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虽然是日本作家,却偏爱英美文学。他喜欢的美国作家有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莱蒙德·钱德勒、杜鲁门·卡波蒂、史蒂芬·金等;英国作家毛姆、乔治·奥威尔也是他的挚爱。三十多年来,村上春树陆续翻译了《雷蒙德·卡佛全集》、《贯通心脏》、《麦田里的守望者》、《了不起的盖茨比》、《漫长的告别》等几十部文学作品。
村上曾说:“自己的创作受到美国当代作家的影响,从他们身上学得了许多,例如比喻手法就从钱德勒那里学到不少,那个人的文体具有某种特殊的东西。”这也许是村上春树作品不像同时期很多日本作家般沉重,反而更加轻盈、明亮,甚至后现代的原因。
1 《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兹杰拉德(著) 如果没有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相遇,我写出来的小说会与现在完全不同,或者也许什么都不写。《了不起的盖茨比》、《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漫长的告别》是我人生(身为读书人和作家的人生)中最不可或缺的小说。倘若只让我从中挑选一本,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起的盖茨比》。 ——村上春树 2 《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 希望能够写出像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那样的作品,这将是我小说写作之路的终极目标。 ——村上春树 3 《漫长的告别》 雷蒙德·钱德勒(著) 毋庸置疑,《漫长的告别》是部完美的杰作。极其出类拔萃。如果允许我用夸张的表述,那几乎达到了梦幻的境界。 ——村上春树 4 《麦田里的守望者》 J. D. 塞林格(著) 优秀的经典名著多几种译本也不妨事,这就是我的基本看法……有几种高品质的选项,通过多种面貌的累积,原文应有的姿态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这才是翻译最理想的形态。我想《麦田里的守望者》已经跻身这类“经典”的范畴。 ——村上春树 5 《1984》 乔治·奥威尔(著) 《奇鸟形状录》设定为1984年,当然是因为乔治·奥威尔的《1984》。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目前我已经置身于这1Q84年。我熟悉的那个1984年已经无影无踪,今年是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我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着问号的世界。 ——村上春树 6 《寻欢作乐》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 前些日子忽然心血来潮,把旧的毛姆全集又重新看了一遍。他说:世上有的人要等到灵感来访才开始写作,那样就无法成为专业作家。要是枯等灵感来访,那么永远也写不成小说。既然从事写作,每天坚持不懈地写就至为重要。 ——村上春树 7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 保罗·奥斯特(著) 能见识保罗·奥斯特是我此生的荣幸。 ——村上春树 8 《众生安眠》 库尔特·冯内古特(著) 因为知道了布劳提根和冯内古特,心想还有这样的小说啊,我觉得这极大地影响了比如《且听风吟》和《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假如没有他们,我想或许就不会有那样的作品了。 ——村上春树 9 《蒂凡尼的早餐》 杜鲁门·卡波特(著) 美丽文章往往都是那样,其间描绘了只有在某种韵味中才得以存在的心境。 ——村上春树 10 ![]() 《撒冷镇》 斯蒂芬·金(著) 我将金和其他众多恐怖小说家区别开来看待,是从他的第二部作品《撒冷镇》开始的。 ——村上春树 编辑 | 马奈艺术生活 |
|
来自: 王天神 > 《毕飞宇,阿丁作家谈小说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