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 文】 抱朴子曰:华章藻蔚,非矇瞍所玩;英逸之才,非浅短所识。夫瞻视不能接物,则兖龙与素褐同价矣;聪鉴不足相涉,则俊民与庸夫一概矣。眼不见,则美不入神焉;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焉。且夫爱憎好恶,古今不均,时移俗易,物同价异。譬之夏後之璜,曩直连城,鬻之於今,贱於铜铁。故昔以隐居求志为高士,今以山林之儒为不肖。 故圣世之良榦,乃暗俗之罪人也;往者之介洁,乃末叶之羸劣也。 【译 文】 抱朴子说:“华美的花纹灿烂辉煌,不是盲人所能观赏的;超群出色的人才,不是目光短浅的所能认识的。观察如果不接触外物,那么绣龙的兖服和原色的粗麻衣价值相同;聆听不足以分辨事物,那么出色的人才和平庸之辈就没有区别。眼睛看不见,那么美就不能被内心所感受;无人援助,那么损伤就会到来。况且爱好和憎恶古今有所不同,时代推移风俗改变,同样的东西就有不同的价值。比如夏代的半璧形玉,古时价值连城,到今天来卖,比铜铁价还低。因此从前把隐居不仕追求心志当做高尚之士,现在认为山林中的儒生不贤德。所以圣明时代的优秀骨干,乃是暗昧庸俗时代的罪人;从前的狷介高洁之士,乃是衰落未世的低下之徒。”
【原 文】 弘伟之士,履道之生,其崇信匪徒重仞之墙,其渊泽不唯吕梁之深也,故短近不能赏,而浅促不能测焉。因以异乎己而薄之矣,以不求我而疾之矣,不贵不用,何足言乎?乃有播埃尘於白珪,生疮疒有於玉肌,讪疵雷同,攻伐独立,曾叁蒙劫剽之垢,巢许获穿窬之谤。 自匪明并悬象,玄鉴表微者,焉能披泥抽沦玉,澄川掇沈珠哉!夫珪璋居肆而不售,矧乃翳於槃璞乎?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四羊薮乎? 【译 文】 胸怀博大的士人,实践正道的儒生,他们所崇尚信仰的不仅是孔夫子的道德学问,其内涵不仅像是吕梁的深谷,因此短视近才不能赞赏,浅薄局促者不能理解。因为和自己不同而鄙薄他们,因为不有求于自己而嫉恨他们,不重视不任用,哪里还值得一说呢?于是就有在白色的圭玉上播撒灰尘,在白皙的皮肤上创出伤癜;诽谤挑剔众口一辞,攻击讨伐意见独立者;曾参蒙受抢劫的罪名,巢父、许由受到曾穿洞逾墙的诽谤。如果不是光同日月,明察秋毫,怎么能够拨开泥泞抽出沉埋的美玉,澄清大河拾取坠底的珍珠呢!美玉摆在店铺里还可能卖不出去,更何况隐藏在大块璞石里面呢?奇逸之士扣角求仕尚且会被阻遏,更何况隐居在山野草泽之中呢?
【原 文】 孙膑思骋其秘略,而司马刖之;韩非愿建治绩,而李斯杀之;贾谊慷慨,怀经国之术,而武夫排之;子政忠良,有匡危之具,而恭显陷之。和氏所以抱璞而泣血,禽息所以发愤而碎首也。夫玉石易别於贤愚,爱宝情笃於好士,以易别之宝,合笃好之物,犹获罪截趾,历世受诬。况乎难知之贤,非意所急,谗人画蛇足於无形,奸臣畏忠贞之害己,体曲者忌绳墨之容,夜裸者憎明烛之来。是以高誉美行,抑而不扬,虚构之谤,先形生影。又无楚人号哭之荐,万无一遇,固其宜矣。 【译 文】 孙膑希望发挥胸藏的韬略,但被宠涓砍掉了脚;韩非希望建立治国的佳绩,但被李斯杀害。贾谊豪爽激昂,胸怀治理国家的道术,但武将们排斥他;刘向忠诚善良,有匡扶国危的才具,但弘恭和石显陷害他。这也正是和氏抱璞石哭出了血,禽息发泄愤懑撞碎了头的原因。玉和石头比贤能愚钝容易辨别,喜好宝物的心情喜好士人强烈,凭着容易辨别的宝贝,再加上君王对宝贝的强烈爱好,和氏尚且获罪被砍去脚,历三代君主遭受诬枉,更何况难以了解的贤人,不是人主所急需呢!进谗言者无中生有为之制造罪名,奸佞的臣子畏惧忠贞之士对他们有妨害;自身弯曲的东西忌讳墨线的样子,夜间祼体的人憎恶明亮火把的到来。因此名誉高尚行为美好的人被压抑不能显扬,而虚构的攻击之词却像先于实体而生出的影子。再加上没有像楚人和氏为美玉嚎啕大哭一样地荐举贤人,他们遇上知音者的机会连万分之一也没有,也就是必然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