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文学史三20世纪欧美文学(上)

 来自月亮的他a 2018-08-27
概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列强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开始进入人类历史的二个新时期。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既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又在人们的思想上带来了重大变化。上帝死了,也即理性死了,而非理性得到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财富极大兴盛,人被物所排挤,在这种情况下,欧美文学的人文观念表现出与传统文学的重大差异。人不再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而成了非英雄、反英雄。现代主义思潮把浪漫主义初露端倪的非理性推向极端,反抗现代文明,把现实主义文学的人道主义理想和理性原则送上了非理性的审判台。
20世纪是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在物理学方面,爱因斯坦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打破了经典力学的旧框架,使人们对时间与空间、质量与能量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四维时空等概念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也称“测不准原理”)表明微观粒子的某些不同的物理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不确定性也开始被引入人文社科领域。而对原子核裂变与聚变的军事应用研究,则引发了人们对核战争毁灭人类的普遍担忧。在天文学方面,各种天体尤其是类地行星的发现,促使人们思考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及逐渐确认,使人们对宇宙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识。在生物学及医学方面,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基因工程的发
展,生物克隆技术的成熟,干细胞移植的运用,脑生理的研究,为人们解答"我是谁"这个问题打下了深入探讨的基础,也使人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程度的操控能力,由此带来了生命伦理学问题。在心理学方面,弗洛伊德通过对精神病人的研究,建立了精神分析心理学,提出。里比多"、"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对潜意识,梦等现象进行了独具一格的解释。其弟子荣格后来又提出集体无意
识的概念。此外,韦特海默、苛勒建立了格式塔心理学,皮亚杰建立了发生认识论心理学,马斯洛建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在语言学方面,现代语言学家提出要将语言当作符号系统或从语义学来研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共时系统,言语运作会成为个体的本质。形式主义者认为可以不考虑故事的内容,而只需研究故事的结构。上述几个方面,加上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迅速发展,无疑对20世纪的作家产生了各种影响。同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直觉玉义以及存在主义思潮,促使非理性思潮不胫而走。
一、20世纪现实主义在欧美各国的发展
       20世纪的欧美文学分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大潮流。现实主义继承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继续发展。由于十月革命后苏联文学的产生,影响到欧美作家,使得现实主义潮流保持强大的声势。但现代主义的急速兴起改变了唯现实主义独尊的局面,新流派层出不穷,新的艺术手法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以致影响到现实主义作家。

首先,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正视现实的发展变化,力求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貌,因而在描写生活上具有传统现实主义的广阔性、真实性和深刻的批判性人道主义依然是他们认识和批判现实的基本武器,但不时能用阶级观点或者社会主义思想去观察1司题,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去描绘现实。其次,力图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解剖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或盛衰史,从一个家族的荣枯去反映整个时代的变化。第三,更多地反映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第四,描写战争和反法西斯成为重要主题。在艺术上,。长河小说"是对传统多卷本长篇的发展。匙建圭义的一些手多也渗爹迎蹇三主芝窆岂彐,既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同时也对这二流派造成冲击。
       英国是现实主义文学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特点是对家庭和爱情婚姻目问题特别关注。
