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考霸学习方法一:将基础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大丰142 2018-08-29

北大考霸学习方法一:将基础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一、怎么做?

利用寒假把书好好看一遍,将基础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看完一个定律、定理、概念,或一节内容后,把书本合上,用自己的语言把要点写在纸上,然后打开书本对照,看看要点是不是都写全了。没有写全写对的话,再来一遍,直至写全写对为止。

注意:不要按照书本上的文字准确无误写出来,这样做太难,太累,都这么做的话根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关键是理解,然后记住要点,你在纸上写的时候只需要写上几个要点,一个要点几个字就行了(可参考我后面的做法)

学完一部分以后(比如函数),把有关联概念、性质等进行比较,写出相似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写不出来可以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写。这样的比较非常重要,能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解题的时候知道该用什么知识。

有同学会说:我没有时间!如果你数学会考成绩能达到60分,把高中数学所有的基础知识用这种方法复习一遍(用一本复习用书),3天足已(我按在校学习时间计算)。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不需要多少时间就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就像一壶水,你已经烧到八九十度了,再多烧一会儿,水就开了。

二、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要写在纸上?你平时看书,或听课以后,总感觉自己学会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让你写的话,你要么写不出来,要么写不全。让你写在纸上,你就知道看书的时候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要过脑子,要记住。像以前那样看书听课,你看十遍听十遍也写不出来。

有的同学说,我考试看到题的时候感觉不难,平时也练过类似的题,可就是不知道怎么下笔,老师讲的时候又觉得很简单,很多题离拿分就差一点点。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如地解题,必须对这些知识很熟悉,并且理解透彻。你想想看,知识模糊,不就是盲人摸象吗?怎么能正确解题呢?

三、点评与举例

其实很多学校也不重视课本基础,我们跟家长聊,好多都说孩子的课本几乎是新的。在外地,第一轮复习有老师总结的知识要点、各类教辅书,第二轮复习之后,是成车拉来的套卷。中小学的教育,逐年形成这种怪现象,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起跑线要高,越级训练,更多获取,就是最好的办法。胡东生老师对此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教辅书基本都是把考点归纳总结,形成一个个干巴巴的表格、示意图等,像个木乃伊,没有过程说明,推导过程等,中低分生确实不爱看它们,看了也不便理解记忆。但教科书(课本),像个活生生的人,生动形象,有意思,用心看一遍,就能记住很多东西。笔者当年第一轮复习快结束时,深感化学这科特别吃力,尝试了很多办法,后来发现看教科书,理解最快。为了211大学的目标,我把晚寝后“加班”的全部时间,用来看化学书,做课后的题;高中化学反复过了5遍(第1遍最慢,后面各遍越来越快),提高了50分。北师特学校的成绩,超过业内平均水平一倍还多,除了注重落实(练到位——当堂讲,当天练,当天清),抓基础已成为我们的教学理念——回归课本打地基。

那么,中低分生提高成绩靠打基础,高分生呢?下面的两个例子就是证明。

案例一、698分的清华学霸的学习感言

其实掌握了课本,一般的数学题就都可以做了。但是我们往往对“掌握”这个词理解不够。所谓“掌握”是指这些知识技巧你都烂熟于心,没有任何抵触与疑问,你脑中会浮现它们清晰的图像。课本基础而简单,但最基础的才是最重要的,最简单的才是最有力量的。做题时首先要确信自己没有概念性问题,其次才是技术性问题。而这两方面都可以在课本上找到,要学会见微知著。后面还有“再演算例题,注意每题都要总结。然后再做高考题(那些乱七八糟的辅导书不要买,都是垃圾),也要反复练习,说买了高考考的是熟练。在这个意义上,高考数学几乎是文科了”。

案例二、数学高分生的学习感言(全文很长,可在网上搜到)

作为一个在数学上天分兴趣全无,但高考能考市里第二的人,我来说说高考数学万无一失的应试方法。

我极端厌恶数学,然而每次模拟考试都能考130+,好点还能达到140+,而且复习的时候相当轻松,迟到早退从不熬夜,其实高考考的根本就不是聪明程度,考的是你会不会抓住高考游戏的本质,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高考数学的本质是什么?

首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宏观地看,高中数学究竟在考什么?

大家能不能准确、具体地回答出来?

我说的回答,不是笼统的运算能力、数学思维之类不着边际的东西,而是,现在给你一支笔一张纸,你能不能把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完完整整地列出来。高中数学考的就是这个,要不同学们以为高考题是怎么出来的。

比如,必修一,包括集合与函数,集合下面又分为集合本身和集合的函数意义。

大家对抓基础不会有任何的异议,什么是基础?真正把课本吃透。

我知道不少人觉得自己能背得公式,背得两句定义就算基础过关了,却不知道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定义是怎么推导的。要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基础!它体现了数学思想,是数学思维的经典呈现。把每一个知识搞懂,这是对点的掌握。

每一个点都搞清楚之后,把课本合上,你又能想起来多少?你顺着你想起来的每课的标题又能深入细化到多少?这是对面的掌握。

做不到90%的话,只能说同学们,你们离基础还远得很,这时候刷题没有任何意义。老老实实把数学书拿出来,先看书,点面结合的看。

边看边做题,同步的专题练习册跟着练习,有的同学说基础知识我全会,就是不会做题,你不练怎么会?建议选择难度小题型全答案详细的。有的同学一上来就练高考题模拟题,效果不好。

做不来也不用急,我高一高二压根没学,也做不来,翻书翻答案搞懂,吃饭睡觉遛弯时回忆一下就行了。这里的关键是,要在做题中印证书上看过的内容,又在书上不断弥补做题中发现的盲点,踏踏实实的,这才是应试中最保险、可靠的办法。

基础包括五本必修和若干选修,课本全部按这种方法扎实起来,还是需要大量时间和意志力的,也可以说应试的办法,大头都在这里,一旦这些基本功做好了,后面的步骤提升起来就异常迅速了。

把书全部过完之后,此时,你应该对书上的宏观脉络有了整体的把握,对细节也明白了其前因后果,还能大致知道每个知识点会出哪些题,这几个问题闭着眼睛也能轻松地回忆出来,如果能达到,就可以进阶了,要是不行,请回到上面的步骤,再扎实基础。

接下来需要准备新的东西:一本高考真题卷子(必须有详解答案)、一本笔记本。

我拿文科卷举例。

小题不说了,除了选填的最后一道两道(撑死了也就三道)比较难,前面的送分题一网打尽。要是不能做到,也请自觉返回前一个步骤,好好把基础扎实了,这个事情上,花多少时间都值得。

再看大题,第一题三角函数,第二题三角形,第三题立几,第四题数列,压轴题(圆锥曲线和导数)的前两小问,这些都是太常规的题型了。

经过前面的专题积累,下面照着真题卷子练,不会的画上圈圈,看答案搞懂,第二天再做一遍,不会再重复上面的步骤,你练完一本真题卷子,每一个考点的考法都烂熟于心(其实每个考点变去变来就五六种,无聊)。考试的时候,一挥而就一泻千里的快感会让我想起之前苦逼的看书的经历而感到热泪盈眶的,你就边做边爽即可。我以极高的速度写这几道题,也会产生变态的快感。

这样做下来,120左右是轻轻松松能拿到了。

剩下的,120分往上。才是真正需要刷题来解决的了。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