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维纳斯梳妆

 风临酒把2 2018-08-26

【类别】布面油画

【规格】124×98cm
【年代】约1615年
【作者】彼得·保罗·鲁本斯
【收藏】私人收藏


用一年的时间写了260多篇关于绘画的漫话,又用一个月的时间将敲键麻木的肌肉适时地放松,虽然有违“一天一幅画”的名号,可是有谁会与六月斤斤计较呢,能够关注并支持此号的你势必是宽容、大气、舒雅的,此处六月明显地在以巧言令色掩饰懈怠懒散的故事。不过,正好理解了国家将年假写入法令,对用工单位做要求和规范,是强制的福利,更是对人性的体贴。今天,六月重新打理一番,继续与对面的你说说那些关于画儿的话。


记得一年前是从伦勃朗的作品《犹太新娘》开始的,而今不妨从彼得·保罗·鲁本斯的《维纳斯梳妆》(Venus at a Mirror)起步,当鲁本斯创作这幅作品时,伦勃朗应该是如今的孩子上小学的年龄,看似他俩间少了交集,然而,他们却是那个时代巴洛克绘画艺术的两座高峰, “巴洛克”是18世纪的批评家借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的标准,针对17世纪艺术有意贬低的称呼,当然也不单单是指绘画,其意是对题材荒诞、表现夸张、过份雕琢、创意独特绘画的嘲讽。如今,现代的画评早已对“巴洛克”给予了公正的评述,更没了贬义一说,并且成为17世纪时期艺术思潮的代名,一种前卫引领的时尚。除了意大利的卡拉瓦乔,就数尼德兰南北两地的鲁本斯和伦勃朗了。


在介绍鲁本斯《强夺吕西普斯的女儿》时,着重对巴洛克做过一番简述,在此就不说明了,直奔主题,欣赏这幅《维纳斯梳妆》,镜前的维纳斯金色的长发及腰,侧着脸以背示人,然而手持镜子的丘比特将维纳斯的容颜映显个清晰,美艳惊人,只是与现今的美女标准略有些不同罢了,戴着白色头巾的黑人女仆被维纳斯的美貌吸引得目不转睛。画面的构图就有鲜明的巴洛克风格,其标签就是荒诞,鲁本斯有意将理性和逻辑模糊,女神、天使、黑人女仆同框展现,仿佛这是一个正常的家居女性做着最稀松平常的镜前梳妆,而不是突破平衡的超时空的展现。



透出血色的红润健美的维纳斯身体,以及配戴精致的耳环和镶着宝石的臂饰,丘比特纹理细致的卷发和翅膀,外加细致呈现的镜框装饰,无不体现巴洛克艺术的另一个标签,华丽,也可以说是对有些捕风捉影的人文精神做着最为具象的表达。色彩在此画中被渲染到极致,鲁本斯明显是吸收了提香的暖色调,以更为透明的色彩层层相迭,使画面呈现出极为丰富的色调变化。黑色的背景中,黑人的黑、丘比特的棕红,似乎要衬出维纳斯白里透红的肌肤和金色泛着银光的发丝。色彩成为鲁本斯主要的绘画手段,他已经超越文艺复兴时期色彩是对素描的着色,而是直接以色彩来展现作品。


他用色彩表现出的人体是那么富有生命的质感,画面中尽显绸缎般华贵的闪光与后来印象派光色的自然真实截然不同,然而这正是鲁本斯最为迷人浪漫的光色,既有理想的抒情,又有现实的激情,生活的缤纷在他的画中表现出流光溢彩,五色纷呈。他理所当然得占据巴洛克的一座高峰,标志出他的风格与文艺复兴艺术鲜明的时代区别,也与后来的现代艺术闪着不同,却同样耀眼的光辉。他所贡献的光色和谐的境界,吸引着后来的画家近来,包括委拉斯凯兹、德拉克洛瓦等从中汲取灵感。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