出生于爱尔兰的萧伯纳(1856-1950)是自莎士比亚以来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他主张戏剧是"思想的工厂,良心的提示者,社会行为的说明人,驱逐绝望和沉闷的武器,歌颂人类上进的庙堂"。他的好几部重要剧作写于19世纪末,如《鳏夫的财产》和《华伦夫人的职业》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和金钱的腐蚀作用。进入20世纪后,他的《巴巴娜少校》(1905)抨击军火商大发战争财,讽刺犀利,与上述二剧一样,都属于社会问题剧,继承了易,卜生的传统。但他的《人与超人》(1903)、《伤心之家》(1917)、《真相毕露》(1932)等剧作,则运用了梦幻、象征等手法。高尔斯华绥(1867-1933)的《福尔赛世家》主部曲(1906-1921)通过二个家族的崩溃,反映了19世纪中期至2o世纪2o年代的英国社会,揭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财产意识"。他在另一套三部曲《现代喜剧》(1924-1928)中继续叙述了这一家庭的故事。在这两套作品中,作者以细腻真实的心理分析与细节描写,创造了栩栩如生的福尔赛家族群像,讽刺犀利。威尔斯的小说创作在进入新世纪后,转而描写城市中下阶层的生活,《托诺一邦盖》(1909)是其中最知名的一部。本涅特(1867-1931)的代表作长篇小说《老妇人的故事》(1908)反映了小市民生活的平庸空虚。以上三人被评论家称为英国2o世纪初期现实主义小说三杰。毛姆(1874-1965)有自然主义倾
向,他的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通过主人公三十年的生活经历,揭露了宗教、教育、贫困和社会风尚对人的发展的禁锢。《刀锋》(1944)探索人生意义,否定了把幸福建立在物质财富上的人生理想。他的《短篇小说集》等以英国海外殖民地、英法两国的上流社会为背景,发
掘人性的阴暗部分或写间谍小说,戏剧性强,流传很广。
       特点之二是描写异国题材增多。原籍波兰的作家康拉德(1857-1924)的《吉姆爷》(190o)、《青春》《黑暗的心》(1902)等几部丛林和海洋小说展现了非洲和亚洲的风情,控诉了殖民主义的罪恶,又显示了文明与原始的冲突。他善用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双重技巧和多重叙述方式,让人物互相映衬。吉卜林(1865-1936)的《丛林之书》(1894)及其续篇中印度题材的短篇小说带有幻想性质,大多围绕着狼孩莫格里的经历展开故事,这是一个理想的"自然人"的形象,但作者有浓厚的殖民主义思想。福斯特(1879一197o)的长篇小说《印度之行》借一个案件探讨英国殖民统治者与印度诸民族的深刻矛盾的根源,在英国知识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其他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霍华德别墅》(1010)和文学理论著作《小说面面观》等。女作家曼斯菲尔德(1888一杓23)原籍新西兰,擅长短篇小说,《园会集》(1922)受到契诃夫影响,运用了较多的现代文学手法,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笔素淡,情真意切。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的长篇小说《沉静的美国人》(1955)写的是抗法时期的越南。老殖民主义者法国人面临彻底失败,一个年轻而沉静的美国人趁机而入,靠一帮土匪搞恐怖活动,企图建
立第三种势力,受害者却是无辜的老百姓。他的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权力和荣耀》(1940)《问题的核心》(1948)、《病毒发尽的病例》(1961)等。格林塑造了一批"反英雄"的形象,他长于
讲故事,巧用悬念手法。在南非度过青少年时期的女作家莱辛(1919-)的创作多以非洲为背景。长篇小说《野草在歌唱》(1950)描写白人女主人公对黑人奴仆的割青纠葛。长篇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1952-1969)描写罗得西亚一个农场主女儿的成长历程和投身政治的经历,非洲的种族问题、殖民地问题、战争阴影等交织在一起,构成错综复杂的画面。另一部长篇小说《金色笔记》(1962)以多重奏的复合结构描写。自由女性"的精神困境,主人公安娜·沃尔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觉醒了的一代知识女性的代表,她从心理崩溃走向人格完整。移民作家中以出生于特立尼达的印度裔小说家奈保尔(1932-)最为引人注目。长篇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1961)以特立尼达为背景,通过一个印度移民一生的经历,描写他们的生活和风俗。《泗湾》
(1979)通过在非洲的印度移民的生活,渉及非洲的种族、教育、文化等问题。《到达之谜》(1987)采取了特殊的叙述方式,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特立尼达与英国相交错。他的小说体现了后殖民主义的视角与观点。同类.的作家还可以举出印度裔小说家拉什迪(1947-)、日本裔小说家石黑一雄(1954-)等。一拉什迪的长篇小说《午夜诞生的孩子们》(1981)深入展现了宗教和社会习俗、个人经历和国家大事的丰富材料,揭示了印度三代入的命运。他的《撒旦诗篇》(1984)引
起了穆斯林世界的抗议。石黑一雄自称是希望写作国际化小说的作家,他身受英、日两种文化的浸染,却对两者都有着一种疏离感,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他的小说《浮世艺
术家》(1986)以日本为背景,渗透了日本的文化艺术素质。《长日留痕》(1989)描写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展示了一场因感情与软弱纠缠在一起,而自动放弃爱情与做人权利的悲剧。
       特点之三是现代主义文学对其产生深刻影响。劳伦斯、奥登(1907-1973)、迪兰·托马斯、戈尔丁、默多克、福尔斯(1926-2005)就属于这类作家。奥登的诗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崭露头角,以他为首的一批左翼年轻诗人被称为"奥登一
代"。他早年的《诗集》(1930)、《雄辩家》在诗的形式和技巧上进行了多种实验,1948年后潜心于宗教,并受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创作倾向于精神上的探索警,有诗作《阿喀琉斯的盾牌》
(1955)等。托马斯的诗作以生与死、爱情与信仰等内容为题材,形象查浏如富于象征意味,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托马斯有诗集《诗十八首》U934)、《诗二十五首》(19365。《爱的地图》(1939)、
