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Спутник-1 / Sputnik-1

 金刚光 2018-08-28
斯普特尼克1号
Спутник-1 / Sputnik-1

所属组织苏联部长会议
主制造商苏联工业科技部, OKB-1
绕轨圈数440
发射手段R-7
质量83.5 kg(184.3 lbs.)
轨道参数
半长轴6,955.2公里(4,321.8英里)
离心率0.05201
倾角65.1°
远拱点939 公里 (583 英里)
近拱点215 公里 (134 英里)

斯普特尼克1号,又译史波尼克1号(俄语:Спутник俄语发音:[ˈsputnʲɪk]),是第一颗进入行星轨道人造卫星。在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由于这时正值冷战,斯普特尼克1号毫无先兆而成功的发射,震撼了整个西方,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一连串事件,如斯普特尼克危机华尔街发生小股灾。同时亦激起美苏两国之后持续20多年的太空竞赛,成为冷战的一个两强主要竞争点。

斯普特尼克1号升空的意义,在于通过量度其轨道变化,有助研究高空地球大气层的密度,并为于电离层无线电波传递提供原始的资料。由于卫星填充了压缩,斯普特尼克1号亦因此作了第一次人造物体作陨石探测的尝试,由于高温的陨石穿透了史泼尼克1号的表面,导致其内压泄漏,此亦为陨石之极端高温提供证据。

当史泼尼克1号于哈萨克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之时,正值是联合国所公布的国际地球观测年(又译作国际地球物理年),它以每小时29,000公里的速度脱离地球引力,成为第一个进入外层空间的人造物体,在外层空间它以20.005至40.002兆赫的频率向地球发送无线电波信号,并可由业余无线电用户所接收。其发送一直持续至1957年10月26日,才因为电池用尽而中断。1958年初,斯普特尼克1号失去动力,脱离其工作轨道并坠入大气层,其工作寿命中,共围绕地球运转了六千万公里。

斯普特尼克计划可缘溯,当时苏联的火箭设计师谢尔盖·科罗廖夫向日后担任苏联国防部部长的乌斯季诺夫提出要发展人造卫星计划,稍后乌斯季诺夫向他的上级米海·吉洪腊沃夫报告,并由之向苏联最高苏维埃反映,获得重视。吉洪腊沃夫强调,发展绕地球之人造卫星,是掌握无地域限制全球快速通讯之唯一途径,亦是令火箭技术得以更进一步的必经之路。1955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通过白宫新闻秘书发布美国将于1957年;即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发射第一枚人造卫星,仅一星期后,在1955年8月8日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马上同意科罗廖夫有关开始苏联人造卫星计划的建议,1955年8月30日,当时主导R-7火箭研制工作的国家委员会委员Vasily Ryabikov,召开了有关人造卫星计划的第一次会议,会上除听取了科罗廖夫关于发射往月球飞船的轨道数据汇报外,亦决定了以三节捆绑式R-7火箭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

R-7(俄语:Р-7 "Семёрка",意为R-7“7号”,北约代号SS-6“警棍”)是世界上第一枚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弹道导弹,由苏联冷战时期开发研制,1959年定型生产并装备苏联战略火箭军。R-7为单级液体燃料单弹头导弹,由于燃料加注等问题使得其并没有实际战斗能力。其主要作用为航天运载工具,曾将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普尼克1號送入太空。其后,R-7作为诸多苏联火箭的蓝本,衍生出了R-7火箭家族

苏联部长会议批准了发射人造卫星的立案,并暂以“D”命名,计划于1957至1958年左右发射升空,计划中的质量为1000-1400公斤(2200-3090磅),当中包括200-300公斤的科学仪器根据决议,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分为以下几部分:

  • 苏联科学院:统筹整个人造卫星计划并研制搭载之科学仪器。
  • 苏联国防工业部:由其实际执行者OKB-1负责设计并制造卫星主体,以及运载用的火箭。
  • 无线电技术工业部:营建遥距控制系统,以及有关无线电传播的装置。
  • 飞船建设部:计算运行轨道和制作内置的陀螺仪
  • 机器制造局:负责地面发射之设置,燃料充注和仪器运输。

  此外,国防部负责监督整个发射过程。

1953所有有关“斯普特尼克计划”的大纲拟定及科学技术的准备工作筹划完成。计划的目标确立为:量度大气层的密度和其离子物质结构,并探究太阳辐射地球磁场宇宙射线的第一手资料,为发展更长远的人造卫星计划,是次发射亦具备实验性及标志性的作用。卫星的地面观测系统,如为监察卫星轨道和发送控制指令,苏联于地面建筑了15座观测站,此等举措自此确立,广为后进者模仿学习。然而,由于目标发射时间迫在眉睫,原先计划内为观察R-7火箭而制订的计算,仅于7-10天内便草草完成,因此事实上“D”的轨道,打从开始便预定为精确度一般。

