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深圳了解我们,从我们了解深圳

 alayavijnana 2018-08-28

「我们,深圳」

8月24日

August 2018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1979年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成立深圳市。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设置经济特区。也就是说再过两日,深圳特区就38岁了。


在许多人眼中,这座毗邻香港的年轻之城、梦想之都,似一位正值壮年的人。然而,地理沿革的角度来看,深圳却不仅只有三十余年的历史。


据考据,其可考的历史实达七千年之久,拥有丰富的地理样本和历史沿革。数十年来,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慕名来到这座城市奋斗发展、开枝散叶。


而在霓虹闪耀、车水马龙中,人们却常常会有一种游离感,这是一种身份认同的问题。可以说,“我们深圳”的篇章便也由此而展开。


今年书博会期间,作为首部全面探寻深圳人文地理世界的大型非虚构图文丛书,“我们深圳”文丛也在会上崭新亮相,为读者一次性奉上一部深圳人文大型文库,献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献给改革开放40周年

以及深圳特区38岁生日


在周末的推送中

关于《我们深圳》丛书

还有更精彩的内容等着你们哦



源起


在“我们深圳”系列丛书每一本的开篇,都有一篇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胡洪侠撰写的总序,启发读者关于“我们深圳”的内涵与外延。


所谓‘我们’,就是深圳人:长居深圳的人,暂居深圳的人,曾经在深圳生活的人,准备来深圳闯荡的人;是所有关注、关心、关爱深圳的人。所谓‘深圳’,就是我们脚下、眼前、心中的城市:是深圳市,也是深圳经济特区;是撤关以前的关内外,也是撤关以后的大特区;是1980年以来的改革热土,也是特区成立之前的南国边陲;是现实的深圳,也是过去的深圳、未来的深圳。


这套丛书的由来,最早起源于胡洪侠想为深圳编撰一套大型文丛、文库的想法。其实,给城市编撰文库文丛早已不乏先例,如广东省就有“岭南文库”,浙江省则有“浙江文丛”等。这些例子也同样在胡洪侠心里埋下了灵感的种子。


在他看来,每个城市都需要有一套类似这样的文丛或文库,对于深圳也如此,这对梳理一座城市的历史、展现其内涵尤为必要和重要。纵观深圳三十多年来的发展,虽然不断有相关优秀图书出现,但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丛书来留住和记录深圳的发展变化。整理的工作做得越晚,可以留存的实证记忆就越少。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胡洪侠


那么,这套献给深圳的文丛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胡洪侠最初的想法,是做一套百科全书式的丛书,涵盖深圳的方方面面,涉及文化、地理、历史、科技、商业、创意、自然等多个领域,起到科普的作用。


而在编辑部整理了几十个选题后,他提出了新的想法——要做一批更加有深度、有独特人文色彩的非虚构图书。这样一来,对丛书的选题与写作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结并不是意味着结束,什么时候都可以总结。对于已近不惑之年的深圳,人们开始在历史里头去寻找沉淀,这是一种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反思。


作为“首部全面探寻深圳人文地理世界的大型非虚构图文丛书”,非虚构是“我们深圳”丛书策划之初就定下的基调。而这正是如今读者所渴求的一种真实而独特的力量。


“人们为什么需要非虚构?”在胡洪侠看来,因为生活变化太快。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被碎片化了,每天忙忙碌碌,却总觉两手空空。当我们需要一个整体的思考,需要一个全貌的观察,就发现严肃的非虚构写作可以给我们提供坐标,提供一种现实感、方向感、存在感。


《我们深圳》在本次书博会崭新亮相

献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2015年12月,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联合深圳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在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上举办了丛书选题研讨会,希望通过丛书出版,呈现一个更加个人化的、更加接地气的深圳,这包含逝去的深圳记忆,亦记录深圳正在发生的故事,同时映照深圳未来的命运与思考。


而将纷杂交错的主题收拢缩小,丛书最后确定划分为四大板块:城市英雄、故园家底、蓝天绿地、都市精灵。与条分缕析的门类相比,这种分类则更为灵动、更为包容。



特点


2016年11月,一本由经典电视剧《水浒传》编剧、著名作家杨争光所写的《文字岁月》正式面市,成为“我们深圳”系列丛书第一辑的第一本。这部从策划、写作到编辑、出版历时一年的半自传作品,浓缩了杨争光五十多年的人生历程。


杨争光生于陕西,后扎根深圳。作为第一位“深圳读书月年度作家”,杨争光实有“第一响”的资格。在胡洪侠看来,杨争光代表了深圳在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他的非虚构作品,不仅讲述了自己作为作家的炼成之路,也是深圳文学40年的一个折射,是对这个城市的另一种记录。


杨争光


“杨争光的写作形式,给我们当时混沌的思路打开了一个口子,也让我们意识到,历史叙述要从小切口入手,深入挖掘。”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副社长孔令军说,实际上“我们深圳”丛书就是想把一种家园的历史感与个人的情怀融合在一起。



总结起这套丛书的特点,孔令军列出三点,“一是非虚构的写作,二是有情怀有温度的历史细节,三是有一条线索串起完整的故事。”当然,与一般的报告文学或通讯报道不一样,可读性是很重要的因素。