《死亡与出场》(1946)等。戈尔丁的长篇小说《蝇王》(1955)描写人在失去一切约束时所表现出来的本性恶以及人性中的善与恶的斗争,较多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他的作品反映了二次大战后的一代人的不安和失望情绪,运用了寓言手法,将浪漫的幻想和现实主义的描写结合起来。默多克的长篇小说《黑王子》(1973)叙述方式独特,主体是主人公的自传,既有他写的前言和后记,也有其他四个人物和编辑写的前言和后记。福尔斯的长篇小说时去国中尉的女人》(1060)采用了对传统小说的谐谑模仿文体,将有案可查的历史事实嵌入虚构的故事,重构历史文本,既增强了故事的可信性,又对历史现实进行了新的阐释,而对女主人公萨拉命运的描写是对女权主义做出的响应。
       此外,沃(1903-1966)善于用讽刺手法创作小说,代表作有《荣誉之剑》三部曲等。赫胥黎(1894-1963)和奥威尔(1903-195o)则是反乌托邦小说的作者,前者的《美妙新世界》(1932),后者的《1984(1949)对控制人们思想意志的极权主义作出了警示。
       在文学流派方面,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愤怒的青年。,它因奥斯本(19291994)的剧作《愤怒的回顾》(1956)而得名。代表作家艾米斯(1922-1Lj95)的长篇小说《幸运的吉姆》(1954)交替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主人公是反英雄。他出身工人家庭,服过兵役,战后上过大学,毕业后在外省大学任中世纪史讲师。他虽然不喜欢教书,但为了保住饭碗,只得讨好教授。另外,韦恩(1925-1994)著有长篇小说《每况愈下》(1953),布莱恩(1922-1986)著有长篇小说《向上爬》(1957),西利托(1028-)著有长篇小说《星期日晚上和星期天早晨》(1958)。这些作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感到失望,对上层阶级不满,于是走向愤怒与反抗。在诗歌方面最
盛行的是。运动派。,拉金(1922-1985)以口语化的诗句和普通事件为题材,重要诗集有《受骗较少》(1955).《新诗行》(1956)、《降灵节婚礼》(1964)。破旧的汽车、喧闹的操场、发黄的影集、救
护车、下水道、贫困保守的老百姓,都在他的诗中出现。与拉金齐名的诗人是特德·休斯(1930-1998),他以家乡方言融入诗中,风格粗犷遒劲,所塑造的形象强健有力,寓意深刻,重要诗集有《雨中鹰》(1957)、《乌鸦之歌》(1970)等。在通俗文学方面,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的《东方快车谋杀案》(1934)、《尼罗河惨案》(1937),科幻小说家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1968).《与拉玛相会》(1973),奇幻小说家托夫金(1892-1973)的《魔戒》三部
(1954-1955),女奇幻小说家罗琳(1965-)的《哈利·波特》系列也脍炙人口。
        法国文学的特点之一是保持揭露社会弊端和反映重大事件的优良传统。法朗士(18441924)的长篇小说《克兰克比尔》(W01)影射德雷福斯案件,抨击当局践踏公理和正义《现代史话》四卷(1897-1901)则直接写到德雷福斯案件《诸神混了》(1W2)总结法国大革命的经验,阐述人道主义思想,描写了一个忠实执行雅各宾党过左政策的人物加默兰,他杀人过多,最后自己也上了断头台。他的悲剧阐明了雅各宾党垮台的原因。法朗士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但也不忽略当代事件和题材。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重要的小说家。塞利纳(1894-1961)的长篇小说《茫茫黑夜漫游》(1932)抨击了一次大战的荒谬,揭露法属非洲殖民地对黑人的残酷盘剥,揭
穿美国生活幸福的神话,描写法国下层人民的生活,内容相当深刻。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是反英雄,他善用口语化的语言。马尔罗(1901-1976)的长篇小说《征服者》(1928)以1925年的省港大罢工和广州革命政府中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为题材,《王家大道》(1930)描写欧洲人企图盗取吴哥窟精美的舞女石雕和殖民者荡平土著的事件,《人的状况》(1933)描绘了1927年的上海工人起义和国民党"四一二"政变中共产党人的英勇就义,《希望》(1937)描写30年代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斗争。马尔罗描绘了2o世纪上半叶的重大事w殖民地政策、中国革命、西班牙内战、反法西斯战争,可以说在当时的作家中是绝无仅有的。他还对当代人的状况和命运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属于较早提出。荒诞。概念的作家。
        特点之二是出现"长河小说"。罗曼·罗兰是开创者。《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七卷的序言写道:"在我看来,《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终就像一条长河","长河小说"由此得名。"长河小说"吸取了19世纪篇幅较长的小说,如《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写法,在一本小说中反映一个人的一生经历或者几个家族在一个历史时代的变迁,也有的作家以几十部小说去反映一个时代·模仿巴尔扎克和左拉的创作方法。。长河小说。就其深度和广度而言,有大江大河浩浩荡荡、汇集百川流向大海的容量。马丁·杜伽尔(1881-1958)的《蒂博一家》(1922-1940)通过蒂博父子三人和丰塔南二家的悲剧变迁,反映法国人民在20世纪初的反战活动和欧洲的现实。他在描写历史方面学习托尔斯泰,艺术上采用"对话体小说"的写法。这类作家还有杜阿梅尔(1884-1966)、罗曼(1885-1972)、特洛亚(1911-20田)等。杜阿梅尔著有六卷本的《萨拉万的生平与经历》(192o-1932)、十卷本的《帕斯基埃家族史》(1933-1945),罗曼著有二十七卷本的《善良的人们》(1932-1947),特洛亚著有五老本的《春种秋收》(19531958)、五卷本的《正义的光芒》(1959-1963)。
