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附视频】解析《实用PNF治疗》第四讲

 郭医 2018-08-29

    临床带教时,经常有学生会说‘老师您为什么不用PNF技术?’或者是‘给我们演示一下PNF技术吧’等等的话。我就会给他们演示PNF的几个特殊技术,他们总是很惊讶的说‘这也是PNF? PNF不是螺旋对角线吗 ’其实如果把PNF比作武术的话,螺旋对角线模式是招式,而PNF的特殊技术就是功力,可见特殊技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特殊技术里的拮抗肌反转、反复牵拉、收缩-放松、保持-放松、复制。


    PNF由一系列的促进方法组成目的在于以治疗目标为背景改善身体的功能或活动。PNF技术的目标是通过对肌群的促进、抑制、増强和放松,以促进功能活动。PNF技术使用向心性收缩、离心性收缩及静态肌肉收缩的方法。这些肌肉通过收缩和适当的分级阻力及合适的促进程序组合并调整,以适应每位想者的需要。


稳定性反转

特点:在主动肌和拮抗肌交替地等张收缩时,给予足够的阻力以阻止动作的发生。指令是动态的指令(“推我的手”或“不要让我推动你”),治疗师只允许患者出现很小的运动。


目标:-改善稳定性和平衡

-增强肌力

-改善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协调

适应证:-稳定性降低

-肌无力

-患者不能做等长肌肉收缩,并且仍需要在一个方向上的阻力


描述:-治疗师给患者施加阻力,从最强的方向上开始,让患者对抗阻力,只允许有很小的动作发生,挤压或牵拉应该用于增强稳定。

-当患者充分地抵抗阻力时,治疗师把一只手移到相对方向上施加阻力

-当患者对新方向上的阻力有反应之后,治疗师的另一只手也移到新的方向上施加阻力

 

图3.4躯干的稳定性反转a穗定上部躯干;b治疗师一只手继续抵抗上部躯干,另一只手抵抗在骨盆

结合其他技术的变化:

-本技术可以从缓慢反转开始并逐步达到一个小的活动范围,直到患者稳定。

-稳定应该从强肌群开始,以促进弱肌。

-阻力可以围绕患者移动,以便使所有的肌群都得到锻炼。

节律性稳定

`特点:交替的等长收缩对抗阻力,无意产生动作。

目的:-增加主动的和被动的关节活动范围

-增强肌力

-改善稳定性和平衡

-减轻疼痛

适应证:-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疼痛,尤其是在尝试运动时

-关节不稳定

-拮抗肌群无力

-平衡能力降低

禁忌证:-节律性稳定对于小脑疾病的患者来说可能太困难了

-患者因年龄、语言困难、脑功能障碍等问题而不能听从指令

描述:-治疗师对主动肌群的等长收缩施加阻力,患者保持在这一位置,不尝试产生动作。-当患者产生同样大小的抵抗力时,缓慢增加阻力。

-当患者充分反应时,治疗师开始改变阻力转而抗阻拮抗肌的运动。当阻力改变时,治疗师和患者都不能放松(图3.5 )。

-新的阻力慢慢产生。当患者再次有充分反应时,治疗师开始改变阻力以对抗拮抗肌的运动。

-根据患者的情况,有指征时使用牵引或挤压。

-反转的重复次数视需要而定。

-使用静止的指令。“保持在这里。”“不要动。


 

3.1稳定性反转和节律性稳定之间的差别

稳定性反转

节律性稳定

等张肌肉活动

等长肌肉共同收缩,无运动产生,节律性稳定需   要向心性收缩,在闭链肌肉中可能更容易

有意产生运动

无意产生运动

指令:“保持在这里,抵抗我’’

静态指令:“静止不动,不要试图运动”

手的抓握:每次改变都改变方向。允许从身体的—处转到另一处

手的抓握:尽可能抓握双侧并缓慢改变阻力的方向

肌肉活动:从主动肌到拮抗肌,再到主动肌,再到拮抗肌

肌肉活动:主动肌和拮抗肌一起活动(可能共同收缩)

患者要控制一个方向;要一起控制两个方向太困难

患者仍然能控制两个方向


变化:-本技术应该以强肌群开始,以促进弱肌群(继发诱导)。

-稳定活动之后可对弱肌应用肌力增强技术。

-为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稳定活动之后可以让患者进行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

