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威解读——玉米授粉那些事(下篇),玉米突尖、花粒到底怎么回事?

 东远 2018-08-26

内容提要:

一、玉米授粉概述

 、影响授粉的因素

三、授粉率对结实和产量的影响

四、不利环境与玉米结实的影响机制


上期文章:权威解读——玉米授粉那些事(上篇)


三、授粉率对结实和产量的影响

 

3.1 摘要

 

散粉和吐丝同步能提高结实率;

果穗下部先发育出花丝,穗顶部最后出现花丝,同样,授粉时也是从果穗下部先开始;

花丝吐出后,花丝活性和接收花粉的能力持续5-6天;

果穗吐丝后的第5天,花丝伸长速度最快时,1天内可伸长4公分;

穗粒数(结实率)与产量正相关,且相关性最高(R2=0.95);

果穗的养分分配上,存在补偿机制,如穗基部结实率较低,条件改善后,果穗上部会出现比正常果穗更多的饱满籽粒。

 

3.2 前言

 

开花散粉是受一系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其中,遗传因素主要指进入花期需要的有效积温,一般与熟期相关。花粉粒成熟后,花药开始脱水,随之开裂、散出花粉。花粉粒在花药中的发育和散粉,类似大豆种子在豆荚中的发育过程。

 

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散粉过程。一般,夜晚冷凉、湿度大,花药含水量高;进入清晨,随着温度上升和湿度下降,花药逐渐脱水、干燥;进入响午,花药开始集中开裂、散粉。通常,一个雄穗的散粉期可持续5天左右。

 

此外,温湿度还影响着雌穗花丝的发育进程。在理想条件下,吐丝较快,群体吐丝均匀,利于统一授粉。干旱发生时,花丝延伸速度降低,植株间吐丝进度参差不齐,影响群体授粉效率。

 

3.3 大田试验设计

 

在大田环境下,研究不同授粉时期对最终结实和产量的影响,具体操作过程:

吐丝前果穗套袋处理;

吐丝后,齐头剪断花丝,纸袋套回;果穗在纸袋中继续吐丝;

1天后,摘掉套袋,果穗自由授粉;

再过1天,纸袋再次套回;

花丝伸出苞叶的部分用彩粉标记,记录每天的花丝伸长长度、穗长和穗粗;

成熟后,人工收获,记录单穗穗粒数和单穗粒重。

 

3.4 花丝的生长速度

 

授粉期以12天计算,每天单独授粉,作为1个处理,累计12个,然后观察每个处理下的花丝日生长速度和对应的结实率,可见下图:

 

3.5 花丝和果穗的变化

 

花丝在衰亡前,如果没有接收到花粉,会持续伸长生长,最长可伸出苞叶23公分。


进入开花吐丝期,大量养分供给花丝,确保能成功接收花粉。此时,每天可通过观察花丝和穗轴的延伸长度,测定二者变化幅度。授粉后期,花丝生长速度减慢,大量养分转向供给穗轴,用于支持受精后的胚发育和籽粒灌浆。

 

 

3.6 估算授粉率

 

授粉前,花丝与子房紧密相连。授粉后,子房外壁出现离层,花丝脱离。失去水和养分的供给后,花丝很快衰亡。通常,在授粉结束24小时后,花丝就趋向枯黄。

 

如需精确估算授粉率,可参考如下:

选取有代表性的果穗,轻扒开苞叶;

穗柄朝上,果穗朝下,轻轻晃动果穗,花丝会从已授粉的籽粒上掉落,而未能授粉的籽粒,花丝仍与其子房外壁紧紧连接;

与花丝分离的籽粒占比就是果穗的授粉率。

授粉结束后,少量花丝仍有可能与果穗相连,主要是由于该部分花丝没有从苞叶中伸出,未接收花粉,最终表现为:果穗发生随机的、少量缺粒。对于个别品种,即使授粉条件比较理想,果穗中下部仍有可能出现个别缺粒情况。

 

此外,籽粒顶端有一个深色凸起,是花丝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大部分品种表现不明显,后期基本消失,个别品种成熟后仍然较清晰,可见下图: 

3.7 估算玉米产量

 

就单个果穗来讲,籽粒产量是由穗粒数和单粒重构成。在上述试验中,产量和穗粒数相关性最高。此外,果穗出现个别缺粒不会影响产量,因周边籽粒会通过增大粒重,变得更加饱满,补偿缺粒的产量损失。但发生严重的缺粒或秃尖时,产量下降。上述试验中,第5天和第8天授粉,虽然果穗缺粒表现不同,但产量的降幅和平均穗粒数是一样的。



 

 

 

当果穗基部未能授粉时,上部籽粒灌浆效率提高,籽粒更饱满,可部分补偿缺粒的产量损失。在生理上,用于籽粒授粉和灌浆的营养供给是一定的,灌浆过程中,植株会根据“库”的具体情况,将有限的“源”及时调整,分配给各个籽粒,实现产量最大化。

 

玉米单位产量等于单位面积的总粒数乘以平均粒重,其中,总粒数可以解释85%的产量方差,粒重可解释15%的产量方差。在特定的气候和管理水平下,产量潜力是一定的,因此,生产条件相似的两块土地,单位面积的总粒数也是接近的。


