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兰教育 | 张畅老师:别把你的孩子养成“白眼狼”

 昵称57155027 2018-08-27


圆道商学

传播商业理念,造福未来中国。点击上方篮字即可关注

 

作者 | 张畅老师

文章来源 | 圆道商学原创


编者按

圆道商学是一个教育公益平台,我们从6月份开始正式推出【荷兰教育】栏目,荷兰是一个世界上商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一个最诚信的国家,自然资源贫乏,但非常富有,他们富有的原因就是他们人民从小不一样的教育。我们邀请荷兰籍华裔教育专家张畅老师,每周一篇文章介绍荷兰的幼儿、中学、大学原态教育,与大家共享。


* 作者简介:张畅 (Eileen Zhang) 荷兰籍华裔,中荷商会总裁、原荷兰国家贸易促进中心亚洲部部长,致力于将荷兰先进的养老及幼儿教育理念,经验,知识,技术与质量体系引进中国。



上周我们学习了埃里克森八阶段的第七阶段,这周让我们学习第八阶段,也是理论的最后一个阶段: 65 岁以上:完整的自我 vs 绝望。

 

在这个阶段孩子已经长大,您也退休了,不再是社会主要生产力。回顾一生,人们或为自己功成名就,子女出息,有所传承而感到自豪,内心深处平静喜悦,获得智慧与自我的完整,因此也不惧怕死亡;或为自己这一生感到:不值,羞愧,遗憾,和后悔;但往事不可追,此时人们会感到绝望,十分惧怕死亡,游戏这最后一关痛苦万分。

 

埃里克.埃里克森这样阐述“完整的自我”:ego integrity is “the acceptance of one’s one and only life cycle as something that had to be” (1950年他的定义是:接受自己和这一生的必然性) and later as “a sense of coherence and wholeness” (1982年他进一步解释:完整的自我是一种感受,一种圆满和归一的感受)。原来,接受内心深处的“我”,与“我”合二为一,即为圆满。

 

埃里克森的这八阶段用俗气的话来概括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每一个阶段该做的事。在孩子幼小孱弱,需要很多很多爱时,去用心爱他;在孩子渐渐长大,想探索世界时,鼓励他去探索,容忍他的慢和笨拙;当他能自己拿主意时,做他的副手,让他品尝自主的滋味;当他求知若渴时,引导他去思考和学习,鼓励他坚持不懈;在他即将踏入社会时,容忍他尝试和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做完这些,孩子1/3 的人生已过,接下来的2/3 其实是对父母前面工作的考验。走对了路,孩子自立自主负责且有爱心,他会用同样的方式养育自己的孩子,幸福代代相传;做得不对,孩子又无机缘改变 “自动驾驶”模式,他对待自己的孩子也会走偏,不幸代代轮回。

 

了解埃里克森的八阶段,人们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能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大概的预判,以及时干预,变“自动驾驶”为“手动驾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走好每一个阶段。

 

我们总以为,拼命赚钱才是父母该有的样子。在一切以金钱衡量的社会,我们以为花了钱,就能让孩子过幸福的人生。即使不能陪伴孩子,我们仍然相信这种缺位是高尚的。

 

1958 年美国心理学家Harry F. Harlow 做了下面这个著名的实验:给初生的小猴子两个“母亲”。一个是用铁丝做的冰冷“母亲”,但身上挂了奶瓶;另一个是用软软的绒布做成的“母亲”,抱着舒服,但没奶。实验中小猴子整天抱着绒布“母亲”,偎依在“她”身边,寸步不离,对铁丝母亲则不理不睬,只有饿的时候才会去喝奶,喝完了马上又回到绒布“母亲”身边。小猴子的行为并非习得,而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人类同样具备母子相连的天然本能。因此只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父母,在孩子长大,希望他们反哺时,很有可能会遭遇“白眼狼”,这是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没有和他在感受和心灵上建立紧密的联系。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切割与匮乏,就像刻舟求剑。水照流,船照走,你无法找回那把珍贵的剑,但刻在船身上的刀痕却很深。有一天当你抱怨孩子这不对那不好时,恐怕想不到孩子已伤痕累累,承受了很多不该他承受的东西。如果您给自己定一个规矩,一天或一周中,雷打不动地陪孩子多长时间,和他一起做什么,在事业之外您有更多机会收获幸福的孩子。



在荷兰乌特勒支市中央火车站的玻璃幕墙上有著名作家C.Crone 的一句话:En hoe verder hij ging, des te langer was zijn terugweg. ( 人走得有多远,回家的路就有多长)

 

埃里克森1982年对人生最后阶段的诠释,着重点出“感受”二字,当时他已经80岁了,所言无不发自肺腑。感受,看不见摸不着。但你一碰见什么事,或者遇见什么人,肚里的那个“我”就开始“发表意见”了。有时不合逻辑,你选择不听“我”,但最后的结果却证明,这个“我”永远是对的。埃里克森认为,听从自己的感受,和这个“我”合二为一,才得圆满结局。原来人这一生,就是找“我”和“回归”我的历程。所以别走得离“我”太远,回不来哦。

 

我们花两个月的时间逐一介绍了埃里克森的八阶段论。其实孩子的成长没有秘密,接下来我们会接触更多理论,如诺济的连接论,皮亚杰的认知阶段论等。了解这些理论,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做更好的父母。


埃里克.埃里克森的人类社会心理发展八阶段是:


- 0-1 岁: 基础信赖 vs 基础不信赖

- 1-3 岁: 自主 vs 羞愧与犹疑

- 3-5 岁: 主动性 vs 内疚

- 6-12岁: 勤奋 vs 无价值感

- 12-18岁:自我认知 vs 自我认知混乱

- 18-35岁:亲密关系 vs 逃避与隔绝

- 35-65岁:奉献 vs 停滞

- 65 岁以上:完整的自我 vs 绝望

 

版权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