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执业药师(中药)《中药二》两大类中药重要考点【考前冲刺】

 仰望星空qv66ma 2018-08-27

执业中药师
 全部
最新
精品
排行
下拉刷新
执业中药师考试笔记

2018年执业药师(中药)《中药二》两大类中药重要考点【考前冲刺】

阅读数:3778
已购
简介: 化湿药一、含义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二、性能特点本类药物多辛香温燥,主归脾胃经,善芳化燥除湿浊、舒畅气机而健运脾胃。三、功效与主治本类药物具有化湿健脾、和中开胃之功。适用于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
展开
执业中药师考试笔记

2018年执业药师(中药)《中药二》两大类中药重要考点【考前冲刺】

化湿药

一、含义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二、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多辛香温燥,主归脾胃经,善芳化燥除湿浊、舒畅气机而健运脾胃。

三、功效与主治

本类药物具有化湿健脾、和中开胃之功。适用于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舌苔白腻,或湿热困脾之口甘多涎等。此外,本类药物通过化湿又能解暑,治暑温、阴寒闭暑、湿温等亦可选用。

四、配伍应用

湿证有寒湿与湿热之分,故在使用化湿药时,应根据不同的湿证进行适当的配伍,寒湿者当配温里散寒药,湿热者当配清热燥湿药。又湿性粘滞,湿阻每可滞气,行气有助于化湿,故使用化湿药时常配行气药。湿生每因脾虚,若为脾虚生湿者,当配补脾药等。

五、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又因其芳香,大多含挥发油,而挥发油又为其有效成分,故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药效降低。

广藿香

l.化湿醒脾——用于湿滞中焦证。

本品芳香辛散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入脾胃肺经,具有良好的芳化湿浊、醒脾健胃之功效。治湿浊内阻、中气不运所致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每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不换金正气散。

2.化湿解暑——用于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

本品有化湿醒脾、和中止呕、解暑发表之功,常用于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

(1)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常与紫苏、厚朴、半夏等同用,如藿香正气散。

(2)治湿温证。若为湿温初起、邪漫三焦,常与白豆蔻、杏仁、黄芩等同用若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证属湿热并重者。常与黄芩、滑石、茵陈蒿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3.止呕——用于呕吐。

本品既善化湿,又能和中止呕,用于呕吐,对湿浊中阻者尤为适宜。

(1)治湿浊中阻之呕吐。单用即可,如与半夏配伍则效果更佳。

(2)治寒湿呕吐。常与丁香、白豆蔻等同用。

(3)治湿热呕吐。常与黄连、竹茹等同用。

(4)治妊娠呕吐。常与砂仁、苏梗等同用。

(5)治脾胃虚弱之呕吐。常与党参、白术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表证夹湿之证等。

用法:藿香叶偏于发表藿香梗偏于和中。鲜藿香解暑之力较强,夏季泡汤代茶,可作清暑饮料。

佩兰

1.化湿和中——用于湿滞中焦证。

本品辛香宣化,性平偏凉,入脾胃肺经,善醒脾而除中洲陈腐秽浊之气,与藿香相似,亦为化湿和中之要药。

(1)治湿阻中焦证。常与藿香相须为用,并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

(2)治脾经湿热之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等。轻者单用,重者常与黄芩、滑石、栀子等同用。

2.解暑——用于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

本品有良好的化湿、解暑之功,用于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

(1)治暑湿证。常与藿香、荷叶、青蒿等同用。

(2)治湿温初起。常与藿香、滑石、薏苡仁等同用。

藿香与佩兰功用对比

藿香与佩兰均辛香入脾胃而善化湿解暑,治湿阻中焦、湿温初起及暑湿证等,常相须为用。然藿香微温,化湿力较强,且兼发表,又善治夏月感寒饮冷之阴寒闭暑证及表证夹湿还能止呕,治寒湿等所致的恶心呕吐。佩兰则性平偏凉,药力平和,又善治脾经湿热之口中甜腻、多涎或口苦等证。

