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运写了个剧本,你死在第一幕!

 树悲风 2018-08-26


周末有个老同事千里迢迢过来找我,约了三次才算见上,原以为有什么大事,没想到一见面就是吐槽。


 “二哥,我完蛋了!”


他说话一向表情丰富,但激动过了头,手里吃了一半的羊肉串突然飞出,饱含对世界的失望划出完美的弧度,落地的劲道充分体现了他的绝望和悲愤,至少邻桌的两个女孩子和我都吓了一跳。


年纪轻轻,何至于此?


据我所知,他的家境不错,父亲在东北开了一家烧烤城,北京也有分店,生意红火,他自己原来在某家奢侈品电商当设计,被我忽悠过来做了UI,从偏营销转向偏产品,工作能力还行,只是酷爱自拍,属于自恋的闷骚男,但不娘。


稍事平静之后,他才恕恕叨叨的说起一些工作和生活琐事,大致就是现在的同事如何勾心斗角,长江后浪如何蜂拥而至,30岁的他有老婆和孩子要养活,自己却感觉要死在沙滩上等等,就是那种大家都有的烦恼。


我尝试着把他凌乱的牢骚做了些梳理,提炼出一个比较有逻辑的主题:


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普通长相、普通大学、普通公司、普通背景的四普青年到底还有没有机会?


很多人觉得知识变现的动力是焦虑,他们完全错了,这个世界最折磨人的不是焦虑,而是自我怀疑。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沉默的大多数构成的,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群体,他们认同知识改变命运,却不舍得花一二百块钱去买两节薛兆丰的经济课,因为直觉告诉他们,无论你花几百元听课还是花几百万跟巴菲特吃顿午饭,都改变不了什么,他们也知道蹦蹦跳跳的网红特别赚钱,却豁不出去在快手或抖音上尬舞、嗨歌。


“四普青年”害怕平庸,但平庸又是最安全的。


人的潜意识有双重属性,任何与金钱相关的需求都是共性。


我有个朋友买了一辆奔驰C200,我随口说了句,“奔驰C级啊”,他马上反呛,“C级也是奔驰啊”,这种敏感可以理解,消费升级中,每个人都希望强行抹平代际差异和贵贱之分,大家都争着挤出高一个身位的现实认同。


所以你如果瞄着二、三十万的价位买车,最后领回来供着的一定是BBA,绝无例外。


在人的本性上,大多数人都不想平庸或者不甘平庸,所谓佛系不过是自嘲,除非你有佛祖级的淡定,否则在职场鲨海里你谈什么佛系?


普通意味着你相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没有绝对优势,甚至也没有比较优势,颜值、资历和才华限制了想象力,只能缘木求鱼的寻找着心理解脱。


颜是财富还是救赎?


玛丽莲·梦露说过,“女孩子是一本书,但世人只看封面”,其实这话之于男生也适用。


东亚民族在历史上就是颜控,不要以为颜值只在选秀时有用,对高知阶层同样如此,清朝就有一个针对落第士人的进身通道,叫做大挑,由王室亲贵现场考察,中选者立即外放知县,然而没有笔试,只有面试,不拼才华,只比颜值。


这个面试,大佬们并不允许你展示45度的微笑侧脸,审美取向大约是以浓眉大眼为佳,獐头鼠目者等而下之,所以传统的国字脸或同字脸大占优势,形貌古怪者往往吃瘪,清末名臣阎敬铭是枣核脸,参加大挑直接被一位亲王点名Pass掉:阎敬铭出去。


五代时还有一位桑维翰,脸长身短,用脚后跟想想也知道在女士们中间不受欢迎,仕途也不得志,他有天揽镜自照,自感颜值不高,气得掷镜高呼,“有朝一日,身高五尺的伟丈夫也不及我这脸长一尺的奇男子”。


无颜值、无前途这个魔咒古已有之。


当然它对两种人无效,阎敬铭后来入了军机成为一代重臣,因为他确实有能力;桑维翰也成功了,他当了汉奸石敬塘的开国元勋,因为他豁得出去。


最惨的还是没有颜值、还要在职场打怪升级的四普青年。


《纽约客》杂志专栏作家Malcolm Gladwell有本书叫做《决断毫秒间》,专门分析了瞬间决断如何影响大部分人的一生,影响这种决断的主要是颜值,所谓颜值其实是身高、脸型、个性甚至嗓音的综合体。


他对上万成年美国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身高每提升2.5厘米年收入就增加789美元,高富帅果然不是说说而已,高颜值人群的平均收入较之其他群体高出12-14%,甚至服务生每年都会多得1500美元的小费。