        特点之三是心理小说有长足发展。纪德(1869-1951)的中篇小说《窄门》(1909)描写一个少女受到宗教影响、弃绝爱情的悲剧。中篇小说《田园交响曲》(1919)揭露骗取盲女信任的虚伪牧师的丑恶心灵。长篇小说《伪币制造者》(1926)反映了青年一代的不安与苦闷,作品采用小说中套小说的写法。纪德的"蠢事小说"发展了中世纪的"傻子剧",描写家庭和社会对青年思想发展的束缚,大胆批判宗教对人的毒害,抨击社会上的虚假现象,擅长心理分析。莫里亚克(1885-1970)也擅长描写心灵中的恶,如小说《热尼特里克斯》1923)描写畸形的变态的母性卡兹纳伏企图独霸儿子,迟迟不让儿子结婚,也不让儿子爱妻子。又如以企图毒死丈夫、夺取家产的苔蕾丝为主人公的小说《苔蕾丝·德盖鲁》(1926),并以女主人公的经历写成系列小说。再有描写人物生性吝啬、在自己的头脑中营造"蛇窟"的《蝮蛇结》(1933)。
        特点之四是乡土小说的发展。女作家柯莱特(1873-1954)以自己生平为蓝本的《克洛婷》四部曲(1900-1904)、以母亲为原型的《西朵》(1930)等刻画了从农村来到大城市的姑娘的命运和农村妇女形象。季奥诺895-1970)的长篇小说《山冈》(1929).《让我的欢乐长存》(1935)等作品描写人战胜自然,同时歌颂自然,否定现代文明。他也写作新型的历史小说,如《屋顶上的轻骑兵》(1951)以19世纪七月王朝时期普罗旺斯流行霍乱为背景,流亡到此地的轻骑兵上校被当作下毒犯,不得不生活在屋顶上。其实他的历史小说仍是风俗小说,而他的乡土小说倒不写风俗。写景生动多姿是他的小说的特点。
       此外,女作家尤瑟纳尔(1903-1987)写的也是新型历史小说,从古代一直写到当代。《哈德
良回忆录》(1951)通过描写古罗马帝国鼎盛期的皇帝,探索人类历史发展的症结,《苦炼》(1968)表现文艺复兴时期的精英如何奋斗。同时她描写父系和母系的家族史,《虔诚的回忆》(1974)写的是母亲的家族,反映了19世纪比利时列日地区的风貌《北方档案》(1977)写的是父亲的家族,显示了四百年来法国北部的一个历史侧面。她用实写和虚写两种方法写作,并用第一人称去写历史小说,别开生面。而圣埃克絮佩里(1900-1944)写航空生活的小说《夜航》(1931).《人
的大地》(1939)等,歌颂飞行员勇于牺牲的精神,第一次展现了人与天空的搏斗,写出天空有时是美丽的,有时是可怕的景象。童话《小王子》(1943)既有童话的优美,又含义深邃,通过一个孩
子的目光讽刺了人类社会的丑恶人性。这个童话在世界上拥有广大读者。戏剧方面,吉罗杜(1882-1944)、帕尼奥尔(1895-1974)、蒙泰朗(1896-1972)写出了重要的剧作。吉罗杜的《特洛伊战争不会爆发》(1 9 3 5)通过对古希腊时期特洛伊战争怎样最终爆发的重新设定,影射战争的威胁。帕尼奥尔的喜剧《托帕兹》(1928)描写诚实善良、胆小怕事的小学教师变成贪婪的生意人,讽刺十分尖锐。蒙泰朗的《死王后》(1942).《圣地亚哥的主人》(1948)都以历史为题材。他
也是知名的小说家,作品有四卷本的《姑娘们》等。贝玑(1873-1914)善写长诗,如《圣热纳薇艾芙和贞德像挂毯》
.《圣母像挂毯》热烈歌颂法国女英雄贞徳,倾诉对祖国的热爱。2o世纪法国散文诗获得较大发展,涌现了克洛岱尔、圣琼·佩斯、米绍(1899-1984)、蓬热(1899-1988)、夏尔等诗人。他们的散文涛吸取了不少现代派的观念,扩大了题材,其中的一个题材是描写在中国的体验如克洛岱尔的《认识东方》(1895-1905),圣琼·佩斯的《阿纳巴斯》米绍的《一个野蛮人在亚洲》。移民作家中应提到原籍捷克的昆德(1929-),他的多部小说受到中国读者的青睐。2o世纪下半叶涌现的作家中,勒克莱齐奥(1940一)的小说《诉讼笔录》(1963)、《战争》(1970)、《蒙多和其他故事》(1978).《沙漠》(1980).《漫游的星星》(杓9等,通过人与自然的沟通去表现现代人的生存状况,或者以。外来"人的眼光去观察资本主义社会,显示出半寓言式的特点。他笔下的主人公大多是流浪者,他们避开厌弃的生活环境,寻找他们向往的地方。他善于描写大自然,语言驾驭能力很强。此外,创作了长篇小说《礼拜五》(1967)、《桤木王》(1970)的图尼埃(1924-),创作了长篇小说《环城大道》(1972)、《暗店街》(1978)的莫迪亚诺(1945-)也是比较重要的作家。在当代女小说家中,除了杜拉斯外,萨冈(1935-2004)也值得一提,她的《你好,忧愁》(1954)等一系列小说都是描写中产阶级的三角恋爱和情感生活的。
        20世纪通行德语的德国,奥地利、瑞士诸国,现实主义文学得到较大发展,这些国家的文学继承德国文学重视哲理的特点,加强了批判精神。特点之一是清醒而深入地描绘资产阶级的升沉变迁。德国作家亨利希·曼(1871-1950)的《臣仆》(1911-1W4)塑造了赫斯林这个怯懦残忍、欺软怕硬的形象,在他身上概括了君主制的崇拜者、沙文主义分子的特征,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掠夺性,描绘了德国法西斯的狰狞面目。他还创作了历史小说《亨利四世》(19351938),塑造了一个人文主义国王的形象,歌颂了他为法兰西的统一所建立的不朽功绩。托马斯·曼(1875-1950)是亨利希·曼的弟弟,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布登勃洛克一家》(1901)是部编年史式的作品,反映资本主义商业竞争的兴衰,通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四代人的经历,表现了德国传统社会在19世纪中叶开始走向没落的过程。《魔山》(1924)是二部"教育小说",通过疗养院病人的心态,反映了魏玛共和国时期流行的各种思潮,运用了许多现代派手法。瑞士作家迪伦马特(1921-1990的剧作《老妇还家》(1956)描写以人的生命为条件,去换得城市繁荣,剧作《物理学家》(1961)描写科学家无力抗拒自己的发明为战争服务川·说《法官和他的刽子手》和《抛锚》以犯罪小说的形式揭露上层人物和大资本家如何沆瀣一气,以及冷酷无情、道德堕落的社会风尚,显示出精于心理剖析的特点。另一位瑞士作家弗里施(19111991)的剧作《毕德曼和纵火犯》(1958)描写小工厂主毕德曼让两个无家可归的纵火犯住在自己家里,但这两人竟然明目张胆地搬来汽油要焚烧他的房子。毕德曼以他的所谓真诚、同情处处迁就纵火犯,甚至给他们提供火柴,让他们完成了纵火计划。此剧实际上是对曾被纳粹控制的德国民族的一个解剖。小说《施蒂勒》954)写人的身份辨认问题,深刻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人的精神危机。德国作家伯尔(1917-1985:的《莱尼和他们》(1971)从政治、经济、道德等方面对德国社会现状作了
批判,运用了多种叙述角度。《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勃鲁姆》(1974)揭露联邦德国警察的特务
