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振兴”需破解农业污染问题

 百草园7 2018-08-28

当前,各地都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并形成一股热潮。但“乡村振兴”建设,不仅仅只是把农舍建得漂亮一些,把房前屋后扫得干净一些,多种几棵树那么简单,而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必须先了解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并加以治理解决。

农业面源污染引关注

说到环境污染,人们首先想到的无疑是工业污染。众所周知,近些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主要原因或许是因为工业的快速发展造成的。但近日国家农业农村部相关人员表示,目前我国的农业已超工业成最大面源污染产业,农业可持续发展遭遇挑战。

之所以人们以前总是提到工业污染,而极少关注农业污染,主要是因为工业污染与农业污染的排放性有显著不同,给人直观感受不一样。工业污染主要为点源式集中排放,像疾风暴雨,一眼便知;而农业污染通常是无序的面源式分散排放,像绵绵细雨,让人无所查觉。

细细回想一下,近年来媒体关于农业污染的报道并不鲜见,比如曾经发生的西北地区节水农业遭遇的“白色困局”……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土壤污染和农产品质量急需大家关注。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隐藏性

导致我国土壤和水体污染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日益加剧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工矿业和城乡生活污染向农业转移排放,导致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下降;另一方面也由于化肥、农药长期不合理且过量使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

有专家指出,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化肥的过度使用。目前我国化肥的有效利用率仅在30%~40%,大部分养分流失进入环境,造成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立体污染。二是农药的大量使用,而农药的利用率低。三是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严重。四是农膜的大量使用形成了“白色污染”。

确切地讲,农业面源污染的最大特点是隐藏性、长期性和分散性,是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各个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产生的,处理起来比较麻烦。但再麻烦也得治理,否则农业发展将遭遇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整治农业污染,并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办法和措施。

农村环境保护以预防为

整治农业污染必须首先理清思路,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前提下,实行预防为主、源头减排,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其次,要多措并举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如:在宏观层面重视农业环境政策的整合或一体化,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动态掌握农村污染状况;实施规模经营,以便更好地应用环保技术;强化农民的环境教育,让农民将环境保护内化到追求经济和健康的意识与行动中去。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制定出台了关于农业污染防治的相关意见,确保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达标;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笔者相信,通过实施强有力的农业污染防治措施,农村环境将日渐得到改善,“乡村振兴”定将变成现实。

重庆农业网汇聚农业知识,传播农业价值,每天推送有价值的涉农资讯,期待您的关注。

关注大鱼号“重庆农业网”,发送私信“001”即可加入重庆农业社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