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岁前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用这5种方法培养,会更受人喜欢

 buick5 2018-08-29

家长们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是个小宅男或小宅女,但孩子走出家门,又担心孩子不合群、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没有朋友等。那么,如何让孩子愉快地与人相处,成为人见人爱的孩子呢?

这就需要从孩子的社交能力谈起。对孩子而言,所谓的社交能力是指孩子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包括他是否能觉察他人的情绪,是否能有效的理解别人和善于和别人打交道。但我们大多数家长通常都只看到孩子的外在表现(如孩子爱不爱说话?能否和别的孩子愉快的一起玩耍?),而忽略了孩子社交能力差的原因。

6岁前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用这5种方法培养,会更受人喜欢

孩子社交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1缺乏父母的关爱

0-6岁的孩子,首先是通过和家人的互动,学习语言和与人交往的方法。如果缺乏这种互动,会让孩子在社会关系中无法处理好自他关系,只会用焦急的方法去相处,当他处理不良情绪的时候就会压抑、愤怒,就会控制不住地用肢体的暴力行为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2父母过度保护

0-3岁阶段的孩子,主要受身边养育人的影响,他会完全忠诚地、百分之百地去模仿养育人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家长的过度保护,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和家人是一体的,导致孩子无法真正从精神上独立起来,阻碍他与社会关系的互动。举个例子来说,当一个备受呵护的孩子进入幼儿园时会出现严重的不适应感,可能是胆小、机械、抗拒……都是因为孩子没有自我意识而无法与其他人事物互动。

因此,父母不仅要多关注孩子的成长,更要尊重孩子内在成长的原动力,适当地让他自己去感受周围的一切,而不是永远活在父母的保护之下。如果孩子过度依赖父母、不合群、没有朋友,家长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1父母的言传身教

孩子是在观察父母怎样做男人、做女人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如果父母都是不喜欢社交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的人,孩子极有可能无法融入到集体活动中。语言层面的说教远不如把自己调整到最好的社交状态,带孩子参与社会互动,影响他社交能力的建立

2让孩子学习与陌生人说话

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会闯祸,受人欺负,接触传染疾病,而吓唬孩子,情愿将孩子闭门独处。孩子因此变得胆小,怕见生人。孩子只有与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父母应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譬如:经常和左邻右舍打招呼;和熟悉的、性情温和的、年龄稍大几岁的小朋友一起游戏等。

6岁前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用这5种方法培养,会更受人喜欢

3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

如果孩子很喜欢在社交活动中自我表现,家长应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亲身实践社交行为并教一些社交礼节。如孩子过生日时,家长可以帮助策划一个生日会,孩子作为主人,以谦让、有礼的态度去招待小朋友。家长也可带孩子探访朋友或去其他小朋友家做客,让孩子学习做客人应有的礼貌。在各类活动中,孩子们便会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处理游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纠纷,取得良好的社交经验。

4给孩子充分的交往自由

孩子的交往对象并不是单一的,他会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选择交往对象,年龄比自己大的,学习成绩不太好的都会成为他的交往对象。父母会担心跟大孩子玩会吃亏,跟成绩差的玩会学坏,但事实上可能是:孩子跟大孩子玩耍能学习他们的交往方式;与比自己小一些的孩子交往能学会照料别人;与成绩差的孩子玩能增强自信心。

所以,请充分尊重孩子,赋予孩子自由选择小朋友的权利,家长只需在必要的情况下帮助做些参考。

5修正交往中的不当行为

孩子在交往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当行为,如欺负小朋友或者过分吝啬等。这些不当行为能使孩子认识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家长要帮助他改进不当行为,重新获得持久的友情。

另外,不要当众强迫孩子叫人,更不要训斥孩子,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产生恶性循环。一旦孩子在外人面前有大方的表现,或者有任何进步,要及时鼓励。受到鼓励而产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才能让孩子产生内驱力,促使他更加积极主动地社交。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他与生俱来的本能,这种本能能否成为一种技能,则跟后天的教育环境息息相关。尽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孩子的成功和快乐都非常有益,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也有属于他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交往方式,给他充分的交往自由,他才会有机会处理交往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更多的社交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