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传奇的开始和氏璧从一现世就富有传奇色彩,经历了卞和得璞玉而献——玉人琢玉得宝——秦王置城相换——得和氏璧得天下——传国必争。对于和氏璧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韩非子》、《新序》等书的记载。卞和献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现美玉并献壁于楚厉王,第二阶段献壁于楚武王,两次献壁遭遇酷刑,失去双脚,卞和依旧没有放弃,第三阶段,献壁于楚文王,和氏璧出世。 秦王置城相换秦昭襄王为何愿意用15座城池去换它呢?可见这宝物不一般。相传得和氏璧者得天下,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之下,这块美玉被赋予了皇权的象征,这也成为了和氏璧引起天下的争夺的原因。 传国必争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九年,便制造了御玺,命丞相李斯以虫鸟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作为传国玉玺。六朝以后的记载中,大家认为御玺是用和氏璧改造而成的。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御玺不知所终。 千古之谜在追踪和氏璧的存亡的同时,人们关心这件宝物是什么玉,有什么特征,产于何地?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真正的和氏璧究竟是什么模样,是什么材质,如今人们都无法得知,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记载中的描述去想象,于是,和氏璧是什么玉出现了各种猜测: 说法一:和氏璧是独山玉。独山玉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色泽鲜艳,质地细腻,颜色有多种色调,以绿白为主,主要成分为基性斜长石,外表容易风化。如果不是专业人士,确实很容易认为普通的玉石。这与文献记载相同,卞和认为是好玉,但是世人却觉得一般。 说法二:和氏璧是和田玉。璞就是藏有玉的石头,外面是石头,美玉藏中间,这种“石包玉”就是美玉被包在石头中,正符合和氏璧“玉璞”的特点。 说法三:和氏璧是蓝田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邵晶介绍,蓝田自古出美玉,战国时期著名的“和氏璧”据研究就是蓝田玉。 说法四:和氏璧是拉长石。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和氏璧为拉长石的可能性最大。据唐末道士杜光庭的记述“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正符合拉长石的变色光学效应。 说法五:和氏璧是绿松石。和氏璧楚人是得于楚山,也就是湖北地区的山中,献给楚厉王。楚国也就是现在湖北,这地方出产的玉石就四大名玉中的绿松石。 说法六:和氏璧是月光石。和氏璧的珍稀在于它与一般玉石不同,据记载,它正面看是白色,而侧面看则是碧绿色这个属性,与月光石比较相近,中国宝玉石协会会员,地质考古学家郝用威主张和氏璧是月光石。 小编有话要说 宝玉看来呢,争论来争论去,如今这一切都是基于文字描述上的空谈,没有实物论证一切观点都是假设。我们现在还无法得知这块和氏璧有什么稀奇,但我们可以肯定一点,就是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氏璧成为皇权的象征,其文化价值早就超越了其本身是价值。 如今关于和氏璧的定义各界争论不休,待和氏璧重现天日之时,就是揭开千古之谜团之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