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读懂了这句话,聪明的父母都要求孩子去做家务了!

 六六花 2018-08-30

老子《道德经》中有句流传几千年的名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用来提醒那些好高骛远的人最合适不过了。尤其是现在许多父母长辈,对孩子呵护有加,从小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要说在外面,在家里从没干过一件家务,甚至有的长大成人了还要父母给自己洗衣服。

往往这样的孩子,都是嘴上的英雄,谈理想、谈梦想、谈追求是一套一套的,可是让他去做一件具体的事情确实麻绳拎豆腐——提不起来。


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是许多家庭培养孩子的通病。殊不知,一件具体的小事都不愿干,怎么能干大事?正如老子所讲,毫末虽然不起眼,可是合抱之木也是从毫末生长而成,一粒土微不足道,可是,九层之台也是无数个土粒组成!

汉朝时有个人就是险些被好高骛远埋没了自己。

《后汉书》记载了一个叫陈藩的人,他留给我们的故事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天下者,须从扫一屋开始,就是陈藩留给后人的深刻道理。


陈藩从小就人小志向大,目标非常明确要以天下为己任,做一番事业出来。他刻苦读书,一门心思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连他自己的房间脏乱差,也无动于衷,顾不上收拾。

有一天,他家的一个朋友来拜访。陈藩的这位叔叔看到他的房间如此惨不忍睹,特别诧异,就问房间脏成这个样子,为什么不打扫?陈藩掷地有声的回他一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陈藩这位叔叔看他小小年纪有此鲲鹏之志,觉得“孺子可教”,但是,又知道他连自己的房间都不愿打扫,这样下去,陈藩只会沦落到事事只会纸上谈兵的结果,日后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的。

于是叔叔教导陈藩:“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告诉陈藩:娃子,眼高手低,嘴巴功夫了得,可是治国平天下也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事情,你小小年纪都不愿意打扫自己的房间,你眼中的那些大事可比这琐碎具体的多,你更干不了的。

经过叔叔的这番点拨,陈藩恍然大悟,明白了再大的事业也要从一个一个小事做起,于是,他就从打扫房间、做家务开始干起,最终成了一番事业。


固然,燕雀不知鸿鹄之志。具有远大理想抱负是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具有的一种良好品格,但是,在培养孩子鸿鹄之志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古训。

志存高远,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远大宏图,要一笔一笔描绘。用老子这句话告诉孩子:小事不干,怎么干大事?欲成大事者,永远都是从毫末开始,永远都是在脚踏实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