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攻下派”“补土派”

 负鹏载舟 2018-08-27


北宋时期间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比较多,而伤寒医家们遇外感热病症,多从伤寒考虑,好用温热药;由于对外国际贸易的发达,外来的香料药也为当时的许多医家所好,《和剂局方》的许多成药,即多香燥之品。因此滥用温热香燥药物已成时弊。

 

宋金对峙,战乱频仍,疫病流行,运用古代的成方已适应不了新的医学实践,因此,金代刘河间、张元素均从运气说入手,提出新的见解。张元素的名言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可以看成是金元医家要求变革、对医理进行新探讨的共同思想基础。

 

刘河间的《素问玄机原病式》着重阐发了《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认为其中以火热有关的病机最多。他还认为,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中,火热有二(火、暑),其他四气也都能化火生热,火热又往往产生风、燥。因此,他的见解是“六气皆从火化”。从这一立场出发,刘河间治当时的伤寒(实则多为后世的温病),多用寒凉药,创制了一系列的清热通利方剂,故后世将他作为寒凉派的代表人。

 

刘河间的弟子和私淑弟子继承了他的学术思想,形成了“河间学派”。这一派成就最大的是张子和,他认为天下太平之时,人多静逸,静属阴,用温药解表发□,有些效果。但像他所处的天下大乱之时,战争、饥荒、赋役迭相扰动,动属阳,诸病从火化,再用辛温就不行了,应该用刘河间的辛凉之剂。鉴于当时某些医生好补成风,滥用香燥,故张子和旗帜鲜明地提出治病必先攻邪,邪去则元气自复。他的攻邪思想落实在发展和丰富了□、吐、下三种治疗大法上,故后世将他称作“攻下派”代表者。张子和的□吐下三法与《素问》及《伤寒论》某些论说也有密切关系。 

与刘河间同时代的张元素则是易水(张氏为易州人)学派的创始人。这一派的成就在于对脏腑病机学说有新的阐发。张元素十分崇尚张仲景用药法,认为用此治内科杂病也有神效。 他在治疗内科病时, 主张以脏腑的寒热虚实来分析疾病的发生和演变。尤其强调“养正”,正气强, 邪自除。 他的学生李东垣发展了脏腑辨证和“养正”说,以《素问》“土者生万物”立论,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李东垣根据他在战乱环境的医疗实践,体会到“饮食劳倦则伤脾”(《难经》),而脾胃为生化之源,人以胃气为本,因此他创制了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方,用以调补脾胃。故后世称他为“补土派”代表。李东垣的弟子罗天益,继承了重视脏腑辨证的传统,又对三焦辨治续有发挥。王好古则发展了“阴证”论,主张用温养脾肾法进行治疗。以张元素、李东垣为轴心的易水学派,重视内伤证的脏腑调治,和重视外感证的六气皆从火化的河间学派在看问题的角度及处方用药上大相径庭。因此两派传入互相抨击,指责对方学说在某些临床问题上的失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