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骨疽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18-08-30
            疽之生于筋骨部位的称为附骨疽。多因风寒湿阻于筋骨,气血凝滞而成。其症初起见寒热往来,继则筋骨疼痛,表面不红不热,但痛如锥刺,不能屈伸转动,久则寒郁化热,腐肉成脓,而外形仍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溃后稀脓淋沥不尽,不易收口,易形成瘘管和死骨,待死骨脱出后,才能逐渐愈合,类于化脓性骨髓炎。

    凡毒气深沉,结聚于骨而发生的深部脓疡叫做附骨疽,又称骨痈、贴骨痈。因溃后常脱出败骨,故又有多骨疽、朽骨疽、咬骨疽之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化骨髓炎。
    1、好发于儿童,以10岁以下的男孩更为多见。
    2、发病部位以胫骨为最多,其次是股骨、肱骨、桡骨等长骨。有疔疮或损伤病史。
    3、初起即有寒战高热,溲赤口干,患肢疼痛彻骨,1~2日内即不能活动,继则皮肤微红微热,胖肿骨胀。成脓约在得病后1~3月左右,身热持续不退,色红胖肿,骨胀明显。溃后脓出初稠后薄,淋漓不尽,不易收口而成漏管。患部可摸到骨骼粗大,高低不平,以药线探之,常可触到粗糙的死骨,日后必待死骨脱出方能愈合。
    4、患肢活动功能一般影响不大。
    5、发病2周后X线摄片检查,显示骨影模糊或骨破坏。发病4周后才能发现死骨。
    6、本病需与流注、髋关节流痰相鉴别。流注患处皮色不变,漫肿疼痛,为多发性,位于肌肉深部,常此处未愈,他处又起,溃后不损伤筋骨。流痰好发于骨关节间,初起局部和全身症状均不明显,化脓久在得病后半年至1年以上,溃后脓水清稀,且夹有败絮状物质,愈后往往形成残废。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