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知录 |《小窗幽记》:人生难得醉中醒

 恶猪王520 2018-08-28


日知录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陈继儒《小窗幽记》

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将“醒”字放在第一章,以“醒”命名第一章,可见他对“醒”充满了体悟。醒的反面是醉,是迷,若没有迷醉,也就没有醒。

《小窗幽记》开篇就说:“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中山之酒”的典故来自于晋代干宝《搜神记》:有一个叫狄希的人,是中山人,能酿造千日酒,这种酒,喝了以后能醉上千日。而当今的人汲汲营营,忙忙碌碌,没有一天不是在醉着的啊:追逐官名的人在朝堂上醉着,追逐利益的人在草野中醉着,富有的人在声色犬马中醉了一生。哪里去找那一服清凉散,让人人都清醒过来呢?

古今情感相类,反观如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有生活就有欲望,大多数人在欲望之河中随波逐流,沉浸于追名逐利而无法自拔,浑浑噩噩,仿佛永远无法清醒。或许午夜梦回之时反而会忽然醒来,但随即又马上催促自己重新醉去。

如果能从沉醉和迷乱中真正认识了醉与迷,那么就是得到了真正的清醒。“醒”又可以和“悟”相连,人在迷醉中重新清醒之时,也就是他击碎了迷梦,超越自我和重新懂得自我的时候。

三国孙吴时期的周处是孙吴鄱阳太守周鲂的儿子,大概由于父亲周鲂去世得早,周处从小没有受人教导,养成了一副泼皮无赖样。他从小力大无穷,家里又不缺钱花,有的是宝车良驹,于是这公子哥便天天斗鸡走马,游戏度日。这边是周处的“醉”。但他似乎还并非无可救药,有一年村里粮食丰收,他却发现乡邻们总是愁眉苦脸,便上前打听这是为何。乡邻们告诉他:这乡里有三大祸害没有消除,又如何高兴的起来呢?这三害,便是猛虎、蛟龙和周处。周处听后,有悔改之意,便去杀了猛虎与蛟龙。但他回到乡里,发现一派普天同庆的场面,原来是乡民们以为他与蛟龙同归于尽了,正在相互庆贺呢。周处这才彻底明白原来乡民们对自己已然厌恶至此,便决定痛改前非。这便是周处真正认识到了“恶”之恶,找到了迷途之所在,才能终于醒悟。

《小窗幽记》对“醒”的重视,亦仿佛开窗有清风入室,乍凉而醒人。如果在极端迷乱之处能洞察原委,那就是真正分辨了迷醉与醒悟的界限,从此到处是清明。《小窗幽记》全书,又恰恰为我们展示了超然物外、悠然忘我的独醒精神。功名利禄、金钱财富,仿佛曲曲折折的迷宫,引得人们自以为快乐地在其中奔逐;但迷宫终究也有出口,若愿意去找寻那个出口,终将能感受到豁然而愉悦的清醒。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