苍术

1.燥湿健脾——用于湿滞中焦证。

本品辛苦性温燥散,入脾胃经有较强的燥湿健脾之功,为湿滞中焦证之常用药,又可用于水湿、痰饮内停或湿热内蕴所致诸证。

(1)治寒湿阻滞中焦证。常与厚朴、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

(2)治痰饮或湿溢水肿。常与陈皮、茯苓、生姜皮等同用。

(3)治湿热水肿或湿温。常与黄芩、黄连、滑石等同用。

(4)治湿浊带下。与白术、茯苓、芡实等同用。

2.祛风湿——用于风湿痹痛。

本品功能祛散风湿,用于风湿痹痛,湿热痿证。

(1)治风湿痹痛。以湿胜者尤宜。常与羌活、独活、威灵仙等同用。

(2)治湿热痹痛。常与黄柏同用,如二妙散或与石膏、知母等同用,如白虎加苍术汤。

此外,还可用于湿热下注之痿躄、湿疮湿疹及脚气肿痛等。

3.发表——用于外感表证夹湿之证。

本品长于胜湿,又兼发汗解表,用于外感表证夹湿之证。

(1)治风寒表证夹湿者。常与防风、羌活、独活等同用。

(2)治风热表证夹湿者。常与荆芥、防风、金银花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能明目,用治夜盲症及眼目昏涩(如角膜软化症),可单用,或与羊肝、猪肝蒸煮同食。

 

利水渗湿药

一、含义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二、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味多甘淡,淡能渗泄性平或寒凉,主要归膀胱、肾、脾经。

三、功效与主治

本类药物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淋证、黄疸、湿疮、湿疹、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病证。

四、分类

本类药物根据其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和利湿退黄药三类。

五、配伍应用

应用利水渗湿药,须视不同病证,相应选择药物,并作适当配伍。如水肿骤起,有表证者,配宣肺发汗药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可与温补脾肾药配伍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湿热者,可与清热泻火药配伍热伤血络而致尿血者,可与清热凉血止血药同用湿热蕴结肝胆而致黄疸者,又可配伍清热燥湿药。

此外,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还常与行气药配伍,以提高疗效。

六、使用注意

利水渗湿药易耗伤津液,对阴虚津伤者应慎用或忌用。

(一)利水消肿药

本节药物性味多属甘淡平,淡能利水渗湿,服药后能使小便通畅,尿量增多。具有利水消肿作用,用于水湿内停而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茯苓

1.利水渗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甘补淡渗,作用平和,无寒热之偏,入心、脾、肾经,有良好的利水消肿作用,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1)治太阳表邪不解,随经入腑之膀胱蓄水证或水肿、小便不利。常与猪苓、白术、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2)治脾肾阳虚水肿。常与附子、白术、生姜等同用,如真武汤。

(3)治水热互结,热伤阴津,小便不利、水肿。常与滑石、猪苓、泽泻等同用,如猪苓汤。

2.健脾补中——用于脾虚诸证。

本品有健脾补中之功,常用于脾虚诸证。

(1)治脾胃虚弱,食少纳呆,体倦乏力,便溏等。常与人参、白术、甘草等同用,如四君子汤。

(2)治脾虚停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常与桂枝、白术、甘草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

(3)治脾虚泄泻。常与人参、白术、山药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3.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

本品能益心脾而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

(1)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常与黄芪、当归、远志等同用,如归脾汤。

(2)治水气凌心之心悸。常与桂枝、白术、生姜等同用,如茯苓甘草汤。

猪苓

利水渗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

本品甘淡平,入肾、膀胱经。有较强的利水渗湿作用,凡水湿停滞者均可选用。常与茯苓相须为用。

(1)治表邪不解,水湿内停之膀胱蓄水证及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桂枝、白术等同用,如五苓散。

(2)治水热互结,热伤阴津,小便不利。常与茯苓、泽泻、阿胶等同用,如猪苓汤。

(3)治脾虚湿盛之水肿,泄泻。常与茯苓、白术、泽泻等同用,如四苓散。

(4)治中暑伤湿所致的水湿泄泻。常与茯苓、白术、厚朴等同用,如胃苓汤。

(5)治热淋。常与木通、滑石、生地等同用,如十味导赤汤。

(6)治带下。常与茯苓、车前子、黄柏等同用。

茯苓与猪苓功用对比

茯苓与猪苓均能利水渗湿,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然茯苓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又能健脾安神,为治脾虚诸证及心悸失眠所常用。而猪苓性主渗泄,功专利水,其利水作用强于茯苓,以水湿滞留实证为宜。若治脾虚湿盛之水肿,茯苓、猪苓常相须为用,以利水而不伤正气。

