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公共建筑实际能源需求分析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的可应用性

 wwpmil 2018-08-28

0 引言

冷热电三联供(CCHP)作为一种分布式供能技术通过回收余热用于供热与制冷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可以同时提供冷3种能量将能源利用效率从普通火力发电的40%左右提升至70%90%该技术在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欧盟陆续出台了冷热电三联供和热电联供(CHP)的发展规划鼓励与保护政策分布式能源技术在这些国家的应用发展十分迅速我国对楼宇型冷热电三联供项目的支持与发展力度越来越强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全国要实现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规模达5 000kW在全国规模以上城市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多项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已投入运行的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试点运行效果均不太理想杨干等人研究指出我国已建成的40多个以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为主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有半数因效益技术等问题处于停运状态李永红调研发现上海黄浦区中心医院浦东国际机场北京燃气集团调压站北京燃气调度指挥大楼均由于设备容量配置过大造成联供机组运行效率低或经济性较差导致系统停置搁用或根本无法运行的情况我国对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发展的鼓励政策日益增多发展环境日益规范而实际试点的系统的运行状况却差强人意这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李永红和张文等人分别提出了带蓄能装置的楼宇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方案通过建模计算得出了其相对于传统方案在某些条件下可以提高机组效率的结论李辉通过实验证实了热网和联产系统以电定热的可行性康书硕WangLi等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对CCHP系统进行建模针对不同案例给出了设备配置系统方案运行方式的优化结果

目前对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应用的研究多集中在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的建模优化等方面然而这些研究其实只是锦上添花对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而言最基本的问题在于建筑对于这些能源需求的波动性与联供系统供能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建筑的冷热电负荷需求特征是否适宜联供系统的能源供应特征是更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在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宾馆饭店建筑综合建筑这4种公共建筑类型中分别选取1栋实际运行的建筑作为典型建筑以建筑能耗计量系统监测数据为基础在建筑真实的冷热电消耗状态下模拟联供系统的运行效果并评价联供系统应用的节能性


1  各类型公共建筑冷热电需求现状与分析

4栋典型建筑的热工分区覆盖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收集的数据包括用电量夏季供冷量冬季供热量生活热水热量等4栋典型建筑的能耗数据可以分析归纳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建筑冷热电需求的特点在下文分析中建筑的能源负荷”“需求”,均以实际建筑的电热用量表示为了方便比较以及使结论具有普适性能耗数据统一以单位建筑面积消耗量(W/m2kW·h/m2)表示

1.1 寒冷地区办公建筑

选取的寒冷地区办公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夏季冷源为电制冷机冬季热源为市政热网(有热计量装置)。该建筑全年耗电耗电量较高时段为办公时间有近2/3的时间电力负荷不高低于5 W/m2全年用电的尖峰值为22.3 W/m2由于在寒冷地区相较于夏季供冷需求冬季供暖需求时间较长供暖需求量较大全年供暖约3 500 h供冷约850 h供暖时长约为供冷时长的4.1其全年冷热电负荷如图1所示

该建筑全年尖峰热负荷约为31.1 W/m2尖峰冷负荷约为26.0 W/m2与尖峰电负荷相差不大但应注意冷热电尖峰负荷的出现时间并不一致夏季出现用电高峰是因为开启了电制冷空调系统如果应用三联供系统则夏季制冷机的电耗可以省去考虑制冷机COP5参考冷量数据对电量数据进行修正全年冷热电逐时负荷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冬季尖峰供暖需求约为供电需求的23而夏季尖峰供冷需求约为供电需求的1.5夏季供冷需求不连续下班之后和周末近似为零由于春季和秋季2个过渡季的存在冷电量需求之比热电量需求之比在全年中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1.2 夏热冬冷地区商场建筑

选取的夏热冬冷地区商场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夏季冷源为电制冷机冬季热源为燃气锅炉该建筑全年耗电由于商场建筑营业时间长于办公建筑因此全年有过半的时间电负荷高于10.0 W/m2全年用电的尖峰值为34.0 W/m2供冷供暖时长较为接近全年供暖约1 700 h供冷约2 400 h全年冷热电负荷如图3所示

该建筑全年尖峰热负荷约为48.4 W/m2尖峰冷负荷约为45.3 W/m2供冷供热尖峰负荷相近如果采用三联供系统则夏季制冷机的电耗可以省去该项目实测制冷机COP较高考虑制冷机COP6.5计算参考冷量数据对电量数据进行修正全年冷热电逐时负荷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冬季尖峰供暖需求约为供电需求的2.53而夏季尖峰供冷需求可达到供电需求的近2

