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的婉约词独具一格,对词中字句的推敲凝练,以及用词的华美精炼,都使得秦观的词具有含蓄深重,辞华韵古的特点。秦观受柳永的影响,作有大量的慢词长调,然又能将小令当中的含蓄缜密带入慢词当中,使得更加跌宕起伏,余韵无穷。秦观的词作可分为两个时期,贬黜前后风格各不相同。 ![]() 秦观一生仕途坎坷,晚年连遭贬黜,更是逝于他乡。哲宗亲政之后,新党相继还朝,绍圣元年春,新党上台,秦观由于坐党被贬,开始了长达七年的贬黜生涯。离京之前,秦观重游西城金明池、琼林苑等地,触景生情,回忆起当年的游园盛况,一时感慨万千,故留下了一篇凄苦之作《江城子》。 ![]() 这首《江城子》是秦观位于人生重要转折点的作品,也是秦观词前后时期的分水岭,不似前期的艳情小调,也无后期的凄厉绝望,委实耐人寻味。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宋代·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杨柳”这个意象一向被作为离别之意,有意为之的“弄”与杨柳本身的“柔”,勾出秦观对往昔的回忆,竟惹得秦观产生了离别的惆怅,以致“泪难收”。当年佳人在绿柳如阴的岸边,为我系归舟,往事如在眼前,而今却又要离别。“当日事”三字,将人带出回忆场景,徒留“水空流”的惆怅。由春愁引起了离愁,再由离愁产生对往事不再的惆怅,同样的景,却不见同样的人。 ![]() “韶华”二字点明全词中心,由于秦观是故地重游,正值年少与韶华不再之后的两翻游历,对此地的体会定有质的区别。回首多年经过,便难逃悔与恨,便有了“恨悠悠,几时休”的感慨。登高望远除了会开阔心胸之外,也会引发各种愁绪纷沓而来。“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心中百感交集,江流、泪水混作一团,所有愁绪化作一江春水,流逝不尽。 ![]() 这首《江城子》仿佛写尽了秦观长长的有生之年,让人感觉不到韶华的流逝,一转眼却又多年已过,徒留悔三分,恨三分。词的最后一句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尽了愁的极致。然而即使江河滔滔不绝,千百年已过,仍没有淌尽这些文人的愁与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