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老师”有哪些称谓?

 乐伊诺 2018-08-28

“老师”一词是如今对在学校中从教者的称谓,“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责。“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并一直沿用至今。

老师

在“老师”之外,古代老师还有哪些称谓呢?

师长: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孔子

山长: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

师傅:古时老师的通称。“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师傅这一称谓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师父: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先生:古代对教师和年长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以及《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其中的“先生”均是称呼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后来,“先生”一词被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教书先生

西席: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其来源于一个典故: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师保:原为古代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亦师亦保,统称“师保”。《易·系辞下》:“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后来泛指老师。

宗师:原为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汉书·平帝记》:“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后逐渐演变为众人所崇仰、堪称师表的人。

教授:如今的教授一词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职称,但在古代太学中则是讲学的博士。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始设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学以及明清两代的府学也都设有教授。

助教:在国子监任教的教师。西晋咸宁二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协调国子祭酒、博士传授儒家经学。此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子监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四门助教、广文助教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