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朗读者》:播撒传统文化中的诗与远方

 陈宇梵 2018-08-29

批:什么叫经典?经典就是无论在何时何地,你都能从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常读常新”便是对经典最好的解释。对于经典,要反复地阅读,默读,开口读,朗读,“舒缓不迫,字字分明”,从反复地朗读中得到智慧。

本文转载自:《文艺报》

作者:谷曙光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朗读者》第二季已经华丽地落下帷幕,但广大观众仍在细细品鉴其谏果回甘般的悠长韵味。


作为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以成长经历、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嘉宾用最真挚的情感朗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与意义。


节目自然而不造作,精致而温情脉脉,春风化雨般地实现了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是多年来少有的一档叫好又叫座、精美又优雅的电视节目。


朗读者丘成桐


《朗读者》选用的朗读文本,是节目的核心环节。朗读文本与之前的访谈要有内在关联,与朗读者的气质、经历更要契合无间。一般而言,朗读文本都是或经典、或精美、或凝练的文字。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国学经典(即古代的文学、历史或哲学的传世之作)占到了一定比例。这部分内容,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相对难读难懂。


朗读者刘和平


今天的观众更贴近现代汉语写作的文章,古代的文言文形式距离今人较远。但令人欣喜的是,国学经典的朗读同样取得了良好效果,博得了观众的喜爱。


我们惊喜地看到,在某音频播放平台上,截至8月初,《朗读者》第二季的播放总量已达到3.5亿,两季节目总播放量近10亿


在经典排行榜中,最受该平台喜爱的10段朗读文本中,国学经典也榜上有名,《礼记·大学》和《牡丹亭·游园惊梦》的文本都赫然居于前十之列。这足以说明听众对国学的需求与热爱。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在用最精致、最有品位的节目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观众亲近并领略传统文化中的诗与远方。因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亦成为《朗读者》的一个重要特色,也可说是节目成功的因素之一。



著名学者朱自清在《论朗读》一书中曾表示,朗读在文艺的发展上,占着重要的位置。一直以来,中国人就很讲究吟诵歌咏。宋代大儒朱熹提倡的朗读是“舒缓不迫,字字分明”


更有学者表示,非高声朗读不能探知古代经典的雄伟之概和深远之趣。古代的诗词和文言文,因语言凝练,音节铿锵,尤其适合朗读,诗词骈文更因押韵,颇为朗朗上口。


统计前两季《朗读者》中嘉宾朗读国学经典的次数,达到7次之多:陈寒(许渊冲学生)朗读的《诗经·小雅·采薇》;王珮瑜朗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叶锦添朗读曹雪芹的《红楼梦》;薛其坤朗读曾参的《礼记·大学》;袁泉朗读汤显祖的《牡丹亭·游园惊梦》;刘和平朗读苏轼的《留侯论》;丘成桐朗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朗读者袁泉


其中,京剧坤生王珮瑜的朗读,博得满堂喝彩。王珮瑜被粉丝亲切地称为“瑜老板”,她一身素色长衫,行走大江南北,用真诚的心、专业的艺术水准身体力行地传播京剧艺术,由她朗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寄托着现代人对传统文化深沉的敬畏,其“响堂挂味”的朗读更是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与示范作用,在抑扬顿挫之间,尽显千古佳作之意蕴风采。 


清华大学薛其坤副校长朗读《礼记·大学》中的选段并不好懂,但由薛校长读来,却显得毫无隔阂。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由格物而致知,再正心而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的道理、人生的哲理,古今相通。


朗读者薛其坤


这段言约意丰的经典名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那种为成就大事业而秉持的坚韧、沉着。当代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的校长,朗读《礼记·大学》恰是十分贴切。


近年来,“初心”一词使用频繁。试问文艺创作如何才能不忘初心?文艺创作的“初心”何在?笔者认为,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文艺创作的初心首先就在于对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优秀文艺作品、风神独具的美学精神的热爱、铭记和传承。


文艺工作者最根本的任务,是打造精品与传世之作。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效益和收视率,而要致力于制作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再具体到影视作品,就是要把节目制作得既养目又养心,在追求票房和收视率的同时,又丝毫不降低作品的精神品质和艺术追求。


《朗读者》无疑实现了这一目标,并为历来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树立了一个标杆,令人敬畏。


《朗读者》的成功,离不开节目制作工作人员的用心良苦。这群可爱的电视人,以工匠精神精心打造节目。他们目标明确、用心诚挚,这在当今相对浮躁的大环境里,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留下的经典篇章历久弥新,格外值得我们细细推敲和深长思考。何谓经典?即是常读常新。


国学经典篇章代表了古代人民对于宇宙、人生的拷问和思索,对于美好生活的探求和创造。大浪淘沙,只有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才能沉淀并升华为经典。


《朗读者》作为一档电视节目,通过电视媒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其重要意义不容小觑。当今弘扬国学,需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进行导引、对接和挂钩,《朗读者》是在全新的媒体时代下播撒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样板,观众珍爱的,正是这里有传统文化中的诗与远方。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