1.3 夏热冬暖地区综合建筑

选取的夏热冬暖地区综合建筑包括商场和办公楼其空调系统夏季冷源为电制冷机冬季不供暖由于办公楼中有数据机房存在该建筑全年耗电供冷时长8 760 h(冬季为数据机房供冷),全年用电的尖峰值为56.6 W/m2全年冷电负荷如图5所示

该建筑全年尖峰冷负荷约为111.0 W/m2如果采用三联供系统则夏季制冷机的电耗可以省去该项目实测制冷机COP较高考虑制冷机COP6.5计算参考冷量数据对电量数据进行修正全年冷电逐时负荷如图6所示尖峰电负荷与尖峰冷负荷的出现时间基本一致供冷需求与供电需求之比最大约为2最小约为0.6

1.4  寒冷地区宾馆饭店建筑

宾馆饭店建筑除冬季供暖夏季供冷2种需求外还存在供生活热水需求选取的宾馆饭店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夏季冷源为电制冷机冬季热源为市政热网生活热水热源为燃气锅炉该建筑的耗电量耗冷量耗热量全年逐时数据来自能耗计量系统生活热水数据只有运行管理人员每日抄表所得的日供热量经过观察发现冬季(11月至次年3)与非冬季(410)日供热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了不给数据分析的准确性造成太大的影响采用冬季与非冬季2个时间段的平均生活热水用热负荷的估算值进行分析该建筑全年耗电供暖约3 400 h供冷约2 400 h全年尖峰电负荷约为28.5 W/m2尖峰热负荷约为28.7 W/m2尖峰冷负荷约为28.6 W/m2冬季生活热水热负荷为2.75 W/m2非冬季生活热水热负荷为3.77 W/m2忽略制冷机耗电后的全年冷热电逐时负荷如图7所示冬季供暖需求约为供电需求的23而夏季供冷需求与供电需求基本一致

1.5  建筑冷热电需求分析

通过分析上述4种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建筑的能源需求可以发现建筑对电力的需求全年相对较稳定而供冷供暖的需求随着季节的变化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在过渡季节有可能会出现既无供冷需求又无供暖需求的情况这意味着建筑的冷热需求与电力需求之比在全年有着大幅的变化冷电比热电比的波动范围在03之间

而楼宇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不同能源供应比例的可调节性较差通过烟气缸套水中冷水回收的余热总量与发电量的比例大致稳定在11否则只能通过浪费掉一部分余热来减小热电比造成联供系统的热电效率下降因此联供系统的稳定能源供应与建筑波动的能源需求相适应的情况下必定造成2种结果一种是热电效率的下降一种是供应能源的减少也即需要辅助冷热源电源进行补充2种结果对应着运行管理人员在实际中选择以电定热还是以热定电的运行模式


2  楼宇式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在不同类型公共建筑应用的节能性

以烟气型内燃机冷热电三联供方案为研究对象对比电网供电+燃气锅炉供热+水冷式电制冷机供冷的分供方案在烟气型内燃机冷热电三联供方案中联供系统可以供应电量+夏季需冷量+生活热水需热量或供应电量+冬季供暖需热量+生活热水需热量在分供方案中由电网供应建筑需求电量水冷式电制冷机供应夏季需冷量燃气锅炉供应冬季供暖需热量与生活热水需热量

由于联供方案的输入能源为天然气分供方案的输入能源为电力和天然气为了方便比较将分供方案的耗电量折算为发电效率55%的燃气电厂的耗气量根据大量的工程实测可知联供系统的发电效率达到40%全热效率达到80%已属于难得的高效水平用于联供系统中的烟气型溴化锂吸收机在无补燃的情况下制冷COP0.8上下燃气电厂发电效率电网电损率均选取行业经验值考虑项目的建筑体量均较大设定燃气锅炉效率为90%水冷式电制冷机的全年COP4.5联供分供系统计算参数设定值如表1所示

联供系统的运行可分为2种基本模式即以热定电模式和以电定热模式以热定电模式取热需求要求的发电量与电需求量中的小值作为实际发电量这种运行模式下不需要独立冷却系统排出余热热效率较高但对一般建筑而言也意味着在没有冷热需求的过渡季以及夏季的夜间联供系统不能运行以电定热模式则以满足电需求为主其排出的余热尽量满足热需求如果建筑热需求不大则需要冷却系统排热此种模式在没有冷热负荷的情况下运行全热效率很低需要说明的是对实际运行项目的调研发现由于已经购买了发电机组发电的边际成本变低所以只要经济上有利就会运行发电机组发电不会去考虑一次能源消耗是否合理绝大部分的联供项目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实际是在以电定热的模式运行

