紧,可别耽误了。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哪里要得?”你想这大夫都论群了,还好得了么,不论个啊。这中医从前都是单干户,不兴会诊的。一个人看病,顶多带一两个徒弟,写写方子,配配药,这大夫论群了还行么?中医是不会诊的,没有会诊的,底下你看看,尤氏是怎么说这帮子大夫的,“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看法,这大夫都听了别人的,不论群的吗,好几个呢吗?“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什么叫“文话”,文话就是不疼不痒,四平八稳,永远正确的废话,错不了的,然后他说,“添几句文话说一遍,可倒是殷勤的很,”尤氏说。殷勤是好事啊?太夫很殷勤地对病人,那多么负责啊?可就是因为这帮太夫都没本事,所以他只能殷勤点。“他可倒殷勤得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怎么大家商量开小组会、讨论方子?中医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怪事?你说这样的大夫还好得了吗?御医水平能差到这种地步?要真是三四个御医开小组会,上这来,尤氏敢这么褒贬御医?这话要传出去的话,那可麻烦大了,再说了,这御医就论群来给秦可卿看病了,你让贾珍再上哪儿找好大夫去?御医不就代表最高水平嘛?给皇上看病的,第一。

  (证据二:秦可卿的病情)

  第二,秦可卿得的不是疑难杂症,不难确诊,最后被谁确诊了?被一位业余大夫张友士确诊了,这张友士不是正式大夫,有点象现在什么呢?他是给儿子捐官,到京师来的。有点象现在儿子考上大学了了、考上研究生了,家长不放心,送孩子到北京来,跟这个差不多,或者找工作,来托托门路。张友士要按咱们现在的说法,他没有卫生局的医师资格认证,没有工商局的行医执照,属于非法行医,应予取缔。属于这个,而且你看看张友士什么态度?去请他的时候,贾珍拿了名贴去请他嘛,张友士不积极,他很谦虚,他说我医道不行,他说我们这儿大爷,冯紫英跟我说了,你们又来,他说那也不能不去,可是我今儿累了,他说我今天访了一天的客,因为他给儿子捐官,他要到处走门路,他访了一天的客,我今天累了,我去了也不能调息,就是不能很好地号脉。我休息一夜,明儿再去。你想这个张友士,如果说他是奉命来传达黑话,让秦可卿自杀,那是非常紧急呀?赶紧去传达黑话,执行这个命令啊。他怎么会说不行,我今儿累了,明儿再去?而且你看张友士号完脉以后,他没有马上给秦可卿说暗语嘛?咱们虽然没有做过间谍、秘密工作,电视剧也看了不少,咱也知道,做秘密工作、传达黑话之类的,层次越少越好,经过多一个人容易泄密。他没有马上跟秦可卿说,他到外屋来了,跟贾蓉说,当然写方子,旁边还有婆子在呢?这不符合秘密工作的常识,因此可以证明,张友士不是来传达黑话的。结果张友士给秦可卿确诊了,所以秦可卿这个病不复杂,用不着御医出马。

  (证据三:婆子的议论)

  第三点,连秦可卿身边的婆子都知道这帮太医是草包,张友士看完病不是跟那个贾蓉说吗?那个婆子就说,“何尝不是这样呢?真正先生说得如神,倒不用我们告诉了。如今我们家里现有好几位太医老爷瞧着呢?都不能的当(就是准确的)真切地这么说。”就是谁都没有象你那么说的有把握、那么准确。“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总没有个准话儿,求老爷明白指示指示。咱们看看,连地位很低的奴才,婆子是奴才,她都敢当着外人,如此褒贬御医,这要传出去,是御医的话,那可就麻烦了,贾府就麻烦了,所以做为奴才的婆子,他是不会这样当着外人褒贬御医的,也可以证明这些大夫,他确实不是御医。

  (红楼梦第十回,对张友士的身份描写确实古怪,刘心武先生认为张友士是废太子胤礽一派的秘密御医,所以回目会是“张太医论病细穷源”,那么张友士到底是不是一位御医呢?难道只是由于当时人们尊重大夫,都用太医的称呼而将他称为太医么?这背后到底暗含玄机还是根本没有那么回事呢?证据四,张友士的身份)