特点之二是精神状态的精妙刻画。奥地利作家施尼茨勒(1862-1931)的中篇小《古斯特少尉》尖锐讽刺了军官的虚荣和自负,采用了。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卡内蒂(1905-1994)是用德语创作的英国籍作家,他的长篇小说《迷惘》(1935)通过一个汉学家的悲惨命运,再现了金钱至上的世界和人性的丧失。德国作家黑塞(1877-1962)的长篇小说《荒原狼》揭示迷惘的一代的精神危机,他们陷入了理性与非理性、人性与兽性的精神分裂中,兽性的胜利导向纳粹主义。《玻璃珠游戏》是一部寓言式的讽喻小说,表达了对法西斯的厌恶、对人生意义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奥地利作家穆齐尔(1880一It)42)的长篇小说《没有个性的人》描写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前夕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状况;主人公的没有个性是奥匈帝国的僵化和腐朽的社会习俗的反映。奥地利作家茨威格(1881-1942)的短篇小
说《二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对揭示了一个女子隐秘的心理活动;短篇小说《个女人二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40)通过细腻的心理分析,刻画了中产阶级妇女的感情和欲望冲动,对女主人公的不
幸遭遇和弱点表现出深厚的人道主义同情;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1 94)抨击法西斯对人的精神迫害;让人与世隔绝,导致精神崩溃,然后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那受比肉体折磨更可怕的刑罚。奥地利作家布洛赫(1886-1951)的《维吉尔之死》通过古罗马大诗人维吉尔垂死
之时的内心感受,探讨现代社会艺术的价值。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1946-)的《女钢琴师》(1983)、《贪婪》(2000)也擅长心理分析。
       特点之三是战争题材受到重视。德国作家雷马克(18°8-1970)的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1929).《凯旋门》(1946)抨击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悲剧,谴责战争制造者的沙文主义宣传,写出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尤其前者带有自传性质,通过人物所见所闻,写出战争的残酷和恐怖,当时极为轰动。德国女作家西格斯(19oo-1983)的长篇小说《第七个十字架》(1942)叙述纳粹集中营里七个囚犯逃生,六人被抓回一人终于成功脱走的故事,预示了纳粹的必然灭亡。德国作家伦茨(1927-)的长篇小说《德语课》和格拉斯的长篇小说《铁皮鼓》都是揭示法西斯本质的小说。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1898-1956)的不少剧本也以战争为题材。《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1939)通过德国三十年战争时期一个随军小贩的经历,抨击了战争。《伽利略传》(1946)反映真理与谬误、科学与愚昧的斗争,提出科学家对社会的责任问题。他的史诗剧和。间离法"革新了戏剧创作。
        欧洲其他国家的现实主义文学也有长足发展。东欧文学反映为民族独立而斗争,描写民族苦难,揭露黑暗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则多受到苏联文学影响。捷克的哈谢克(1883-1923)的《好兵帅克》(1921-1923)抨击了奥匈帝国的穷兵黩武,主人公帅克是捷克人民不屈灵魂的写照。捷克诗人塞弗尔特(1901-1986)一生创作了《泪城》(1921)等三十余部诗集,其诗感觉敏锐而富于创造力,展示出。不屈的意志与无尽的智慧。。波兰作家莱蒙特(1867-1925)的长篇小说《农民》(1904-1909)反映了20世纪初沙俄统治下波兰农村的生活状况,被誉为伟大的民族史诗。波兰女作家玛丽亚·东布罗夫斯卡(1889-1965)的《黑夜与白昼》(1932-1934)是家庭史小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半个世纪的社会变革。波兰诗人米沃什(1911-2004)的《关于凝冻时代的长诗》(1933).《诗歌集》(1977)把历史看成一场大灾难,富有哲理性。匈牙利的莫里兹(1879-1942)的长篇小说《强盗》(1937)描写一个不甘逆来顺受的农民走上反抗的道路。罗马尼亚的萨多维尼努(1880-1961)的中篇小说《斧》(1930)刻画了一个勇敢机智、为被谋害的丈夫伸张正义的乡村妇女形象,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的安德里奇(18921975)的长篇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1945)以一座桥的兴废追述数百年的历史,反映波斯尼亚人民在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统治下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精神。阿尔巴尼亚的卡达莱(1936一的长篇小说《亡军的将领》叙述一个意大利将军在战后赴阿尔巴尼亚寻找侵阿阵亡官兵遗骨的故事。瑞典作家拉格奎斯特(1891-1974)的长篇小说《侏儒》(1944)描写二个残暴狠毒的国王宠臣,《巴拉巴》(1950)取材于二个《圣经》故事,刻画了一个残忍自私的人物。芬兰的西伦佩(1888-1964)的长篇小说《少女西丽亚》(1931)描写一个贵族少女的悲惨一生和吖个古老家族消亡的故事。意大利的邓南遮(1863-19 3 8)早期受真实主义影响,《玫瑰三部曲趴1889-1894)
刻画变态心理,剧作《琪娥康陶》(1 8 8 9)表现艺术与道德的冲突。皮兰德娄(1867-1936)也从真实主义开始创作短篇小说,写有《西西里柠檬》(1894)等作品。他尤其善于创作怪诞剧,如《六个
