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一个拙劣的棋手是如何养成的? ——从家长角度看光绪皇帝的失败

 皮皮中尉 2018-08-27

本文参加了【我喜爱的一本好书】有奖征文活动

 
本文首发于作者微信公号“爸鼻马迷”


短短的103天的变法图强,光绪皇上先后下达了二百四十多份诏书,但他就是一个拙劣的棋手,把维新棋局下成了烂摊子。随着“戊戌六君子”的就义,变法失败了。

有关戊戌变法的研究成果不计其数,毋庸赘言。但读过高阳先生的大作《慈禧全传》后,我这个学生家长忽然对光绪高开低走的人生轨迹产生了些许感慨。心理状况和、知识结构这两大短板,为这位一国之君的不胜任与不堪重负早早埋下了祸根。在这个人尽皆知的标本中,我们想必可以总结归纳出几条经验,从光绪的身上反观一下家庭教育的重点。

第一,心结局限行动,情商决定命运 

众所周知,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亲外甥,从小由太后养大。但在争强好胜喜专权的太后面前,小皇帝从来大气都不敢出一下!小时候的孩子还好说,毕竟还没有自己的思想见解,但随着岁数的增长,难免不对总拉长着脸施行高压政策的太后心有怨言。无怪乎连恭亲王都私下说,“就太后那个硬脾气,多懂事的孩子也得给弄坏了!”

心里有气却又强压着不敢发泄,在这种久居深宫无人沟通心境下长大的孩子,自然对太后的权威充满了排斥,无比渴望长大解放的那一天。等到自己可以独立做事,任谁的话也不会听,任多大的风险也要赌一把!

熬过了憋屈的童年和少年,刚刚亲政的光绪皇上又摊上了哪一个皇帝都没遇到的屈辱——甲午战败割地赔款!这让脆弱的皇上玻璃心碎了一地,天天念叨着变法维新富国强兵跟倭寇一决雌雄!他虽然故作镇静地听着太后“凡事缓一缓”的叮嘱,但心里早就不耐烦了。这位年轻的皇上连太后都不愿搭理,何况那些天天跪在面前的王公大臣!

等到康梁维新党人横空出世,一番豪言壮语,皇上自然如获至宝。即使他明白变法非一日之功这样的道理,但对他来说,轰轰烈烈干一场的诱惑实在太强大了。

如果我们沿着光绪皇帝的情商养成路线,重温一遍戊戌变法的过程,也就不难理解皇上为何直接对着中央政府官员开刀,裁撤那么多的机构,为什么直接撵走自己的师傅翁同龢,又为什么要直接召见编练新军的袁世凯。维新自然是为了图强,可也着实夹杂了皇上自己的私心。他是太想大权独揽,太想掌握军权,太想撇开压制自己的皇太后了! 

 
可悲的是,皇上的心结、皇上的心境没人体会,大家只看到皇上的一意孤行动了所有人的奶酪。即使太后再顾念亲情,可架不住那么多人背后打小报告,不能对皇上的任性视而不见,当然也舍不得大权旁落。于是,在康梁自作主张企图“兵谏”的情况下,也就顺水推舟地收回了权力。最终,一盘好棋被光绪这个蹩脚棋手下成了死局!

一个好端端的孩子被逼成了一个委屈、善良、冲动、偏执的矛盾集合体!想赋予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家长的陪伴、理解和疏导。

我们的孩子这一代人面对的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相对于变法图强摆脱羁绊对于光绪的诱惑,财富名利对现代孩子们的吸引一点也不少!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传销组织总是能诱骗年轻人,为什么“裸贷”的目标人群是80后90后,又为什么会有“卖肾换IPHONE”的惊悚新闻。

沟通疏导很必要,和孩子做朋友最重要!家长朋友们千万不要拿自己的标准去苛求孩子,不要拿所谓成功人士的模子去形塑孩子,那样只会让孩子对家庭父母丧失信心充满绝望!
 
 
第二,所学非所用,所思非所为

光绪皇上同样具有知识体系,而且跟常人大不一样!他从小就是按照统治者制衡权术的需要进行的综合学习。他所熟知的,都是《帝鉴图说》、《志平宝鉴》、《资治通鉴》这一类的高级“教材”,从来没有,也不需要具体去做一件事。也就是说,如果光绪皇帝拥有一个高效率的内阁或者一个有见识的智囊团,他的维新是具备成功可能性的,可把他放回在专制帝王的位置上,需要他充当舵手,那就是勉为其难!

所以,一个只拥有道德主张只会行虚礼的皇上,最后是一屁股坐在了实干家的位置上。这种错位的知识体系,决定了他根本不可能成功。

面对满口新名词,动辄破旧立新的康梁党人,年轻的皇上根本无力分辨他们的真正含金量。皇上缺乏李鸿章那种经历洋务几十年,“遇到红灯绕着走”的狡诈灵活,更没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政治家气概。他只能凭借大臣的口才和辞藻华丽的奏折,轻易就相信他们描绘的蓝图,一出手就是动手整治上层建筑,捅烂谁都招惹不起的权力马蜂窝!
 
 
空有满腹仁义道德行为准则的皇上面对错综复杂的权力体系,自然束手无策。他不可能想到去搞活经济,让老百姓有钱赚有奔头国家才有希望;他也不可能想到让康梁党人去搞个经济试点看看成效。所学非所用,所思非所为,才是光绪皇帝面对变法大局的最大缺憾。

不是每个皇帝都能坐得稳江山,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经天纬地之才。面对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家长要多少打个提前量,想一想孩子将来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毕竟,孩子现在的形态现在的学习态度,就多半奠定了个人未来的发展趋势。

家长不可能都逼着孩子去做媒体鼓吹的成功人士社会精英,攀登那样的目标不仅意味着竞争,更可能意味着全家几代人的奉献培育。我们不能苛求孩子必须长成什么样,必须挣到多少钱,但我们却非常必要为孩子的未来做一些规划和设想。

既然想到了,那就赶快付诸实施。品评一下孩子如今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兴趣爱好,与孩子多多交流,在孩子需要鼓励的时候进行鼓励,在孩子需要纠正的时候提出建议,与孩子一起成长。眼高手低急躁冲动的光绪皇帝是前车之鉴,孩子们的未来才真正值得家长们认真反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