  第四条、张友士他不明明是业余太夫么?可是张友士也被称为太医,回目就是“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由此可见,在曹雪芹写红楼梦那个年代,人们尊称大夫常常用“太医”。因此,绝对不能从有几位太医来看病就得出结论,说这是御医来了,好几位御医来了,那身份就高贵得不得了,这是不行的,这没有文本依据。再说这张友士,他是业余大夫,他上京为儿子捐官,求人来了,你想张友士他敢褒贬御医吗?张友士可说话毫不客气啊!他说秦可卿的病,奶奶的病可是让那几位给耽误了,你想那几位要真是御医,冯紫英肯定跟他说过,您一定得去帮个忙,贾珍跟我是老朋友,已经有好几位大夫给她看过了,如果是御医,那冯紫英肯定跟他说了,好几位御医看过了,张友士敢去吗?连御医都去,好几位去过不行,他敢么?再说,他知道是御医了,他敢那么褒贬,说都让那几位给耽误了?他还想不想捐官了?这些地方都证明不行,有读者问了,张友士会不会是派来秘密联系任务的呢?让他传达自杀的呢?这个地方,我们就要想到一个问题,秦可卿不是有病吗?张友士如果是奉命来让秦可卿自杀的,秦可卿得的就不是普通的病,而是政治病。政治病就要从政治的角度去治疗。贾珍一开始就不会去请几位普通的(大夫)来给秦可卿看病了,这是矛盾的。所以这个结论不能成立。

  (证据五:贾珍的否定)

  第五条、贾珍否定了他们是御医,因为尤氏在跟贾珍报怨这些大夫实在要不得的以后,我们看,那一回的最后,贾珍说了一段话,他说这些人是混饭吃,久惯行医的人。他肯定不是御医。可是问题来了,贾珍既然知道这些大夫水平不高,他怎么不请些水平高的来?应该说,这些大夫在当时就属于水平高的了,那么贾珍怎么不请御医来看?贾珍级别不够,他请不动啊,再说了秦可卿是民妇,她不够格。御医不能给秦可卿这样的民妇看病,贾珍本人够不够,我估计都不够,他三品,应该是不够。怎么会出现这几个大夫同时看病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显然是出在贾珍身上。俗话说有病乱投医,贾珍是太着急了,请了一个大夫来,那个大夫说没有病,那婆子不是说吗?不是病,有的说不相干。怎么会没有病呢?不是病呢,不成,你也先别走,再请一个。再请一个来说,跟那个说法又不一样,觉得有点不象,说再请一个,这个也不敢走,也不让走,然后,你想贾珍,宁国府又是贾府的族长,身份地位摆在那儿,贾珍越是不放心,这些大夫他越不敢说,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什么呢,大家谁都不敢负责任,开小组会集体讨论商量方子,商量一个吃了死不了、也好不了的太平方子,这种怪事。

  (除了张友士之外,红楼梦还出现了好几位太医,比如<红楼梦>第五十一回,由于晴雯生病,贾宝玉就请来了一位王太医医治,最后药到病除,如果这位被称为王太医的大夫是御医的话,那也就是说,连丫鬟都可以请到御医的话,作为主子的秦可卿,岂不是更可以请御医了吗?那么,给晴雯看病的这位“王太医”是不是真正的御医呢?解读给秦可卿看病的大夫的真实身份是否能够揭示秦可卿的真实出身呢?证据六、御医出诊的规矩)

  第六条、御医出诊,他必须要看病的对象要够级别。另外,御医出诊要穿朝服。<红楼梦>里面多次写到,贾府这个那个病了,请人看病,请大夫看病,提到了好多太医,这里头有没有御医呢?有,四十二回,贾母因为接待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还让她住在这儿,还陪她玩儿,有点累了,着了点凉,有点儿不合适,请大夫来了,结果曹雪芹通过贾母的眼光看着他,写出这个大夫。“贾母见他穿着六品服色(就是穿着六品官的服装),便知御医了”可见御医出来,是要穿品级的服装的。这位御医肯定是十三个御医之一,甚至有可能,因为御医他是七品,但是他可以穿六品服饰,所以也有可能是副院长亲自出马。为什么贾母就可以请御医看呢?因为贾母是一品诰命夫人,根据清代的官制,公,他可以三代、诰封三代,而贾母是贾府的第二代,代字辈的夫人,所以她还可以享受一品的保健待遇,正部级、副总理级保健医疗。所以贾母就聊起来了,说当年有一位王太医水平挺高,结果这位王太医就说了,他说那是晚生的叔祖,爷爷辈的了,是他爷爷的弟弟,当年这位老王太医,当过太医院的正堂,就是院长。看来这个王太医是祖传名医,这个王太医,御医果然了得,水平就是不一样,一号脉就说了,老太太就着了点风凉,风凉比风寒还轻,说吃不吃药都无所谓,只要穿得暖和点,吃得清淡点就行了完了出来以后怕不放心,万一家里不放心,我写个方子留着,吃不吃两可。你瞧瞧人家御医怎么样?水平就是不一样。好,妙在哪儿呢?王太医给贾母看完病出来以后,正好凤姐的闺女大姐,那会儿大姐还没取名叫巧姐呢,大姐有点儿不合适,就顺便请王太医瞧了瞧,王太医瞧了瞧,就过去了。所以这个御医水平,那就是没得说,根本用不着开小组会。有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五十一回,给睛雯看病那位大夫也相当不错,也姓王。这位王太医也叫王太医,这位王太医是不是就是给贾母看病的这位王太医呢?如果给晴雯看病的王太医就是那位六品王御医,既然御医能给丫头看病,他就必定能给秦可卿看病。这个就对我这个结论就不利了,我在研究这个问题,我就要排除它,我要证明这位王太医不是那位王太医。如果我证明不了,我就得放弃我的观点。好,咱们一块儿来证明它,到底是还是不是。