-为了放松,在结束本技术时可让患者放松所有的肌肉。

-为达到无痛性放松,本技术要在远离疼痛区域的肌肉上完成。


反复牵拉

起始范围的反复牵拉

特点:反复使用牵拉反射,以便在被拉长而增加张力的肌肉上诱导出主动的肌肉募集

>只让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注意不要牵拉关节结构。

目标:-促进运动的起始

-增加主动的关节活动范围

-增强肌力

-防止或减轻疲劳

-在期望的方向上引导运动

适应证 :-肌无力

-由于肌无力或强直而不能起始运动

-疲劳

-运动知觉降低

禁忌证:-关节不稳定

-疼痛

-因骨折或骨质疏松致骨骼不稳

-肌肉或肌腱损伤

描述:-拉长的肌肉张力=牵拉刺激 

-拉长的肌肉张力+拍打=牵拉反射

-治疗师给患者一个准备指令,同时在这个模式中充分拉长肌肉。要特別注意旋转。

-给予快速的“拍打”肌肉,以进一步拉长(牵拉)肌肉并诱导出牵张反射。

-在牵拉反射的同时,治疗师给患者指令,使患者随着被牵拉肌肉的牵拉反应主动用 力收缩。

-对引起的反射和主动肌肉收缩施加阻力。

变化:-本技术可以反复、无间断地进行,当肌肉收缩变弱或停止时,从运动范围的起始点开始。 

-可调整阻力,只做部分运动(加强时序)。例如,治疗师在抗阻踝关节做背屈外翻时, 阻止髋关节发生任何活动。

全范围的反复牵拉 (旧称:反复收缩) 

特点:反复使用牵拉反射,以便从肌肉收缩紧张状态诱导出主动的肌肉募集。

 图3.6通过全范围的反复牵拉:牵拉反射在活动度的起始阶段,通过全范围的反复牵拉反射


目标:-增加主动关节活动范围 

-增强肌力 

-防止或减轻疲劳 

-在期望的方向上引导运动 

-肌张力正常化 

适应证 :-肌无力 

-疲劳

-需要的运动知觉降低

禁忌证:-关节不稳定 

-疼痛

-因骨折或骨质疏松致骨豁不稳

-肌肉或肌腱损伤

描述:-治疗师对一动模式施加阻力,使所有的肌肉收缩和紧张。可以从起始牵张反射开始。

-接下来治疗师发出预备指令,使牵张反射与患者新的、加大的用力相协调。

-同时治疗师不断增加阻力以轻度拉长(牵拉)肌肉。

-抗阻这个新的、更强的肌肉收缩。

-随着患者通过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反复牵拉以加强收缩,或重定运动方向。

-在给予下一个牵拉反射之前,必须允许患者运动。

-牵拉过程中,患者不能放松或反转运动方向。

变化:-再次牵拉肌肉之前,治疗师可让患者做稳定收缩模式。“保持你的腿在这,别让我拉下来,现在向上用力提腿。”

-治疗师可抗阻一个模式的强肌的稳定收缩,同时再牵拉和抗阻弱肌(加强时序)。

收缩——放松

作者把对运动进行牵制的肌肉或保持收缩的肌肉称为“拮抗肌”,把对侧主动收缩的模式 或肌肉称为“主动肌”。

收缩-放松:直接治疗

特点:牵制肌(拮抗肌)的等张收缩施加阻力,随后放松并运动到新增加的活动范围。

目标:-增加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适应证:-被动关节活动范围降低 

描述:-治疗师或患者使关节或身体某部分活动到被动关节活动范围的末端。能进行主动运动 或抗少许阻力更好(为了取得相反神经支配正面影响)。

-治疗师让患者的牵制肌(抬抗肌)或模式进行强收缩。(作者认为收缩至少应保持5 ~ 8 秒)(图 3.7a)。

-肌链在最长位置的最大收缩将引起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复合体的结构改变(Rothwell 1994 )。

-允许出现可见的动作(最小的)以便治疗师能够确定所有期望的肌肉都在收缩,特别是旋肌。

-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后,治疗师让患者放松。

-患者和治疗师两者都放松。

-患者主动或治疗师被动地将患者关节或身体某部分置于新的受限活动范围。最好能进行主动运动,可施加阻力。

-本技术反复使用直到不能获得更大的活动范围。

-以主动肌和抬抗肌在新获得的关节活动范围内主动抗阻锻炼结束该活动。

变化:-可以让患者在不放松的情况下立即向期望的关节活动范围运动。

-可以做主动肌和拮抗肌的交替收缩(反转)。“保持臂不动,别让我把它拉向上。现在别让我把你的臂推下来。”

收缩-放松:间接治疗

描述:-该技术用主动肌收缩以取代拮抗肌。“别让我把你的臂推下去,保持向上推。”(图3.7b)

