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法提供: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心医院 关卫东 张玉峰 治疗方法: 应用尿剂酶30万I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100ml中静滴,连用7天。 溶栓疗程结束后24小时,口服拜阿司匹林0.1g,每日1次,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寒战、出血等不良反应,立即终止治疗,予以对症处理。 药理毒理:本品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 本品对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效果好。尿激酶作还能提高血管ADP酶活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尿激酶静脉滴注后,患者体内纤溶酶活性明显提高;停药几小时后,纤溶酶活性恢复原水平。但血浆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降低,以及它们的降解产物的增加可持续12~24小时。 尿激酶的溶栓效应与药物剂量、给药的时间窗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尿激酶毒性很低,小鼠静脉注射半数致死量>100万IU/kg体重。 亦无明显抗原性、致畸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临床应用罕有过敏反应报道。但是,鉴于本品增加纤溶酶活性,降低血循环中的未结合型纤溶酶原和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可能出现严重的出血危险。 可见其远期疗效比近期更好,这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在起纤溶作用的同时,可能还有疏通侧支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加缺血半暗带区血液供应、恢复半暗带内残存神经元功能的作用有关。 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行,不良反应小,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预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