泽泻

1.利水渗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泄泻。

本品甘淡寒,入肾、膀胱经,具有较强的利水渗湿作用。常用治水湿内停所致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及痰饮等。

(1)治水湿内停所致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猪苓、白术等同用,即四苓散。

(2)治妇女妊娠浮肿,气喘息促。常与桑白皮、槟榔、赤茯苓等同用。

(3)治水湿痰饮所致眩晕。常与白术同用,即泽泻汤。

2.泄热——用于湿热带下,淋浊。

本品性寒,有泄热作用,能泄肾与膀胱之热,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治下焦湿热之黄白带下,小便淋浊,常与龙胆草、车前子、木通等同用,如龙胆泻肝汤。

此外,在滋阴药中常加本品,以泻相火而保真阴。治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盗汗、耳鸣腰酸,常与熟地、山茱萸、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薏苡仁

1.利水渗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功似茯苓。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对脾虚湿滞者尤为适用。

(1)治水湿内停所致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

(2)治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食少。常与茯苓、白术、黄芪等同用。

2.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泄泻。

本品有健脾止泻作用。治脾虚湿盛所致食少泄泻,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3.清热排脓——用于肺痈,肠痈。

本品上清肺金之热,下利肠胃之湿,有清热排脓作用,用于肺痈,肠痈。

(1)治肺痈胸痛、咳吐脓痰。常与苇茎、冬瓜仁、桃仁等同用,即苇茎汤。

(2)治肠痈。常与附子、败酱草等同用,如薏苡附子败酱散。

4.除痹——用于湿痹筋脉拘挛。

本品有渗湿除痹作用,且其性寒,以治湿热痹痛为宜。

(1)治湿滞经络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常与桂枝、苍术、当归等同用,如薏苡仁汤。

(2)治风湿热痹。常与防己、滑石、栀子等同用,如宣痹汤。

(3)治湿郁经络,身热身痛,汗出自利。常与竹叶、滑石、通草等同用,如薏苡竹叶散。

(4)治风湿身痛发热。常与麻黄、杏仁、炙甘草等同用,如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5)治风湿日久,筋脉拘挛,水肿。常与粳米同用煮粥服,如薏苡仁粥。

(6)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全身疼痛。常与杏仁、白豆蔻、滑石等同用,如三仁汤。

茯苓与薏苡仁功用对比

茯苓与薏苡仁均能利水渗湿、健脾,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脾虚湿盛之泄泻。但茯苓健脾作用较强,兼宁心安神,用于心神不安。薏苡仁性偏寒凉,善清利湿热,又能清热排脓、除痹舒筋、通利关节,用于肺痈、肠痈、风湿痹证、筋脉拘挛等证。

香加皮

1.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辛能行水,苦能燥湿,主入肝肾经,有利水消肿作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可单用,亦可与大腹皮、茯苓皮等同用,如五皮饮。

2.祛风湿——用于风湿痹痛。

本品有祛风湿作用。治风湿阻络关节之拘挛疼痛,常与川断、杜仲、羌活等药同用,煎服或泡酒服。

3.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筋骨痿软无力。

本品有补肝肾、强筋骨作用,用于肝肾不足,筋骨痿软无力。常与桑寄生、杜仲、牛膝等同用。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服用不宜过量。中毒可见恶心、呕吐和腹泻。大剂量时可出现全身震颤,甚则死亡。

(二)利尿通淋药

本节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淡寒,主入膀胱、肾经。苦能降泄,寒能清热,走下焦,尤善清利下焦湿热,长于利尿通淋,多用治小便短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小便混浊等病证。临床应用时,应针对病证正确选药,并酌情选用适当药配伍,以提高疗效。除常与清热泻火药同用外,阴虚内热而小便短赤者,当与养阴清热药配伍血淋,常与清热凉血止血药配伍小便淋沥,脾肾虚损者,应与补脾益肾药配伍。

车前子

1.利尿通淋——用于热淋,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甘寒滑利,性专降泄,入肾、肝、肺经。长于清热利尿通淋,善治湿热淋证及水肿兼热者。