2.1  夏季与冬季设计工况下联供系统与分供系统的运行比较

夏季与冬季设计工况分别为建筑冷需求与热需求最大的工况此种情况原则上联供系统的优势最大由于上述4类建筑的尖峰热需求与电需求比例基本为23(夏热冬暖地区建筑除外),尖峰冷需求与电需求比例基本在1.5以上而联供系统可以提供的余热与电量比例接近1考虑吸收机夏季COP0.8则联供系统热电比以1计算冷电比以0.8计算均小于需求热电比冷电比联供系统可以达到完全出力冬季供应1 kW·h电量1 kW·h热量夏季供应1 kW·h电量0.8 kW·h冷量联供系统和分供系统所需要的成本与折算的燃气量结果分别见表23

从折算的消耗燃气量来看冬季典型工况联供系统消耗燃气较分供系统要少也就是热电联产模式下联供系统更节能而在夏季供冷工况下联供系统消耗燃气反而较分供系统要多更费能造成夏季工况联供系统费能的原因是联供系统原动机发电效率与燃气电厂的差距太大而余热制冷效率又太低利用余热制得的冷量不足以弥补前者的差距所以联供系统与分供系统相比一次能耗是否降低的关键在于建筑的需求热量是否够多

2.2 全年运行过程中联供系统与分供系统的运行比较

基于已有的能耗数据对联供系统应用于4类典型建筑的情况分为联供系统以热定电运行与以电定热运行2种模式分别进行模拟联供系统并网不上网且在低谷电价时段不运行(因为成本的原因没有实际项目会在低谷电价时段运行),笔者根据建筑的全年电负荷变化选取较稳定的基础负荷(一般为过渡季或冬季的最大电负荷)作为联供系统的最大容量

首先考虑联供系统全年以保持全热效率最高的以热定电模式运行的情况为了方便比较计算出联供系统运行1年的供电供冷供热量和消耗的燃气量以及分供系统供应同样多电热量所需要消耗的折算燃气量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以热定电运行意味着联供系统的全热效率全年保持在最高效率80%但是在商场建筑综合建筑案例中联供系统与分供系统相比折算的燃气消耗量更多这是因为这2个案例1个在夏热冬冷地区1个在夏热冬暖地区夏季的供冷需求非常大而冬季的供暖需求小夏热冬暖地区综合建筑甚至没有热需求按照前文对夏季典型工况联供系统运行的分析夏季运行联供系统更耗能全年热需求越小联供系统越不节能而联供系统相比分供系统节省燃料最多的是宾馆饭店建筑这不仅是因为其位于寒冷地区更因为它存在着全年稳定的生活热水需求全年热需求量大

其次考虑4种建筑中的联供系统均以以电定热模式运行得到的结果见表5

由表5可见大部分情况下联供系统以电定热模式的消耗燃气量要多于分供系统只有宾馆饭店建筑联供系统相比分供系统节省燃料但也较以热定电模式有所降低

通过上述计算比较可以发现,在所选的4个建筑案例中只有宾馆饭店建筑应用楼宇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较常规分供系统存在较好的节能效果而在办公建筑商场建筑综合建筑中节能效果均不明显甚至比分供系统更耗能究其原因是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只有在存在供热需求时效率较分供系统更高而这4类建筑中只有宾馆饭店建筑全年存在时间较长且较稳定的热需求(生活热水)。对于缺少热需求的建筑楼宇式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的可应用性不佳


3  结语

本文根据不同热工分区的4栋不同类型建筑的能耗数据对楼宇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应用于这些建筑中的节能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建模计算发现虽然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使得一次能源利用效率达到80%以上但是由于燃气电厂发电机组电制冷机等设备技术的成熟其效率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相比之下楼宇式联供系统的发电效率制冷效率还非常低发电+制冷工况下消耗的燃料要多于分供系统实际更耗能只有在发电+供热工况下才更节能而由于办公建筑商场建筑等建筑类型不存在稳定的热需求热需求往往只集中在冬季因而全年大部分时间内联供系统的运行均不节能现实情况下出于经济性的考虑联供项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采取以电定热而非以热定电的运行模式这更使得整个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大大降低


全文刊登于《暖通空调》2018年第7期

作者:清华大学  卢 地   魏庆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