我们也希望这些书能提供一个引子,既能满足普通读者培养兴趣与开拓眼界休闲的需要,又能凭其规范完整的体例,比如索引、参考文献、大事记、年表、名词解释等,供有心的研究者按图索骥。


“有情怀、有温度的历史细节”,在孔令军描述这套书时被反复强调。从已出版的一系列“我们深圳”著作中,我们便能从字里行间读到这种力透纸背的力量,这离不开人的参与,离不开人行走穿梭于历史中带来的纵深感。


比如,张黎明以私人记忆的视角缓缓展开《她的老街》,带着读者走过十字街、穿过深圳墟、流过深圳河,那些昔日市井的嘈杂烟火气、带着时代记忆香味的“猪油糕”、改革开放初期热火朝天的奋斗气息扑面而来;《寻找罗定朝:从哈莱姆、牙买加到中国》与《远渡加勒比:彼岸的祖父》则分别以海外华人后裔和深圳本土居民的视角,交织编写了一个具有深圳特色的寻亲故事,一部穿越百年的家族情史,一段横跨万里的人性旅途……


这些关于个人或集体的肖像,使历史的记忆再次鲜活起来。“在深圳,为深圳,谁曾经披荆斩棘,谁曾经独立潮头,谁曾经大刀阔斧,谁曾经侠胆柔情,谁曾经出生入死,谁曾经隐姓埋名……”胡洪侠希望,深圳人能记住,这座城市为这个时代贡献了多少时代英雄。除了杨争光,还有袁庚、王石、马化腾、马蔚华、马明哲、王子武、胡经之、郑毓秀,等等。而这些名字,也都列入了“我们深圳”丛书的未来出版计划。


阅读



如果有心收集几本“我们深圳”的书,就会发现其精致的设计细节。每本书根据不同的气质选定了不同的淡雅底色,却有一致的风格。


32开精装,老照片质感的封面,铅字浅浅浮于其上,犹如一份郑重的档案,又似一本私人日记。设计师杨军曾设计过几个样本,唯独这一版的设计一下子就捕获了编辑部所有人的心。


“我们希望这套书能呈现一种城市记忆的空间感。”目光拂过书架上一字排开的“我们深圳”,孔令军说,“就像每个人家里压箱底的宝贝,一种‘我之家底’的感觉。”


这也正如胡洪侠在序中所说的,这是一套“故园家底”的丛书,告诉我们


深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路边有何独特风景,地下有何文化遗存。我们曾经唱过什么歌,跳过什么舞,点过什么灯,吃过什么饭,住过什么房,做过什么梦……


在他看来,很多人在深圳生活,过的却是“非深圳生活”。他们吃的是麦当劳,穿的是CK,挎的是LV,随着全球化的入侵,每个人生活中的“共性”越来越多,却忽略了脚下这片土地。


华强北为什么被称之为“魔方”?中英街凭何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西浦世居历经了怎样的沧海桑田?读过了《沙井蚝:前世今生》,你对沙井蚝的印象将不再只有肥嫩鲜美的味觉,还能望尽其背后历经几度起落的时代风云;走近《白石洲:深圳的中心与边缘》,游离于都市车水马龙中的你不再是一介孤身漂泊的过客,而看到了人声鼎沸的来路和前程……归处在何处?沿着历史的足迹寻寻觅觅,总归不容易迷路。


深圳白石洲



未来



截至目前,包括第二辑中的《华强北魔方》(上下册)在内,已经面市的“我们深圳”丛书著作已有11本。每一本书根据约稿的先后都有自己的序号。但因为作者成书的快慢、编辑的进度、审校的流程等原因,并未按序出版。


未来丛书的规模能有多大?孔令军答,可能有两百本、三百本,甚至更多,这是一个没有容量上限的工程。而未来,在胡洪侠的设想中,


它还要去海底寻珊瑚,去古村采异草,去离岛逗灵猴,去深巷听传奇……


无论科技的、设计的、建筑的、文化的、创意的、艺术的,这座城市已经并且正在创造的奇迹与快乐,都有望在“我们深圳”的图卷中次第登场,一一重现。


当然,包含目前已约稿或已出版的作品20余本,“我们深圳”距达成“两三百之巨”的规模的确仍有一段距离,这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尽管如此,我们仍能看到,在这支已经组建起来为深圳挥笔“立传”的小小队伍里,却集结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作家、学者、记者、民间研究者,甚至街道、各区、市级的文化事业单位也纷纷加入进来。也正因如此,写作的触角才能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深圳历史的方方面面。


我们希望在出版过程中,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让学术力量加入进来,不仅仅是记录,也让更多的深圳人发现深圳,寻找深圳的文脉,形成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力量。


孔令军介绍,“我们深圳”的选题与写作是开放式的,有些选题是早已自发形成,被编辑部“挖掘”而来,比如历时三年完成的《寻找光明记忆:新城旧事》,则是在光明新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本身就已经开展的文化项目成果上集结的;有些选题是本身已经有基础材料,比如《血脉:烽火罗氏》则是从张黎明当年采访边纵老兵的数百万字资料里粹取而来;有些选题则是编辑部策划选定,再寻觅合适的人加以采写落实,比如《沙井蚝:前世今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