(1)治湿热下注,热结膀胱所致的小便淋沥涩痛。常与木通、滑石、萹蓄等同用,如八正散。

(2)治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泽泻等同用。

2.渗湿止泻——用于暑湿泄泻。

本品能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擅治湿盛于大肠而小便不利之水泻,可单用本品研末,米饮送服或与白术、茯苓、泽泻等同用。

3.清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目暗昏花。

本品有清肝明目之效,用于目赤肿痛,目暗昏花。

(1)治肝经风热所致目赤肿痛。常与菊花、决明子、夏枯草等同用。

(2)治肝肾不足所致目昏目暗、视物不清。常与熟地黄、菟丝子等同用,如驻景丸。

4.清肺化痰——用于热痰咳嗽。

本品有清肺化痰止咳之功。治肺热咳嗽痰多,多与瓜蒌、贝母、黄芩等同用。

用法:入汤剂宜布包煎。

滑石

1.利尿通淋——用于热淋,石淋。

本品甘淡质滑,渗湿利窍,性寒质重,清热降泄,入膀胱与胃经,功擅利尿通淋,为治湿热淋证常用药。

(1)治湿热下注,热结膀胱所致小便淋沥涩痛。常与车前子、木通、瞿麦同用,如八正散。

(2)治石淋。常与海金沙、金钱草、木通等同用,如二金排石汤。

2.清热解暑——用于暑热烦渴、湿温初起。

本品既善清热解暑,又能渗湿利小便,有清暑利湿作用,为治暑湿常用药。

(1)治暑热烦渴、小便不利。常与甘草同用,即六一散。

(2)治湿温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胸闷。常与薏苡仁、杏仁、白蔻仁等同用,如三仁汤。

此外,本品外用有清热收湿敛疮作用。治皮肤湿疮、湿疹、痱子,可单用或与枯矾、黄柏等为末,撒布患处或与薄荷、甘草等同用配制成痱子粉外用。

用法:入汤剂宜布包煎。

关木通

1.清热利水通淋——用于热淋,脚气肿胀,口舌生疮,心烦尿赤。

本品苦寒通利而清降,上能清心火,下能泄小肠和膀胱湿热,而善清热利尿通淋,为治湿热淋痛,及心火上炎而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之要药。

(1)治湿热下注,热结膀胱所致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常与车前子、滑石、萹蓄等同用,如八正散。

(2)治脚气肿胀、小便不利。常与猪苓、苏叶、槟榔等同用,如木通散。

(3)治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小肠而致心烦尿赤等证。常与生地黄、甘草、竹叶等同用,如导赤散。

2.通经下乳——用于血瘀闭经,乳少,湿热痹痛。

本品有通经下乳作用,并能利血脉、通关节,为治乳汁不下、血瘀经闭及湿热痹痛之良品。

(1)治血瘀经闭。常与红花、丹参、桃仁等同用。

(2)治产后乳汁不通或乳少。常与王不留行,穿山甲、通草等同用,或与猪蹄炖汤服。

(3)治湿热痹痛,可与秦艽、防己、海桐皮等同用。

使用注意:据报道,关木通60g水煎服,有致急性肾功衰竭者。故用量不宜大。心肾功能不全者忌用。孕妇忌用。

通草

1.利尿通淋——用于湿热淋证。

本品甘淡微寒,入肺、胃、膀胱经,能清热利尿通淋。治膀胱湿热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常与滑石、白茅根、木通等同用。

2.下乳——用于产后乳汁不通或乳少。

本品有通气上达而行乳汁作用。常与穿山甲、川芎、甘草等同用,如通乳汤。

附注:木通、通草名称不同,气味有别。但今之木通,古书称为“通草”今之通草,古书称为“通脱木”,当知区别,不可混淆。

瞿麦

利尿通淋——用于热淋、血淋。

本品苦寒降泄,能清心与小肠之火,导热下行而擅利尿通淋,多用于热淋、血淋。常与木通、车前子、萹蓄等同用,如八正散。

此外,本品尚有活血通经作用,可用于血热瘀阻所致闭经、月经不调。

萹蓄

1.利尿通淋——用于热淋,血淋。

本品苦寒清降,功专除膀胱湿热而利尿通淋,用于热淋,血淋。

(1)治膀胱湿热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常与车前子、木通、滑石等同用,如八正散。

