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宵月正圆

 七星钓客 2018-08-28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挂花灯。”听着这熟悉的二人台曲调才想起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了。每年一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做各种筹备,从除夕夜开始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过了元宵节春节才算真正过完了。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人民传统的元宵节,家家户户要在门前挂彩灯、放焰火,大街上也会挂起琳琅满目的花灯,在北方寒冷地区还会制作各种千姿百态的冰灯,到了晚上,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品尝各种元宵的风味。

      元宵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其实正月十五这个节日,起初是由灯引出来的。古时候,人们称正月十五为灯节、灯夕,是因为历代在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又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所以又称为元夕、元夜、上元节。因为上元之夜,又称为元夜或元宵,因此后人才管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

      西汉以前,皇帝的宫殿里到处是花花绿绿的宫灯,汉武帝在创造《太初历》时,就把正月十五日作为一重大的节日。每逢这一天,皇宫里的所有灯盏,都要大放光明。当时,元宵节玩灯、赏灯,还仅仅局限于皇宫,并没有形成一种民间风俗。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当时,首都长安规定,每天夜晚街鼓鸣响之后,所有人不许在街道上走动。但是,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夜晚,长安城内却允许人们上街观游,尽情欢娱,直至天光大亮。这样一来,元宵节的玩灯、制灯、观灯,便逐渐形成了一种民间的风俗。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一直延续到今天。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有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另外,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直到现在,人们还在为到底应该把元宵节,还是七夕节(即农历七月初七)作为中国本土的情人节而争论不休。

                                青玉案·元宵灯节

                                西汉皇宫花灯鼓,

                                民布衣,

                                无缘睹。

                                盛唐长安百姓呼,

                                灯影婆娑,

                                人欢笑,

                                达旦歌舞。

                                灯节元宵思谜语,

                                秧歌高跷戏龙珠。

                                相约结伴过桥去,

                                消灾祈福,

                                情郎却在,

                                伊人心中驻。

   阅读(?)评论(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