互联网的看脸时代放大了这种不公,但也提供了两种额外的心理解脱。


第一,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颜值,那么假装放得开,或者舍得扔掉本来就没有的身段,会得到不错的弥补,这就是快手或抖音存在的价值。


前提是你有勇气为了增加几个粉丝,纵身跃到肮脏的水坑里斗舞,或是化妆成连你妈都不认识的样子,在车库里来一段带感的嗨歌。


第二,假如你不装,豁不出去,又缺乏表演天分,那你可以看别人装,看别人嗨,在代入中寻找自我满足,残酷但有效。


为什么这一辈的互联网产品越来越LOW,因为普通人消磨痛苦的最佳方式就是消磨时间,或者消磨心智。


从今年Q2的APP女性偏好度来看,前10名有5款以有美颜为核心的社交软件,3款视频以及1款游戏和1个工看具型软件。男生三宝仍然是看片、汽车和游戏,陌陌式的冲动消退后,一切还是老样子。


成功的产品塑造归属感,从直播到短视频,从快手到抖音,从微商到拼多多,他们的任务就是帮你对抗人生的平凡。


上升通道把持在谁手里?


无资历、无背景最大的困扰就是你绝对没有重新再来的机会,因为人生不是科学实验,不能试错,发明家失败100次,说明他离成功更近了,普通人失败10次,基本离死不远了。


世界上最难的是什么?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种鸡汤只有成功者才有资格说,普通人经常被告知的是平凡的可怕,大V告诉你,“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教授告诉你,“40岁的时候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不要说是我的学生。”


上学的时候,所有人的理想都是科学家、作家、运动员,老板,现在是明星、网红,但走出半生回头再看,几人如愿以偿?


四普青年的上升通道在各个层面都在被逐一剥夺。


学历作为职场敲门砖的门槛在提高。统计显示,清华、北大80%毕业者选择继续深造,剩下20%进入社会,他们平均每30次投递简历,可以换到10次面试机会,3.5个offer。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每30次投递简历,只能得到5.3次面试机会,1.7个offer,前提是你所学的是热门专业,你的颜值又在基准线以上。


我在职场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样的励志,“给我一个机会,一定不比清华、北大学生做得差”,你把这个句式中的清华和北大换成马云或冯提莫丝毫不影响所表达的内涵,问题是谁给你这样的机会?


四普青年的自我怀疑有两个心理基础:


一是迷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很多人没注意到,李白用的是“材”而不是“才”,你肯定会是个有用的材料,但未必算得上人才,李银河早就从XXOO中提炼出至为浅显的道理:“不要那么认真地看待自己,没有人会这样看待你的。”


普通人的成功通常需要耍些手腕,比如某个颜值普通的姑娘要拴住心仪的男生,最好的办法是让对方多花钱,久而久之,男生会觉得与你分手的成本太高。


很多四普青年坚信互联网的崛起让自己有机会做一只跳出温水的青蛙,但其实互联网所做的只是更原始的分配价值链上的平衡。


举例来说,你避开了传统企业的论资排辈和裙带关系,得到了贡献与收益成正比的职业,但代价是高强度的工作以及个人娱乐的牺牲,同时你还要避免在新旧代谢快到一天顶十年的体系中进入瓶颈期。


二是没钱所以没种?


普通人的脑袋基本是信息爆炸的,随时随地都有完全相反的真理在指导你,有人教你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人际管理,其实更重要的是机会管理。


哲学上有个布里丹之驴,一头完全理性的驴子因为在两堆数量、质量完全相同的干草中无法选择而饿死,据说普通人一天面临70个选择,大多是这种类型。


选择太多或者无可选择根本是没钱或没种的问题。


没钱会导致你总是寻求最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嘴上说不敢冒险,不想承担风险,最后总是被朋友圈里9.9元的拼单拉走。


没种导致你豁不出去。东晋时期,桓玄称帝,有人举兵讨伐,桓玄问主谋是谁,答说是刘裕,后者家无隔宿之粮,却有豪赌一掷百万的大心脏,桓玄听到他是主谋,还没对阵,就知大事已去。


普通人的悲哀不是没勇气卖房创业,而是隔着屏幕尬舞和嗨歌的勇气都没有。


假如命运是个剧本,四普青年的理想人生在第一幕就死掉了。梁晓声说,“人生如梦,应当活出几分清醒”,莎士比亚说,“世间为舞台,冠笄皆伶人”,无非希望你看得开,最贴心的王小波也只能鼓励,“我的勇气和你的勇气加起来,对付这个世界总够了吧?”


当然不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