(2)治血淋。常与大蓟、小蓟、白茅根等同用。

2.杀虫止痒——用于湿疹阴痒,虫积腹痛。

本品有杀虫止痒作用,用于湿疹阴痒,虫积腹痛。

(1)治皮肤湿疹、湿疮、阴痒。可单用本品煎汤外洗。

(2)治蛔虫腹痛。可与使君子、苦楝皮等同用,或加米醋煎服。

地肤子

1.清热利湿——用于热淋。

本品苦寒降泄,入膀胱经,有清热利湿通淋作用。治膀胱湿热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常与木通、瞿麦等同用,如地肤子汤。

2.祛风止痒——用于湿疹,风疹,皮肤瘙痒,阴痒。

本品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效,为皮肤科常用药。

(1)治湿疹、风疹、皮肤瘙痒。常与黄柏、蝉蜕、白鲜皮等同用。

(2)治下焦湿热,外阴湿痒。可与苦参、蛇床子、龙胆草等煎汤外洗。

海金沙

利尿通淋——用于各种淋证。

本品甘寒质滑,其性下降,善清小肠与膀胱湿热,功专利尿通淋止痛,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尤以石淋、血淋为佳。

(1)治石淋。常与金钱草、牛膝、石韦等同用。

(2)治血淋。常与地榆、小蓟、白茅根等同用。

(3)治热淋。常与车前子、木通、瞿麦等同用。

(4)治膏淋。每与萆薢同用。

用法:入汤剂宜布包煎。

石韦

1.利尿通淋——用于热淋、石淋、血淋。

本品苦寒,入肺、膀胱经,有良好的利尿通淋作用,为治湿热淋证之常用药。

(1)治石淋。常与金钱草、海金沙、车前子等同用。

(2)治血淋。常与蒲黄、小蓟、白茅根等同用。

(3)治热淋。常与车前子、滑石、瞿麦等同用。

2.清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喘。

本品有清肺止咳平喘之功。治咳嗽,可用石韦、槟榔等分为末,姜汤送服,即石韦散。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

本品有凉血止血之效。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崩漏、衄血,每与地榆、槐花、小蓟等同用。

冬葵子

1.利水通淋——用于淋证、水肿。

本品甘寒滑利通窍,入大肠、小肠、膀胱经,有利水通淋作用,用于淋证、水肿。

(1)治热淋涩痛。常与海金沙、萹蓄同用。

(2)治血淋。常与蒲黄、生地等同用。

(3)治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白术、泽泻等同用。

2.下乳消胀——用于产后乳汁不下、乳房胀痛。

本品有下乳消胀之功,用于产后乳汁不下、乳房胀痛。常与砂仁等分为末,温酒送服。

3.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本品质润滑利,能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郁李仁等药同用。

灯心草

1.利尿通淋——用于热淋。

本品甘淡微寒,入心、肺、小肠经,有清热利尿通淋作用。单用药力弱,常与木通、车前子、滑石同用。

2.清心除烦——用于心烦失眠,小儿夜啼。

本品又可清心除烦,治心烦失眠、小儿夜啼等。

(1)治心火扰神所致的心烦失眠。可单味煎服,或配伍清心安神药同用。

(2)治小儿夜啼。可用灯心草煎汤喂之。

此外,本品尚可治口舌生疮,咽痛喉痹等证。

萆薢

1.利湿浊——用于膏淋、白浊。

本品苦平,入肾、胃、膀胱经,功善利湿而分清去浊,为治膏淋要药。

(1)治下焦湿浊所致的膏淋,小便混浊、色白如米泔。常与益智仁、乌药、石菖蒲等同用,如萆薢分清饮。

(2)治湿热渗入膀胱所致尿赤白浊。常与黄柏、石菖蒲、茯苓等同用。

2.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证。

本品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用于风湿痹证。

(1)治风寒湿痹,关节屈伸不利。常与附子、羌活、独活等同用。

(2)治湿热痹痛。常与黄柏、防己、秦艽等同用。

此外,亦可用治妇女带下属湿盛者。

(三)利湿退黄药

本节药物性味多苦寒,入脾胃、肝胆经。以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湿热黄疸,亦可用治湿疮、湿疹、湿温等湿邪为患病证。临床应用时须根据湿热轻重而随证配伍,若黄疸偏湿热重者,常配伍清热泻火解毒药若黄疸偏寒湿重者,则须与化湿药、温里药配用。

