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字楼里的月入5千和煎饼摊的月入3万,谁也不必羡慕谁

 jay675 2018-08-28

▣  来源丨网络

▣  编辑丨曹默

最近,北京黄金地段一个煎饼摊的大妈火了。

场景是这样的 (北京黄金地段的一个煎饼摊)

顾客: 我说要加两个蛋,你怎么少加一个?

大妈辩解不过,忍不住说: 我月入3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



“早知道这样,我还整天西装革履,人模狗样地上什么班啊,我也去卖煎饼!”


好气啊!

你们又要骗我去卖煎饼了!


煎饼大妈是否可以月入3万,有专门的技术派分析过,答案无非两种。

一是按照这个收入来挣钱,容易猝死;

二是收入确实可观,大妈并没有吹牛。


对一般人来说,煎饼大妈的收入是多少并不重要


重要的在于,煎饼大妈一语道破了一个大家长久以来的隐约感受——上过大学的不如摆摊卖饭的,而且这种感受越来越强,推而衍之成为结论,即脑力劳动者不如体力劳动者挣得多。



事实上,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曾经有过一段“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时期。


那时,商品流通领域最有利可图,从事小商品经营及服务业(如出租车司机)的收入,远高于知识分子(如高校教师),于是全民经商,倒爷遍地,收入与价值严重脱节,被人形容为“脑体倒挂”。


上过大学的真的不如摆摊卖饭的吗?这是一次新的“脑体倒挂”吗?这又是一种“读书无用论”吗?


简单来说,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赚多赚少,都凭本事。只要不是违法违规,选择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悉听尊便,收入多少当然也是选择的结果。


很多人都会觉得,高学历人才或技术型人才,才会达到高薪。其实不然......


你以为卖煎饼靠的是什么啊?

是成千上万次摊饼技艺的练习!每天早五晚十,风吹雨淋,日日无休,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擦汗都来不及。机械重复,死磕到底,每一分不打折扣的,都是血汗。


而你呢?


社会很现实,她的那份苦你是吃不起的。


别问我挣了多少钱!


吃不了苦,世界再美也不是你的


相信你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自己做着一份不咸不淡的工作,羡慕着别人的生活。仿佛别人的一切都是好的,充满光彩的,而自己的工作就是令人厌烦又暗淡无光的。


你疯狂的爱上了成功的状态,却不曾想到梦想实现的背后,不像你看到的那样简单。



艳羡煎饼大妈,那就走出办公室,走出写字楼;受不了那个苦累,就挑力所能及的工作自食其力。对于白领来说,这就是一道选择题。


煎饼摊并不轻松,办公室也没那么骄傲。不论985还是211,不过是一纸学历,并不是高收入的保证书。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煎饼大妈来说,这道选择题的选项就不多了。白领可以走出办公室,煎饼大妈却未必能进得了写字楼。



生活总不可能一直是你所想象般的美好有什么大不了。所有你觉得永远也不会过去的,最后都会过去,而很多当时你觉得是难以承受的如天一般大的事情,待你回过头看,都会一笑而过,认为那根本不值一提......


我们都需要这种吃苦扛压的能力。如海鸣威所说,打不倒我们的,都必将使我们更加强大。


不是每一个会做咸菜的阿姨都能成为陶华碧,也不是每一个富二代都能是王思聪,也不是每一个文豪的儿子都能成为苏东坡。


可如今,连摊煎饼的阿姨都能月入三万,

我想我们没资格不努力。


毕竟输给她,我真的不甘心。


要知道,成功的背后,面对荆棘,没有人选择放弃


所以,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

为了到达终点,请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


为奋斗路上的自己点个赞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