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依然活在我们心中---悼漫画大家方成

 wodedoc910 2018-08-26

      

依然活在我们心中——悼漫画大家方成

 韩羽

 

    上世纪1955年春节过后,我被派往涿鹿县参加戏曲观摩会演。途经北京,带了一幅漫画草图,顺便往《人民日报》投稿。当时一些重量级漫画家都集中在人民日报社,诸如华君武、沈同衡、方成、英韬、苗地......漫画稿只作稍许修改就一致通过了,并要我在编辑部勾好墨线。方成让出他的办公桌说:“你画,我给你研墨。”那年我二十五岁,到现在已是六十三个年头了。

                 

    方成大我十二岁,无论年龄阅历,或是学识修养,都是我的老师辈,恭谨之,崇仰之,可我从没称呼过“老师”二字,我总觉得这有点“攀亲、套近乎”,何况他从未把我视之为“学生”,比如首次相识,就替我研墨。当时的惯常称呼是“同志”,我们彼此均以“同志”相呼。呼来呼去,为了增添点热乎劲,我改口呼为“方成老哥”,他也应势而转化,不再“同志”了,改为“小韩”。

    


    行文至此,我又得改口了,应呼为“方公”或“方老”了。他已是百岁老人了,说句文词,是“寿登期颐”。我也年近九十了。因了岁数和其它原因,近些年见面少了,只能在回忆中搜索他的言谈举止一颦一笑了。有时想着想着兴奋了,拿起电话听筒“向老前辈问候”,拿起又放下了,嗒然若丧,他耳朵聋。


    八月初,河北美术出版社相约,邀我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图书博览会,因为他们社里有我的出版社参加了展览。我心想,借参加盛会顺便看望方成老哥,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岂料临动身前,忽听朋友传来消息,说是方老病危住院了。去他家是不成了,可他住的是哪家医院呀?心中惴惴了,真切地感到“见一面少一面”了。更挠心的是,一问司机,方知我们虽然是去北京,可却是六环路上的顺义,我们的车根本进不了三环路以内。老天爷,可咋办?



    进了北京六环路,旁边老伴儿的手机响了。待了一会儿,她小声说:“方老,今天早晨去....世....了。”我听了,却出乎意外的平静,轻轻地嘘出一口长气,似乎轻松了许多。我自己都惊讶起来,这是怎么了,是否我的脑子出了毛病?


    现在方始明白了一点点,这大概是一种心理现象。比如“生”与“死”,年轻人根本没有心思想这个。可是随着年龄增长,尤其进入老年,不可能不面对这个问题了,而且也必然地牵连上与自己休戚相关的亲朋好友也不能不一起来面对。人们谁都明白,都要“仙逝”,都要“作古”,可又都一厢情愿地为自己为别人幻想着尽量拖长与“仙逝”“作古”之间的时间距离。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人力有何与焉,可偏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那徒劳的期盼而整天价提心吊胆一惊一乍。直到有一天,到了不愿看到的那一刹那,看到了大自然的无情真相,才死心塌地的从一厢情愿中解脱出来。似此,能不嘘出一口长气。



    天若有情欤?天地不仁欤?人生无常,从此再也见不到方老了。昊天苍苍,两眼茫茫,大哀默默。

    

    方成是漫画大家,对其讽刺艺术之成就,我只能作子贡“夫子之墙数仞”之叹。可以这么说,在中国漫画史上定有他一重要席位。承前启后,后人有可能越过他,绝不可能绕开他。他一生画出了多少漫画作品,难以统计,也无法统计。就其作品所蕴含的智慧与幽默,不止影响着当代画家,且惠及后代,像这类情况,谁又能统计得出来。



    不仅此也,为他的画名所掩盖了的,是系统地出版介绍世界各国的漫画大师的作品。诸如阿尔贝·迪布、卜劳恩、雅各布生、兰格仑、威廉·布什、皮特斯脱鲁普、莫尔迪略、索格罗等,悉心搜求,集腋成裘,所费精力,所耗财力,借他山之石,嘉惠后学,在当代艺坛,又有谁能出其右。



    这一切一切是他的一句话换来的。他无数次地说过,我也无数次地笑过,这句话就是“我忙得连生病的功夫都没有”。


    就是这句话,铸造了他地既坎坷又充实地一生,对人民地美术事业的贡献令人铭刻于心的一生。


   

     “著在简册”“口碑载道”,最通俗的说法是“活在人们心中”。对这类的话,以前很少想过,现在细想,的确如此,只有“活在人们的心中”,才能算是真正地活着。古人早就对此言之凿凿,且拈来欧阳修《祭石曼卿文》一读:

     “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