适应证:-当牵制肌收缩时太疼痛或太弱而不能产生有效的收缩时,使用间接方法。


保持——放松

作者所指的牵制肌或短缩肌为“拮抗肌”,相对的模式或肌为“主动肌”。

保持-放松:直接治疗

特点:抗阻拮抗肌(短缩肌)等长收缩,随后放松(图3.7a )。

目标:-增加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减轻疼痛 

 适应证:-被动关节活动范围缩小、

-疼痛

-患者等张收缩太强,以致治疗师无法控制 

禁忌证:-患者不能做等长收缩

描述:用于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治疗师或患者将关节或身体节段运动至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末端,或无痛的关节活动范围 末端。最好能主动运动到那里。如果这样不能引起疼痛,治疗师可给予阻力。

>如果患者的肢体在这个位置很痛,患者应该稍移出疼痛位置,直到不痛为止。

-在可能的活动范围末端,治疗师用加强的旋转让患者的牵制肌或模式(拮抗肌)进行等长收缩。(作者认为收缩应至少保持5 - 8秒)

-缓慢增加阻力。

-患者或治疗师都无意让动作出现。

-保持足够的收缩时间后,治疗师让患者放松。

-治疗师和患者逐渐放松。

-把关节或身体某部位主动或被动放置于新的受限范围。如无疼痛主动运动更好。如运 动不引起疼痛可施加阻力。

-在新的活动受限范围,重复上述所有步骤。

为了减轻疼痛 

-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

-治疗师在能引起疼痛的节段,使患者肌肉进行抗阻的等长收缩。

保持-放松:间接治疗

在用保持-放松进行间接治疗时,治疗师施加阻力于短缩的或疼痛的肌肉的协间肌,而不 迠该疼痛肌或疼痛的运动。如果这样仍引起疼痛,就抗阻相反模式的协同肌肉。

适应证:-受限的肌肉收缩时非常疼痛。

描述:-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

-治疗师抗阻远离疼痛节段协同肌的等长收缩^

-阻力逐步增大并保持在不引起疼痛的水平。

-放松中阻力缓慢减小。

变化:-该技术可以做相反模式的协同肌的收缩,在这种情况下抗阻桡侧伸腕肌和前臂旋后肌 的等长收缩。

-可以交替做等长收缩,或节律性稳定。

-如果患者不能做等长收缩,可小心地使用有控制的稳定收缩。治疗师施加的阻力及患 者的用力必须保持在无痛水平。

 

3.2收缩-放松和保持-放松之间的不同

收缩-放松

保持-放松

目的在于增加主动/被动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 ),牵拉和放松,预防损伤(体育运动)

目的在于增加被动ROM,放松.减轻疼痛.降低

痉挛

无疼痛情况,物理治疗师physiotherapist, PT)能   很好地控制

有疼痛情况,患者强于PT

收缩类型:等张,产生动作.快速。直接优于间接

收缩类型:等张,不产生动作,缓慢。直接或间接

指令:强,“推”   “拉”

指令:柔和,缓慢,“不动或保持在这”

快速放松,无疼痛的限制

放松:更慢,PT用自己的放松配合

主动运动到新的ROM

主动运动到无痛的活动范围内。如果疼痛.pr可 以帮助达到新的ROM

加强新的活动范围

如果疼痛可以接受,加强新的活动范围

 

复制


特点:一种促进功能性活动的运动学习技术。训练患者一个运动或活动的结果能发挥功能性作用 (例如体育运动)和自理活动十分重要(图3.8 )。

 

图3.8复制:患者逐步地学习完成整个活动。蓝色:由治疗师在相反方向被动地或辅助运动。红色:由 患者向功能活动范围末端方向的主动返回

目标:-训练患者运动到末端位置(结果)。

-当患者拮抗肌已经短缩受限时,治疗师必须能够评估患者需要什么技能和能力以维持主动肌的收缩。

描述:-把患者置于目标位置或活动的“末端”位置,在这里所有主动肌都是缩短的。

-患者保持那个位置,同时治疗师抗阻所有的成分。使用所有的基本程序以促进患者的 肌肉。

-让患者放松。被动地运动患者短距离地回到相反方向,然后让患者返回到“末端” 位置。

-运动的每一次重复开始于向运动的开端更进一步以增加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

-在结束时患者应该能单独完成活动或动作,不用治疗师促进和手法接触。

解析《实用PNF治疗》第四讲视频链接网址:

https://ke.qq.com/course/326487?_bid=167&_wv=3&from=androidapp&tuin=c9fca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