 

同理,对于特地地块,“源”供给潜力是确定的,栽培密度的变化主要影响果穗大小和穗粒数,对单位面积的总粒数和产量影响较小。

 

 

四、不利环境与玉米结实的影响机制

 

4.1 前言

 

玉米开花授粉期是最重要的生育时期。虽然果穗在拔节期就已经开始发育,但花期对结实率的影响最大,一方面这时期对外界环境最为敏感,另一方面,此时发生授粉问题,引起结实率降低,后期无法弥补。接下来具体讨论影响结实的各主要因素:

 

4.2 环境压力和玉米生理响应

 

形成饱满籽粒需要经历:扬花散粉、受精、胚和胚乳发育3个阶段:

扬花散粉阶段:雄穗花药散出花粉,花粉粒附着花丝上,然后萌发并进入花粉管中;

受精阶段:精子经花粉管,穿过子房壁,与卵子结合;

灌浆阶段:胚开始发育并形成完整胚结构,胚乳中积累淀粉。

如发生不利环境,上述生理过程会受到影响。例如:持续高温下,雄穗散粉减少,花粉活性降低;发生干旱时,吐丝推迟,引起花期不遇;干旱还会诱导子房异常发育,胚囊无活性,或引起受精卵、胚或早期籽粒败育。一般认为,高温、干旱、持续寡照和叶片损伤是玉米开花吐丝期面临的主要环境压力。

 

4.3 发生时期

 

大量研究表明授:玉米开花-吐丝前后对外界环境最为敏感,此时对产量的影响也最大,期间横跨3周的时间,即:从吐丝前1周到吐丝后的1-2周内。


 

 

在吐丝前后,易发生授粉问题和早期败育,引起穗粒数降低,影响产量。此后,进入灌浆期,随着籽粒不断发育,发生败育的风险也开始降低。

 

4.4 高温对散粉的影响

 

雄穗位于植株上部,受阳光直射和潜在的高温影响。现有研究表明:高温对花粉的发育和花粉活性的影响,要远大于干旱。当雄穗持续处于高温环境下,花粉活性显著下降,而缺水处理时,即使叶片出现明显萎蔫,花粉活性也几乎不受影响。因此,在花粉的形成过程中,高温要比干旱影响更大。

 

但同时,由于群体的花粉供应量远远大于授粉的需求量,因此,只有发生极端的高温天气,导致有效花粉的数量降低80%以上时,才会因花粉不足引起结实问题。

 

4.5干旱对花丝伸长的影响

 

花丝发育阶段属于水敏感期。发生干旱时,白天花丝伸长缓慢;只有在夜晚,随着温度下降,水匮缺部分缓解时,花丝才能正常生长,最终,引起花期不遇。

 

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干旱处理下,散粉到吐丝的间隔期增大了3-4天。这时,果穗顶部的花丝最后吐出时,很可能散粉已经结束,导致部分花期不遇,出现秃尖。目前普遍认为,干旱对花丝伸长的影响是引起结实率下降的最主要因素。

 

4.6干旱对花丝接收花粉的影响

 

花丝在伸出苞叶后的7天内,都能够接收花粉。大田环境下,一般吐丝后的1-2天内就能授粉,授粉后的24小时内就完成受精。

 

但发生干旱时,不仅花丝生长速度降低,花粉管的伸长生长也会减慢50%以上,花粉管需要48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延伸到子房。由于花丝衰老失活是从基部靠近子房的一头开始,而花粉管是从顶部开始发育,一旦授粉推迟,干旱又引起花粉管伸长速度降低,很可能基部花丝在花粉管达到之前就已经失活,无法完成受精。

但是,一般吐丝后的24小时内就能接收花粉,很少发生先吐丝后散粉的情况,此外,研究发现,即使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花粉粒仍然能在花丝上萌发,促进花粉管形成,因此,干旱影响花粉管发育,进而影响授粉和结实率的情况不常发生。 

 

4.7 同化物转运与籽粒败育

 

有研究发现:进入花期,养分消耗量增大,贮存量降低。而干旱又会进一步抑制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引起“源”供给下降,即使完成受精,胚发育早期也会出现大量败育。

 

在这一阶段,通过遮阴处理也会导致结实率降低,而增加光照会提高结实率和穗粒数。此外,在干旱发生时,通过茎秆注射的方法直接补充能量,也能维持较高的结实率水平。综上,在缺水条件下,同化物转运量降低是影响结实率的直接原因。

 下表中,不同干旱和遮阴处理水平,可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中度干旱和50%遮阴处理均导致光合效率降低一半,对结实率的影响类似;严重干旱和完全遮阴处理则完全抑制了光合作用,限制了籽粒发育。试验表明:开花授粉期叶片光合效率和后期籽粒结实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因此,在干旱条件下,“源”供给受限引起受精后发生大量败育,不能形成胚结构,是引起结实率降低的主要因素。当然,前期干旱引起养分供给的降低,也会因诱使子房和胚囊异常发育,不能授粉,而在后期表现出低结实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