寻找作者的剧中人》(1920).《亨利四世》(1922)。莫拉维亚(1907-199o)的长篇小说《冷漠的人》(1929)反映法西斯统治下的黑暗。他的短篇小说描写日常生活,揭露意大利的"福利社会"中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夏侠(1921-1987)揭露西西里黑手党罪恶的小说《白天的猫头鹰》(1961).《各得其所》(1966)、《千方百计》(1974)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罗大里(19201980)的《洋葱头历险记》(1951)是风行全球的儿童文学作品。西班牙的乌纳穆诺(1864-1936)是"九八年一代"的主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雾》(1914)描写一个养尊处优的青年在追求自己心仪的女子时所感受到的雾一般的迷惘。贝纳文特一马丁内斯(1866-1954)的剧作《利害关系》(1907)描写两个骗子在城市里招摇撞骗的情景,反映社会中金钱作用的利害关系。伊巴涅斯(18671928)的长篇小说《碧血黄沙》(1908)叙述了一个斗牛士经历情感的失意而最终在斗牛场上被公牛挑死的故事,具有浓厚的西班牙文化特色。希梅内斯(1881-1958)的早期诗集《悲哀的咏叹调》(1903)情调忧郁哀婉,1916年后的诗集《石头与天空》(19t8)等则纯朴自然,抒情写景臻于浑化之境。洛尔卡(1898-1936)的诗集《吉卜赛谣曲》(1927)同情受压迫受凌辱的劳动人民,反对凶残的统治者。塞拉(1916-2002)的长篇小说《蜂房》(1951)描写马德里下层社会的悲惨生活。瑞典
女作家拉格洛夫(1858-1940)的《尼尔斯历险记》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希腊的卡赞扎基斯(1883-1957)的长篇小说《自由与死亡》(1950)颂扬反抗土耳其统治的爱国精神。丹麦的尼克索(1869-1954)的长篇小说《蒂特——人的女儿》(1921)叙述一个农家女子饱受奴役的凄惨遭遇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挪威的温塞特(1882-1949)的长篇小说《克丽丝丁》(1920-1922)是反映14世纪北欧民族的生活和斗争的史诗性作品。
        20世纪的美国现实主义文学达到繁荣时期。特点之一是继承批判社会的传统,尖锐地揭露社会的黑暗面。短篇小说家欧·亨利(1862-1910)的《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警察与赞美诗》等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他擅长出入意料的结局。杰克·伦敦(1876-1919)的《荒野的呼唤》(1903)描写一只狗野性未驯,逃入林莽,变成了狼,表现弱肉强食的主题。《铁蹄》(1908)是一部政治幻想小说,描写工人和资产者的斗争。《马丁·伊登》(1909)描写在拜金社会中,追求正直和真诚的过程就是理想破灭的过程。德莱塞(1871-1945)的《嘉莉妹妹》(19oo)和
《珍妮姑娘》描写农村姑娘和工人女儿在大城市中的悲剧,反映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欲望三部曲"包括《金融家》(1912)、《巨人》(1914)和《斯多葛》(1947),是对。镀金时代"的美国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历史文献性。《天才》(1915)揭示了金钱对于艺术和文化的摧残。《美国悲剧》(1925)展现美国社会毁灭青年一代的历史真实,批判了。美国梦"的虚幻。德莱塞的创作可以看作是美国文学真正摆脱了英国文学影响的二个代表,虽然他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辛克莱(1878-1968)的《屠场》(1905)是。揭露黑幕运动。的第二部小说,描写了肉类加工厂非人的劳动条件。刘易斯(1885-195的《巴比特》(1922)塑造了二个典型的美国商人形象,巴比特成为
庸俗市侩的代名词。斯坦贝克(1902-1968)的《愤怒的葡萄》(1939)描写农业季节工为生存奋起反抗,是反映2o世纪3o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一部史诗。约德二家被迫离开家园,祖孙三代
坐上二部破旧的卡车,希望在西部的。希望之乡。建立新的家园。经过千辛万苦,老的一代去世了,年轻的二代吃不了苦不辞而别。剩下的人被洪水包围,美好的梦想彻底幻灭。纳博科夫
(1899-1977)是俄裔美国作家,最初用俄语写作,随后用英语写作。《普宁》(1957)描写二个流十三岁小姑娘的故事,展现中下层社会的生活,特别是对。汽车旅馆。的掲露深刻有力,小说批判
了美国战后经济的繁荣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事故、拜金主义、庸俗和实用主义的教育。《微暗的火》(1962)充满了各种文字游戏。塞林格(1919-)的《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描写一个十六岁的中学生离家出走的生活,以此表示反抗社会习俗,小说运用了中学生的语言和粗话。田纳西·威廉斯(1011-1983)、米勒(1°15-2005)和厄普代克卯2-200H)也从不同方面描写美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威廉斯的剧作《玻璃动物园》揭示了中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女主人公像有缺陷的玻璃独角兽,逃避不了现实的打击《欲望号街车》(1947)的女主人公是无助的小人物,最后进了疯人院,她的悲惨遭遇象征着南方古老传统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浪潮下行将消亡。米勒的剧作《推销员之死》(1949)是一出反映"美国梦"戕害人的悲剧。厄普代克的《兔子》五部曲——即《兔子跑吧》(1960)、《兔子归来了》(1971)、《兔子富了》(1981)、《兔子歇了》(1991)、《怀念兔子》(2oo0,收入中短篇小说集《爱的插曲》)描写了2o世纪后半叶五十年的美国生活,将二个小人物放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中,反映家庭瓦解、世风日下的当代美国社会,被誉为。美国中产阶级风尚的经典性史诗作品。。
        特点之二是表达对时代的不满,却找不到出路,这就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其代表。1926年,海明威将女作家斯泰恩的一句话作为《太阳照样升起》一书的题词:"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这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美国作家,集中反映了美国青年厌恶和恐惧战争,因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的时代特征。
