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版蓝鲸自杀游戏,momo席卷全球,结果是个骗局

 取反加一 2018-08-26


(PS:文中部分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但不要害怕,你现在非常安全。)


最近机哥听说个大事。


“蓝鲸”游戏卷土重来,“momo”席卷全球,已有一名 12 岁女孩受影响自杀。



看起来,事情很严重...


还不知道蓝鲸游戏有多可怕的,机哥先给泥萌简单科普下:


蓝鲸游戏


蓝鲸游戏起源于俄罗斯,游戏的组织者会在网上找一些看上去很丧的人,故意接近他们,给他们洗脑,然后鼓动他们自杀。



这“游戏”最险恶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命令你自杀。而是制作了一套严密的任务体系,让你心甘情愿去死。


组织者设定了 50 个任务,要求被害者在 50 天内完成。


最开始任务还不算太难,可慢慢地,游戏难度就加深了。


避免被有心人利用,机哥只截取一部分


为了让被害者的精神,在 50 天内彻底崩溃,组织者会在每天早上 4:20 分,叫醒被害者,并让 Ta 看一整天恐怖电影。


如果你想中途退出,不好意思,组织者会拿出提前让你上交的裸照和家庭信息来威胁你。


也就是说,游戏一旦开始,就再也停不下来。


很多人在这 50 天里变得更加消沉,最终纵身一跃,“赢得了游戏”。


2016 年,游戏的始作俑者,被俄罗斯警方逮捕。



在这之后,又过了一年多,蓝鲸游戏的阴影才渐渐消散。


蓝鲸刚走没多久,这回又来了个新蓝鲸游戏 momo ?


momo 是什么


据媒体报道,momo 本是日本艺术家 Midori Hayashi 的一个雕像,原型取自日本传说中人头鸟身的妖怪,姑获鸟。



但这怪异的形象,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只截取了头部,做成头像,然后在国外的通讯软件 WhatsApp 上大肆加人,鼓动别人自杀。



据传, momo 一般会在半夜 3 点给人打视频电话。


有时你能看到的,只是一张静态图像。



有时你能看到的,是一个会动的 momo 形象。



高能预警




不要害怕




据报道,国外已经有一名 12 岁的小女孩因 momo 自杀,当地警方甚至发了一条消息,警告大家远离杀人游戏。


最近,momo 死亡游戏又传入中国。


玩法和国外几乎一样,依旧是半夜 3 点来找你,但这次,使用的软件变成了 QQ ...



momo 的几个疑点


你们知道的,机哥是个严谨的人。


在微微害怕之余,机哥总感觉哪里不对:


  • 首先,机哥在百度上找到的,关于 momo 的消息,感觉就像媒体通稿一样,各家都是近似的标题,和那几张模糊的小图,没有什么独家的东西。

  • 另外,momo 事件虽闹得沸沸扬扬,可目前能确定的死亡消息,仅有阿根廷 12 岁小女孩一例,而且报道中说的是“疑似”。

  • 第三,蓝鲸自杀游戏有着相当清楚的规则,看得出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而 momo 好像并没有什么玩法...


试想一下,半夜三点,突然有人在 QQ 上让机哥去死,机哥会去死吗?


不骂你就算轻的了。



想到这,这个事情就很不合逻辑了。


仔细梳理一下 momo 的几个要素:


  • 一张可怕的脸。

  • 半夜三点的电话。

  • 媒体大肆渲染可怕,但却找不到具体事例和组织。


这 TM 更像是一个广泛流传的鬼故事啊...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机哥再次请出谷歌


momo 的真相


谷歌上 momo 关键词的搜索指数,在今年 7 月突然爆涨,在 8 月达到顶峰。



也就是说,一切都发生在这两个月内。


通过对国外网站的搜索,机哥发现,最早放出 momo 视频的,是一位叫 DrossRotzank 的西班牙视频博主。


(7 月 11 号发布后,目前评论接近 8 万条,观看超 1136 万次)



在这段 8 分钟的视频中,他说,他在午夜,收到了一个来自日本的诅咒对话。


他还拿出了不少打码的证据。



可他说的是真还是假呢?


来看看他发布的其他视频,比如这条,观看量 259 万,名字是“那个把腿变成铆钉的人(真的)”



人能把腿变成铆钉?


再看看其他视频,说的好像都是些很恐怖的故事...



机哥终于明白了。这是个专讲鬼故事的博主...


momo 其实只是个段子。


仔细看看那条视频的名字,Momo ,是不是瞬间明白 momo 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了?



但是,机哥又要说但是了。


这位博主明明讲的是一个鬼故事,最后怎么就传成真事了呢?


媒体的功劳


随着 momo 越来越火,momo 的故事变成很多版本,在网上病毒式传播。


尤其在 7 月,基本上,带着 momo 这个词的视频,播放量都可以达到几百万。



这么高的热度,博主们自然不能放过。


所以,更多视频博主开始做关于 momo 的专题,在视频中,他们纷纷表示,自己接到了 momo 的死亡威胁。(嗯,真羡慕有两部手机的人,而且这些视频大多被归在“娱乐”分类)


三人成虎的道理,大家都懂吧?


因为传的人太多,就连西班牙警方都信了。


7 月 18 日,西班牙警方在推特发出关于 momo 的警告。(看这一堆表情和感叹号就知道,不是什么正经号,这条推文更不算正式文件)



到 7 月下旬,momo 的故事在全网传开。而这时,已经没人关心,到底谁第一个上传 momo 。


刚好,在 7 月 25 号,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时报》报道,有一名 12 岁的小女孩自杀,并称警方在检查遗物时,在她的手机中发现了一些 momo 相关的内容,阿根廷当局怀疑小女孩的死,和 momo 有关。



这一消息,被福克斯新闻看到。于是,8 月 3 日,《福克斯新闻网》以《布宜诺斯艾利时报》的报道为基础,发表一篇文章,将这称之为 momo 自杀式挑战,并开创性的,将 momo 和蓝鲸相提并论。



这天之后,momo 的谷歌搜索指数,终于涨到 100 。



于是, momo 彻底变成了杀人游戏。


机哥简单梳理一下整个故事:


一个西班牙博主。

引入了日本的传说。

阿根廷女孩死亡。

美国媒体怼。

最后流入中国


可以说是跨国年度大戏了。


至此,机哥也可以非常负责任的下一个结论:


国内第一批大肆渲染 momo 游戏的人,大部分都是国外媒体的搬运工。

至于第二批,基本可以确定,都是国内互相抄。


老毛病又犯了是不是?你们根本没有深挖啊。



他们义正言辞地提醒大家珍惜生命的样子。


多么贴心,多么好笑。


(请问专家是哪个专家?)


热度蹭到了,好人也做了。


服气服气。


记得上周,机哥才辟谣过,卡塔尔世界杯赛场的工地,并没有累死 1200 劳工。



这周又搞大新闻。


至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人想过吗?


一面积极报道谣言,一面说 QQ 群中出现了不少危险的 momo 模仿者。


可是...


 QQ 群中那些假 momo ,不就是这次乌龙报道的成果吗?


So,如果再有人跟你说 momo 多可怕,拿出机哥这篇文章,就够了;并明确提醒他们,远离那些别有用心的人。。。


👇机哥今天还有这些精彩文章👇



拒绝假新闻,给机哥加个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