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后教授走红,再次告诉我们:读书和不读书的差距有多大!

 昵称59092595 2018-08-28

迈入2018,最后一批90后也该进入大学了,而第一批90后,在朋友圈脱发了、胃坏了、离婚了……

 

也有一些在成为人生赢家的道路上领先了许多步。


前不久,湖南大学的90后副教授陈少威上了微博热搜。

吸引大家的,不光是他的颜值,还有他的简历:出生于1991年,本科就读于厦门大学,2011年获得清华大学直博资格,毕业后,被湖南大学法学院聘任为副教授。


有网友感叹,简直就是小说男主走进现实。


90后年轻教授,陈少威并不是唯一一个。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90后美女老师杨树,也曾在微博上引起大家关注。

根据公开简历,杨树不仅是首批香港博士奖学金获得者,而且在国际顶级期刊、会议上发表过数十篇论文。

 

除此之外,还有1990年的刘明侦,已经是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

再看她的简历:本科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随后在牛津大学读博。23岁时,发表在《自然》杂志的论文迅速成为其研究领域里引用量前三的文章……

 

年轻有为已经足够让人佩服,而这些集颜值和才华于一身的年轻人,更是让人羡慕。

 

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读书给人带来的深远影响。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是不一样的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19岁的小赵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本科,而父亲认为读大专没用,便让女儿和自己一起摆摊卖韭菜盒子。


父亲说:“人家本科生、研究生出来都没人用,4年花十几万,也耽误时间。”

但是,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从来都不只是那十几万。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读书能够让他们有机会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读书与美丽》中,严歌苓道:


“读书这项精神功课,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人从世俗的渴望(金钱、物质、外在的美丽等等)中解脱出来。”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让人获得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而是为了让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实与丰富起来。

 

即使在一些大家看来早已“功成名就”的明星身上,我们也能轻易看到读书对人的影响。

 

文学批评家朱大可说,李健是中国罕见的知识分子型音乐人。《我是歌手》采访拍摄到李健的家里时,大家都被他的书架震惊了。

他酷爱读书,在《我是歌手》热播后,也没有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疯狂接商演刷存在感,而是选择避开风头,一如既往地和所有音乐创作以外的事情都保持着距离。


《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读书的“无用”与“有用”》:


“所谓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让人眼界更开阔,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识,而不至于狂妄。”

 

他们清醒且有分寸,懂得自己要什么。李健说,他喜欢可控的生活,隐藏在生活里,当个旁观者。

读书为你提供更大平台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受教育不是为了站上顶峰,而是为了不跌入谷底。”


好的学校意味着好的教育资源。优秀的同龄人会激励你不断前行,丰富的校友资源为你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可能。

 

一纸文凭是许多人向上走的敲门砖。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沈祖尧在2014年的毕业典礼演讲中对学生们提出了一个期望:去过“不负此生”的生活。

 

他说:“我相信一所大学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断,更不能以他们开的汽车、住的房子来作准,而是应以它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归。


若大学课程一定要有一个实际的目的,我认为就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这种教育能给人以对自己的观点与判断的真理,给人以倡导这种观点与判断的力量。它教他客观地对待事物,教他开门见山直奔要害,教他理清混乱的思想,教他弄清复杂的而摒弃无关的。”


如果连读书的苦都吃不了,日后面对着更多困难坎坷,恐怕也无力应对。

 

年纪轻轻就当上教授、副院长的90后,必然也是为了学习付出了很大一番心血与精力的。

 

看着他们的故事、羡慕着他们的成就之时,更应该去做的是把他们当做人生的标杆,鞭策自己奋而前行。

不读书会输掉什么

作家Ann Morgan曾做过一个TED演讲,名为《不读书的人到底输了什么》。

 

人们总说,通过一个人的书橱,可以认识和了解一个人,而Ann看了自己的书橱后却发现,她的书柜里居然只有英语文化类的书籍,她认识到自己进入了文学盲区,并且为此担忧不已。

 

于是,她罗列出了196个国家的书籍清单,制定了高强度的阅读计划,通过他人的翻译帮助完成了阅读。

 

在阅读中,她受到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冲击,但思想也因此变得更加清晰。

 

她感慨:“读书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孤陋寡闻,让我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有人在网上求助,说自己很困惑,她大学毕业,在外工作。家里有个姐姐,一直在县城里,结婚生子,家庭幸福。

 

可是每次回家,她和姐姐总会在各种事情上产生分歧,尤其是对于家庭和事业的问题。

 

她说,每次她都会心平气和地跟姐姐解释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得到姐姐的理解,从来不会指责姐姐在小城市里待久了眼界狭隘。因为她觉得,读书多也不代表就能明辨是非。

 

但姐姐总是指责她读书读傻了,连个男朋友都找不到。

 

且不论她们两人谁对谁错,单就处事态度来说,已经是天差地别。

 

妹妹不指责是因为受到的教育让她能够包容和接受不同的意见,而且她懂得读书不是为了去炫耀,或者为了瞧不起别人。

 

而姐姐则只会重复毫无意义的指责。

 

其中区别只在于,读书影响的,是一个人的眼界和看待问题的态度。


不读书的人,时间和空间是被眼前的世界禁锢着的,而读书则可以让你领略不同的人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浅薄,并且时刻保持谦卑与谨慎。


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


文章来源 | 网易公开课。欢迎收藏及转发到朋友圈,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