        特点之三是乡土文学的兴起。弗罗斯特(1874-1963)善写抒情诗,常从日常生活人手,描写平凡的感受和遭遇,含蓄而意味深长,重要诗集有《山间》(t916)、《西流溪》(1928)、《林间空地》(1962)等,他爱用传统的无韵体和四行体。女作家薇拉·凯瑟(1873-1947)的长篇小说《啊,拓荒者》(191、《我的安东尼娅》(1918)讴歌了19世纪东欧和北欧移民在美国西部的大开发中艰苦创业的精神。赛珍珠(1892-1973)的长篇小说三部曲《大地》(1931)、《儿子们》(1932)、《分家》(1935)表现王龙一家三代人的生活沉浮以及他们对待人生、爱情、家庭的不同态度,深人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的变迁与动荡,丰富多彩地写出中国的现实生活,具有史诗气魄。南方女作家奥康纳(1925-1964)的短篇小说集《好人难寻》(1955)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浓郁的南方乡土生活气息。
        特点之四是黑人和犹太文学的兴起
。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1902-1967)的诗歌具有黑人民歌的特点,又夹杂着爵士乐的韵律和节奏,热情奔放,主要诗集有《亲爱的死神》(1931).《哈莱姆的莎士比亚》(1942)。赖特(1908-1960)的长篇小说《土生子》(1939)描写造成黑人犯罪心理的社会因素。艾里森(1914-1994)的长篇小说《隐身人》(1952)的主人公是白人社会的牺牲品,从未被看作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隐身人"成为异化社会的象征。鲍德温(1924-1987)的长篇小说《向苍天呼吁》(1953)通过主人公一家新旧两代的冲突来反映时代所给予黑人的精神痛苦。女作家莫里森(1931-)的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1970)反映种族仇恨和黑人男女之间的矛盾冲突,《宠儿》(1987)描写南北战争期间一个黑人母亲为了不让幼女被捕而杀死了她。另一位女作家沃克(1944-)的长篇小说《紫色》(1983)表现黑人妇女受男性压迫,探索自我解放的道路。犹太裔作家辛格(1904-1991)的长篇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196o)描写一个犹太魔术师改邪归正成了圣贤,表现人的内在欲望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对人类命运做出思考。马拉默德(1914-1986)的长篇小说《伙计》(1957)表现犹太下层人民坚忍的毅力和人道主义精神。贝娄(1915-2005)的长篇小说《奥吉·玛琪历险记》(1953)描写一个流浪汉处处碰壁的故事,《雨王汉德森》(1959)描写一个百万富翁在非洲想做好事而总以失败收场,《赫索格》(1964)描写高级知识分子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反映了中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危机、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迷惘,《洪堡的礼物》(1975)反映当代美国人物质富足而精神空虚。他的创作深刻地描写了西方世界存在的精神危机,艺术上运用了不少现代派手法。罗斯的长篇小说《波特诺的怨诉》(1969)借主人公琐碎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以纵欲来与传统犹太家庭的束缚与拘执作疯狂抗争的畸形生活。另一位重要的扰太高作家梅勒的作品则不涉及扰太人题材,他的长
篇小说《裸者与死者》(1948)通过个人与极权的冲突,展现美国社会的全景,通过战争的恐惧与荒诞揭示了人类的普遍生存状态。《刽子手之歌》(1979)是对一个死刑犯的采访笔录和调查纪录,被称为。纪实小说。或"非虚构小说。。当代还涌现了汤亭亭(194o一)、谭恩美(1952-)等一批颇具影响的华裔作家。汤亭亭的长篇小说《女勇士》(1976)在叙述中国现代社会的过程中,穿插了花木兰、岳飞等的故事。谭恩美的长篇小说《喜福会》(1989)写四个家庭四对母女的故事,将中国文化与美国文明相对照。诗歌方面,与庞德一起开创意象派的女诗人杜丽特尔(1886-1961)有诗集《海的花园》(1916)等,芝加哥诗派的主要代表桑德堡(1878一杓67)有诗集《芝加哥诗集》
(1916).《剥玉米的人》(1918)、《烟与钢》等,而威廉·卡洛斯·威廉斯(1883-1963)、斯蒂文斯(1879-1955)则是被视为与弗罗斯特、艾略特并列的美国现代四大诗人,前者的诗多用口语,意象鲜明,语句洗练,被奉为美国诗歌创作民族化的领袖,有诗集《地狱里的考拉》(1920)、《酸葡萄》(1921)、《春天及一切》(1923)等。后者的诗用词突兀奇崛,常带有对生活的哲理思考,有请
集《风琴》(1923).《秩序的观念》(1935)等。
       通俗小说以女作家米切尔(1900-1949)的长篇小说《飘》最为流行,钱德勒(1888-1959)的侦探小说《长眠不醒》(1939)、《漫长的告别》(1953),阿西莫夫(19201992)的科幻小说《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海因莱因(1907-1988)的科幻小说《星船伞兵》(1959)、《异乡异客》(1961).《严厉的月亮》(1966)也拥有广大的读者。
        在拉丁美洲。20世纪上半叶迎来了文学发展的曙光,随后迅速发展。特点之一是反映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及其影响。墨西哥的阿苏埃拉(1873-1952)的长篇小说《底层的人们》(1915)描写墨西哥的农民为土地和自由而斗争,再现墨西哥的民主革命。古巴的纪廉(1902-1989)的诗作善用民谣、曲子描写古巴的地方习俗、黑人的不平等待遇以及外国人的经济掠夺。智利的聂鲁达(1904-1973)的诗集《伐木者醒来吧》(1948)、《漫歌》(1950)讴歌美U,11大自然和悠久的印
第安文化,谴责压迫者、剥削者、掠夺者和独裁者,赞美劳苦大众。巴西的亚马多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无边的土地》(1943-1946)描写可可园主的兴起不昆血工人的非人生活。《加布里埃拉》(1958)描写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的斗争,塑造了一个动人的妇女形象。特点之一是。大地小说。的出现。委内瑞拉的加列戈斯(1884-1969)的长篇小说《堂娜芭芭拉》(1929)描写大牧场主堂娜芭芭拉的奋斗与失败,表现文明与野蛮业争,反映了封建势力的衰落。哥伦比
亚的里韦拉(1889-1928)的长篇小说《漩涡》(1923)描写橡胶工人受到的野蛮剥削和非人待遇。乌拉圭的基罗加(1879-1937)的短篇小说集《林莽故事》(1919)描写了神秘和严酷的大自然、林
