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清(清华幼儿英语/清华幼儿汉语),专注研究中国幼儿双语启蒙教育15年。 这篇文章从这段对话开始…… 朋友从事IT行业,平时工作很忙,晚上回家,孩子已经睡着了。虽然想给孩子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想为孩子的教育做点事情,但是总感觉力不从心。
当他向我抛来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当然想直接告诉他,来,约一下,来百人工程。虽然我知道这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最佳方案,但是对他个人来说并不是最优方案。
所以,我问了他对英语启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1.培养兴趣 2.培养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 1 培养兴趣 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兴趣,这件事情在现在这个时代变得非常简单了。幼儿对一门语言的兴趣是从有节奏感,有韵律感,重复性高的歌谣开始的,现在市面上这样的儿歌非常多,这些儿歌通常还配有视频,孩子很喜欢看,看着看着就会唱了,这时, 孩子就有了对英语的兴趣。或者给孩子报一个英文培训班,如果老师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很容易激发孩子对英语的兴趣。
2 培养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 第二个目的激发孩子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这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内驱力,其实只要把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培养起来了,孩子就会自发地想要去了解更多关于英语的内容,这个目的也是可以通过视频资源或者上英语培训班达到的。
但是,有了意识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决定孩子是否能够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或者成功学习者的关键是孩子是否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我有考清华北大的心,但是我没有这个学习能力使我具有考清华北大的实力,我还是考不上清华北大。(好心酸的比如…….)
所以自主学习意识是第一步,自主学习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仅依靠视频资源或者英语培训班很难获得。 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词儿,我们大多数人并不陌生,但是我们真的认识它么?从知道这个词汇到理解这个词汇的涵义(可能是点皮毛
做学生时,每天及时写作业,及时改错,当时我以为这就是自主学习能力。不需要老师和家长催我,我自己就可以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当老师时,我经常会用“会学习”来表扬尖子生,他们通常上课认真听讲,放学回家能按要求完成我布置的任务,考试中得到好的分数,那时我以为这就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部。
读研时,知道了自主学习能力的英文是Learner Autonomy,当时会在不同的课上反复听到老师讲到Learner Autonomy,比如在Techn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课上,老师会讲到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还有,给我们讲Research Methods课程的老师是专门研究Learner Autonomy的,所以上课时他总是有一搭无一搭地跟我们说起他最近的研究。我当时想,这事儿还用研究么?有啥可研究的?
最后终于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和Learner Autonomy有了正面交锋,不禁感叹——我,就是图样图森破本人。 自主学习能力Learner Autonomy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定义是Holec在1981年提出的“the ability to take charge of one's own learning.”
翻译过来“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掌控自己学习的能力”还常被译成“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
那一刻,我才恍然明白自己多年来对“自主学习”误会的根源在于我也把它当成了“意识”,而非是一种“能力”。
“掌控自己学习的能力”or“为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这个定义还是过于抽象,于是很多人对这项能力进行了研究和解读,我比较接受的是Fenner在2000年提出的针对自主学习能力细分出来的六项能力。 Self-setting goals 自己设定目标 自己设定的目标可大可小,比如上了小学的孩子,家长可以在每一学期开始前引导孩子制定自己在这一学期末在各学科想要达到的目标。
对于学前的孩子,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制定自己每周的阅读目标,比如一周完成多少本的阅读量,提前把这部分书籍拿出来,一周快结束的时候看看自己是否完成了自己这周的阅读目标。 Self-selecting learning strategies 自己选择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学习任何知识或者技能都有许多学习方法。举个例子,比如学习单词,可以在语境中学习单词,可以利用图像来学习,可以利用联想来学习,可以通过构词法学习单词等等。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方法都适合自己,所以学习者就要做出判断,哪些方法适合自己,哪些方法是可以帮助自己达到学习目的,从而进行选择。