  (这确实是让人很蹊跷的描写,如果这位给晴雯看病的王太医与给贾母看病的王太医是同一个人的话,那么我们当然可以说,既然御医可以给丫鬟看病,自然也可以给身为主子的秦可卿看病,即使她不是公主级的人物。那么,这两位王太医到底是不是一个人呢?)

  我们前后仔细对照一下,就会发现,这两位王太医不是一个人。何以见得?睛雯刚生病的时候,是另外一个大夫给看的,那位大夫姓胡,水平不怎么样。连宝玉看了那方子都生气了,说快打发他走吧,再请一个熟的来。婆子就说了,打发他走是可以的,可是这车马费您得给人家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贾府一开始,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就交代,这个荣府上下,三四百口的人,主子、奴才三四百口子呢。所以它经常有这个病、那个病要请大夫。这里头在贾府,它有一个规矩,就是说,这个大夫,如果是通过总管房请来的,这个大夫看病的钱,就由总管房给,这就是所谓官中的钱,做官的官,官中的钱。而这位胡太医是怡红院自个儿请来的,所以他不能用官中的钱,得怡红院自个儿掏钱。宝玉就说,咱得给多少钱啊?婆子说了,说怎么着也得给一两银子,一两银子可是个大数,两千个钱呢。总得给一两银子,像咱们这种大户人家,您又是公子,给一两银子。然后,宝玉不是对这个胡太医不满意么?“用虎狼药”女孩子哪能用这样的药啊?打发走吧,再请,请谁来了,请了这位王太医来了。这位王太医水平真高,给晴雯开了药,宝玉一看,也合适。你看,看起来药、大部分药跟胡太医差不多,但是有几味没有了,很厉害的没有了,分量也不一样了。而且,睛雯一吃,果然马上就见好。当时王太医给睛雯看完病以后,宝玉就问了,给多少钱?得给钱。咱们得掏钱,婆子说了“这位王太医和经常来的张太医,他们都是咱们经常请的,就是咱们荣国府经常请的,平常是不给钱的,一年四节,哪四节呢?过年、端午、中秋、冬至,总的给一笔钱,叫做年例。当然这笔钱少不了,一年给四回,平常甭管是给主子、给奴才看病,看完病是不给钱的。所以它这个交待得很清楚,由此可见,给睛雯看病的王太医不是那位王御医,是荣国府经常请的两位保健医师之一,还有一位张太医。咱们想一想,封建专制制度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严格的等级观念,这种封建专制、严厉的等级观、制度到清代发展到极致。贾府要真是让御医给丫头看病,那可是严重的违制行为,那可就不是抄家的问题了。

  总而言之,没有任何一位御医给秦可卿看过病。从给秦可卿看病的所谓太医当中不能发现任何支持秦可卿出身非常高贵、非常神秘的线索。另外,我们不能不注意一个现象,因为这里边包含着一个很大的矛盾。不是说秦可卿是废太子老亲王藏匿在贾府的公主级、郡主级的神秘人物吗?她不是藏匿吗?藏匿就需要保密,就不能暴露。那么好,如果他要能够把御医,而且把三四个御医都请来给秦可卿看病,他就必定要暴露秦可卿的公主、郡主身份。他不暴露御医不可能来,当然了,我们还可以从里面再发现一个矛盾,她已经是废太子的女儿了,御医也不会来。我们假定,假定就是因为她太高贵,如何如何等等,就是你只有暴露她的身份,才有可能御医前往。请问院长、副院长敢负这个责任吗?他敢做主吗?而且三四位御医一起来给一个人看病,那是皇上或者皇后才有的待遇啊。所以要么秦可卿根本没有这样的身份,来的根本就不是御医;要么秦可卿如果真有这样的身份,这个身份在她御医来看病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暴露了,这二者必居其一。所以在对秦可卿的误读当中,存在着大量的这样二者必居其一的悖论。所谓悖论就是相反的结论,也就是说要么这样,要么那样,二者必居其一,不可能两个同时存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种情况肯定不存在;如果出现那种情况,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发生。好,我们下一集再讲,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