区工人的遭遇及其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争。特点之三是描写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反抗,这是拉美作家在寻找独立于欧洲文学时所作的尝试。玻利维亚作家阿格达斯(】879-1946)的长篇小说《青铜种族》99)描写农民对白人地主的反抗。秘鲁作家阿莱格里亚(1909-1967)的长篇小说《广漠的世界》(1941)写了三代印第安人,反映。广阔的世界"并不属于印第安人,而是属于压迫者和剥削者。厄瓜多尔作家伊卡萨(1906-1978)的长篇小说《瓦西蓬戈》(1934)描写庄园主
把土地租给了外国公司,无以为生的印第安人被迫起来反抗。智利女诗人米斯特拉尔(18891957)描写了印第安人的苦难生活。拉丁美洲的现实主义文学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出现准备了
       20世纪的俄国与苏联文学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发展,出现了崭新景象。在20世纪上半叶,高尔基和肖洛霍夫写出了他们的代表作。布宁(187o一1953)的短篇小说《旧金山来的绅士》(1915)展示了百万富翁的精神空虚。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1930)描绘了俄国的自然风光和莫斯科的雄姿,留恋旧俄国。库普林(187o一1938)的长篇小说《决斗》(1905)描写沙俄军队的生活,这也是俄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十月革命后,涌现了无产阶级文化协会、“谢拉皮翁兄弟”、“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的简称),绥拉菲莫维奇(1863
1949的《铁流》(1924)描写雇农出身的机枪手郭如鹤带领一支似军非军的杂乱队伍,突破敌人重围,找到红军主力。富尔曼诺夫(1891-1926)的《恰巴耶夫》(1923)是传记小说,描写主人公由沙俄时代游击习气严重的自发反抗者,成长为红军将领,最后牺牲的光辉一生。法捷耶夫(1901-1956)的《毁灭》(1927)再现了1919年远东南乌苏里地区,由莱奋生率领的十九名红军战士与日本干涉军和白军进行浴血战斗,最后杀出重围的历史。这三部小说描写了国内战争时期
的斗争史实。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日)由未来派走向现实主义,长诗《列宁》(飞924)、《好!》气势磅礴,富有激情,成功地刻画了列宁的形象:"我们说——列宁,我们是在指——党,我们说——党,我们是在指——列宁。"诗句精辟。讽刺诗《开会迷》(1922)等嘲讽十分犀利。他采用楼梯式诗句,节奏铿锵有力。1934年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召开,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概念"。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4)的主人公保尔具有顽强意志,为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无产阶级事业奋斗到底:"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来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为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这是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阿列克塞·托尔斯泰(1883-1945)的长篇小说三部曲《苦难的历程》(1921-1943)通过四个知识分子戏剧性的命运起伏,描写他们痛苦的精神探索和转变,指出知识分子的出路在于同人民结合。布尔加科夫(1891-1940)的才能当时并未受到赏识,他的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塔》(1929-1940)将现实与神话融为一体,
显示了寄真实于魔幻、寓庄严于谐谑的深刻和机智。司世。诗人特瓦尔朵夫斯基(1910-1971)的《华西里·焦尔金》(1941-1945)塑造了一个勇敢、质朴、幽默的战士形象,他充满乐观主义,任何艰难困苦和生命危险都无法阻挡他奋勇前进。柯涅楚克(19051972)的剧作《前线》、西蒙诺夫(1915-1979)的长篇小说《日日夜夜》(1944)、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1945)、波列伏依(1908-1981)的长篇小说《真正的人》(1946),都塑造了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雄。列昂诺夫(1899-1994)的长篇小说《俄罗斯森林》(1953)敢于揭露科学界的斗争,描写了耍两面派、搞政治陷害、不学无术的学术骗子。20世纪5o年代随着斯大林去世,出现。砭尹生芅潮,一直发展到80年代。奥维奇金(1904-1968)的特写《区里的日常生活》(1952-1956),爱伦堡(1891-1967)的中篇小说《解冻》(1954-1956),以及帕斯捷尔纳克、60年代初的索尔仁尼琴等,一波又一波掀起解冻高潮。随后是有瓦西里耶夫(1924-)的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恰科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围困》(1968-1975)等。60、70年代,大量涌现道德题材作品,如特里丰诺夫(19251981)的中篇小说《滨河街公寓》(1976)、阿斯塔菲耶夫(1924-2001)的长篇小说《鱼王》(1976)。此外,吉尔吉斯小说家艾特玛托夫(1928-2008)早年著有中篇小说《查密莉雅》(1958),后期的长篇小说《断头台》(1986)有多重主题交织,表现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人与历史等重大主题,写实与寓意相结合。他的作品还有中篇小说《白轮船》(197o)、长篇小说《一日长于百年》(198o)。他善于将民族传统、俄罗斯文学传统和西方文学技巧熔于一炉。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文学也画上了句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