茵陈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用于黄疸。

本品味苦降泄,寒以清热,入脾、胃、肝、胆经,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排出,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作用,为治黄疸要药,尤宜治湿热蕴结肝胆所致黄疸。

(1)治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小便短赤之阳黄。常与栀子、大黄等同用,即茵陈蒿汤。

(2)治脾胃寒湿内阻,黄色晦暗,手足不温之阴黄。常与附子、干姜同用,如茵陈四逆汤。

(3)治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常与白术、茯苓、泽泻等同用,如茵陈五苓散。

取本品清热利湿之功,还可治湿温、湿疮、湿疹。治湿温邪在气分,发热困倦,胸闷腹胀、小便短赤。常与黄芩、滑石、藿香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治湿疮、湿疹。常与黄柏、苦参、蛇床子同用,也可煎汤外洗。

金钱草

1.除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

本品甘淡微寒,入肝、胆、肾、膀胱经。既善清肝胆火,又能除下焦湿热,有清热利湿之效。用于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蒿、栀子、虎杖等同用。

2.利尿通淋——用于石淋、热淋。

本品有较强的利尿通淋、排石作用,为治石淋要药。

(1)治石淋。可单用大剂量煎汤代茶饮,或与海金沙、鸡内金、滑石等药同用,如二金排石汤。

(2)治热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常与车前子、萹蓄、瞿麦等药同用。

3.解毒消肿——用于痈、恶疮肿毒、毒蛇咬伤。

本品有解毒消肿作用,用于痈、恶疮肿毒、毒蛇咬伤。可单用鲜品捣烂取汁服,并以渣外敷,或与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鲜品捣汁涂患处,用治烧伤,烫伤。现代还常用本品治疗胆结石。

虎杖

1.利胆退黄——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

本品苦泄寒清,入肝胆经,善降泻肝胆湿热,为清热利湿退黄疸之良药。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等。

(1)治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蒿、金钱草、栀子等同用。

(2)治淋浊,带下。常与萆薢、薏苡仁等同用。

2.清热解毒——用于痈疮肿毒、烧烫伤、毒蛇咬伤。

本品有清热解毒之效,用于痈疮肿毒、烧烫伤、毒蛇咬伤。

(1)治痈疮肿毒。可单用煎汤内服,或烧灰外用。

(2)治烧烫伤。可单用为末,麻油调敷。

(3)治毒蛇咬伤。可煎汤内服,或鲜品捣烂敷患处。

3.活血祛瘀——用于血瘀闭经、痛经、跌打损伤、癥瘕。

本品又擅活血祛瘀以通经,通利经络以定痛,以治血瘀经闭、痛经、跌打伤痛等证。

(1)治瘀血阻滞所致痛经、闭经。常与益母草、当归、茜草等同用。

(2)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乳香、没药、红花等同用。

(3)治癥瘕积聚。常与三棱、莪术、水蛭等同用。

4.祛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

本品能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热咳嗽,可单味煎服,或与黄芩、枇杷叶、杏仁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泻下通便作用,可用于热结便秘。

垂盆草

1.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

本品甘淡凉,入肝、胆、小肠经,有利湿退黄之功,用于湿热黄疸,可与金钱草、茵陈蒿、栀子等同用。

2.清热解毒——用于痈疮肿毒、毒蛇咬伤。

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用于痈疮肿毒、毒蛇咬伤,可用鲜品捣汁服,并以汁外涂或以渣外敷患处。

溪黄草

1.清热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湿热泻痢。

本品苦降寒清,入肝、胆、大肠经。善清肝胆及大肠经湿热,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作用,用于湿热黄疸,湿热泻痢。

(1)治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蒿、鸡骨草、车前草等同用。

(2)治湿热下痢。可单用鲜叶捣汁服,或与黄连、白头翁等同用。

2.凉血散瘀——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本品有凉血散瘀、消肿止痛之效,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可单用煎服,或与红花、桃仁等同用。

此外,用溪黄草鲜品配鲜石韦、鲜车前草等水煎服,可治癃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