对于这项技能的引导,首先我们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展示不同的学习方法,体验不同的学习方法,只有体验过后,才能知道哪些学习方法更加适合自己,方便今后自主进行选择。 Self-selecting materials 自己选择学习材料 ![]() 学习材料很好理解,比如在做英语启蒙的家长,从一开始就在帮助孩子不停地做学习材料的选择。学哪家的英语启蒙课程,读哪套分级,读哪些绘本,读哪些桥梁书,读哪些初章书……
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家长帮助孩子做主,因为孩子还不知道哪些学习材料适合自己。但是在过程中,家长可以不断渗透给孩子一些技能,帮助他今后自主进行学习材料的选择。
比如阅读选书这件事,刚开始是家长拿出适合的孩子书籍来进行亲子共读,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我们给孩子指题目,带孩子观察封面图片,作者名字,念封底信息,都是在给孩子展示如何快速了解一本书的主题和大意。 等到孩子年龄大一点,积累了一些阅读词汇后,你再带他去图书馆,他自己可以通过看题目,看封面图,看封底来了解这本书的主题和大意,是否是自己想要阅读的主题和内容,以及通过看作者名字回忆自己是否读过这个作者的书,如果读过,就会知道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作者的写作风格。
在家长不断地示范过程中,孩子逐渐拥有判断的能力,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自主选择权逐步过渡给孩子。 ![]() Self-selecting classroom activities 自主选择课堂活动 ![]() 自主选择课堂活动是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水平选择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己水平的活动。
这个问题,不完全在于孩子的选择,更多地在于老师和家长能提供什么。如果我们想要孩子拥有这种能力,首先教师要给孩子提供不同的选项。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要进行分层,有的适合初级学生参与,有的适合中级学生参与,有的适合较高水平学生参与。
在家庭英语启蒙活动中,家长要尽力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活动,让孩子先体验不同的活动很重要,还是那句话,只有先体验才有感受,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断。
在体验不同的活动过程中,其实幼儿已经在做选择了,感兴趣的并且适合自己水平的活动,孩子参与度高,孩子不喜欢或者不适合他水平的活动,他要么敷衍要么跑掉。
而这些就是孩子给家长最直接的反馈,接受这些反馈,家长就会越来越了解孩子的喜好和水平。
所以在家庭养育中,自主选择活动的能力更需要的是家长的保护,不要强迫孩子进行他不喜欢不愿意参与的活动,时间久了,他会形成一套敷衍大人的方法,也会逐渐对选择失去兴趣。 ![]() Self-assessment 自我评估 ![]() 自我评估指的是让孩子参与到对自己学习及过程的判断、评价和监控的过程中,尤其是对自己学习成就和学习结果的判断和评价,这些信息都有利于学习者进行下一步的自我反思。
在学校中,评估孩子的方式比较单一,期末考试成绩占主导。但是我们又怎么能断定一个期末考试分数不理想的孩子,没有达到自己这一学期为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呢?
所以对于上了学的孩子来说,家长在整个学期的过程当中引导孩子阶段性评估自己是否朝着自己的目标在努力,学期末结束的时候引导孩子对整个学期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哪些目标达到了,哪些没有达到。
在幼儿的家庭英语启蒙中,自我评估可以简单操作。比如之前设定了本周的阅读目标,每天可以提示孩子自己之前设定的目标,最后在本周结束的时候看是否完成。 ![]() Self-reflection 自我反思 ![]() 自我反思在我看来是自主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如果没有反思,就没有下一次的进步。
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自己设置的目标是否合适,自己选择的学习材料和策略是否适合自己,自己的学习成果……
根据自己的反思,做得好的地方保持,做得不好的地方加以改善。 ![]() 一口气看完自主学习能力的六项能力,是不是更加清楚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向?
曾经我们以为让孩子自主学习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我们把它仅仅看做是一种“意识”而这种“意识”又来源于学习者自身,所以我们觉得很难把这种“意识”灌输给孩子,或者灌输了,也不知道孩子是否真的意识到了。 ![]() 但是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而且还是一种可以后天引导和培养的能力,只要照着六个细分技能去引导和培养,孩子最终可成为自主学习者。 我很喜欢自主学习能力的定义,“掌控自己学习的能力”或“为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其中“学习”二字可以随意替换,比如“工作”、 婚姻”、“孩子的教育”,替换后就是“掌控自己工作的能力”,“为自己的婚姻负责的能力”,“为孩子的教育负责的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中的六项细分技能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应用到工作,婚姻,教育孩子上。 ![]() 为自己生活中的每一部分负责的能力,就是“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我最想让孩子们拥有的能力。 |
|
来自: chenholly1 > 《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