然而,“D”过分具野心及繁复的设计,终于因科技水平未能跟上而致使问题陆续浮现,目前在20世纪首次自力发射卫星的国家(不含俄罗斯等苏联解体国家)中只有中国与以色列超过150公斤以上,大部分都在100-50kg以下,可见难度之高,想当然尔准备交付予装配时,组件之间并不配合,1956年底,问题的严重性超乎预期,为作补救而必须将发射的日期延误,之后更因为复杂的科学仪器未能如期完成,以及完成的R-7火箭的比冲量未有设计的当量(304秒而非当初设计的309-310秒),苏共中央决定将“D”押后到1958年4月发射。亦即之后的斯普特尼克3号

由于恐防美国会先于苏联发射人造卫星,OKB-1提出第一颗卫星不应迟于1957年7月国际地球观测年开始前发射,更精确来说应是当年的4或5月,由于时间已所剩无几,因此设计被大幅简化:简单、轻型(仅100公斤)、易于操作并只携带一台简陋的无线电发送器。1957年2月15日,苏联部长会议准许了这一简化方案,并为此计划立下“PS”代号,以观测地球轨迹及接受人造卫星讯号为目标。计划希望于R-7火箭发射成功后一或两次后,以R-7将计划中的“PS-1”和“PS-2”发射(即后来的斯普特尼克1号及2号)

地面观测的任务,由Yu.A.Mozzhorin上校引领的队伍负责,他所组织的“指令监测组”,任务包括主要的“NII-4”监察中心以及其余7个位处卫星经过之处,遍布全世界的监测站。PS-1”只计划为观测用而非操控,它们都有一条专用的通讯频道与火箭连络,并具备雷达光学仪器以及通讯设备。7个讯号站接收到的数据,都会通过电报传回“NII-4”中心,以弹道学计算卫星身处的位置。此“指令监测组”则为苏联,以至全球太空监测控制中心的雏型。

名称

“斯普特尼克”在俄语的意思是“卫星”,其本意是“旅行者”。

  •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造物体比“Sputnik 1”早十多年。1944年,纳粹德国在佩内明德火箭发射场垂直发射了一枚V2导弹用于测试亚轨道弹道,(事实上作为研究用的火箭,应该称为A4火箭而不是V2导弹。)该火箭最高飞行到176km高度,而通常人们把100km高度作为进入太空的开始,因此这枚A4火箭已经进入了太空。
  • 在上述火箭刷新纪录之前,人造物体所达到的最大高度纪录是由巴黎大炮的炮弹所保持的,这是第一个进入同温层的人造物体,其飞行的最高点大约是48km。
  • 为纪念史泼尼克系列任务的伟大成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2015年新视野号(New Horizons)飞越冥王星首度取得其地表地貌特征之后,将冥王星地表上的显著心型区域命名为史泼尼克平原(Sputnik Planum)。

其中一台斯普特尼克1号复制品由法国及俄罗斯年轻人建造以及于1997年11月3日在和平号空间站发射,两个月后脱离轨道。

2003年,一台斯普特尼克1号模型未能在eBay成功拍卖。

斯普特尼克1号模型已送赠给联合国,目前放在纽约市联合国总部。

另外一个复制品在史密松森的国家航空暨太空博物馆展出。

另外一个复制品在伦敦科学博物馆显示。

美国艺术家Michael Joaquin Grey于1990年创作的作品《我的斯普特尼克》也是参照该卫星,外型和大小都与真正的斯普特尼克相仿,现收藏于英国伦敦的 Carroll / Fletcher 艺术馆。

PS:东方红一号”(NSSDC ID1970-034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同时也是东方红人造卫星系列的首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虽比它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普尼克一号”晚了13年,但它的技术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的第一颗卫星,质量更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总和。

参考资料:https://zh./zh-cn/%E5%8F%B2%E6%99%AE%E5%B0%BC%E5%85%8B1%E8%99%9F

https://zh./wiki/R-7%E5%BC%B9%E9%81%93%E5%AF%BC%E5%BC%B9

https://zh./zh-cn/%E5%8D%AB%E6%98%9F%E9%80%9A%E8%AE%AF%E7%A4%BE

https://zh./zh-cn/%E4%B8%9C%E6%96%B9%E7%BA%A2%E4%B8%80%E5%8F%B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