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彩图经典版 | 大脑半球和大脑皮质解剖 ATLAS

 桃气淘 2018-08-30

既往回顾



图13.1 大脑半球侧面的主要脑回和脑沟。


〓〓大脑半球由胚胎期端脑发育而来,是前脑最大的部分,在人类最为发达。大脑半球表面是一层灰质,即大脑皮质。大脑皮质高度折叠形成复杂的嵴(脑回,gyri,单数为gyrus)和沟(脑沟,sulci,单数为sulcus)。这种结构增加了大脑皮质的表面积,脑沟深处的脑表面积约占70%(图13.1和图13.2)。脑皮质以下的传入或传出纤维形成大面积白质。图13.2至图13.12显示了脑的连续冠状切面。在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之间穿行有大量神经纤维,它们在大脑半球的深部被压缩为扁阔的纤维板,称为内囊(图13.4至图13.11;在图1.27上也可以看到)。在内囊和皮质之间,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形成扇样的冠状辐射。冠状辐射的深面埋藏有核团,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尾状核、豆状核和苍白球,总称为“基底神经节”或“纹状体”(图13.3至图13.15)。2个大脑半球内各有1个大的C形腔,即侧脑室,是脑室系统(第6章)的一部分。


图13.2 大脑半球的中间矢状面,显示主要脑回和脑沟。脑干和小脑已被移除以显示颞叶的内下部。


图13.3 大脑半球的冠状切面。



图13.4 大脑半球的冠状切面。


图13.5 大脑半球的冠状切面。


〓〓2个大脑半球被1个深的大脑纵裂分开,内有大脑镰。2个半球在纵裂深处被一大块走行于两侧大脑皮质之间的联络纤维所连接,称为胼胝体(图13.2至图13.15;也见图13.22,图13.23和图13.24)。


大脑半球的回、沟和叶                 

〓〓位于大脑皮质表面不同区域的回和沟组成大脑皮质4个叶,即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它们的局部解剖学特征和功能特点将在后面详细介绍。大脑半球外侧面最明显、最深的裂缝是外侧裂(图13.1),分隔下面的颞叶与上面的顶叶和额叶。外侧裂深处有1个皮质区,叫做岛叶(图13.6至图13.14)。额叶、顶叶和颞叶覆盖岛叶的部分叫做岛盖。在大脑半球外侧可观察到从纵裂到外侧裂之间有一条连续的脑沟,是中央沟,分隔额叶和顶叶(图13.1和图13.16)。中央沟向半球内侧面的大脑纵裂延伸一段距离(图13.2和图13.16)。


图13.6 大脑半球的冠状切面。


图13.7 大脑半球的冠状切面。


〓〓中央沟之前的所有部分是额叶。中央沟之前紧邻一长条与其平行的中央前回,是第一运动皮质。中央前回之前的其余额叶部分迂曲,形成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图13.1)。


〓〓中央沟之后、外侧裂之上,是顶叶。顶叶的最前部是中央后回,是第一躯体感觉皮质。中央后回向后的半球的外侧面的顶间沟将顶叶分为上部和下部顶叶(图13.1和图13.16)。


图13.16 大脑皮质的主要功能区。(A)左侧大脑半球的外侧面观;(B)右侧大脑半球矢状切内侧面观。


〓〓顶叶与其后部的枕叶之间在大脑半球外侧面没有单独的脑沟进行分界,但是在大脑半球内侧面可见顶-枕沟将两者分开(图13.2和图13.16)。枕叶外侧面无明显标志,但其内侧面可见明显的距状裂,标记出第一视觉皮质的位置(图13.2和图13.16)。


〓〓颞叶位于外侧裂下面,向后与顶叶和枕叶相融合。颞叶在外侧面分为3个与外侧裂平行的脑回: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颞上回包含第一听觉皮质。该功能区的大部分位于外侧裂深面的脑回上部,即颞横回或Heschl脑回,对听觉进行精确定位(图13.17)。


〓〓在大脑半球内侧面,额叶、顶叶和颞叶各有一部分共同组成边缘系统。扣带回环绕胼胝体,并与之平行。扣带沟分隔扣带回与大脑半球其他部分。


〓〓扣带沟将扣带回(图13.2和图13.16)同大脑半球的其他部分分隔开来。扣带回向后下方延续,经胼胝体后部或压部,与颞叶的海马旁回相延续。在颞叶内,海马位于海马旁回的深部(图13.8至图13.12)。该结构由颞叶下内侧部卷曲而形成。扣带回、海马旁回和海马有时也被称为大脑半球的边缘叶。


图13.8 大脑半球的冠状切面。


图13.9 大脑半球的冠状切面。


图13.10 大脑半球的冠状切面。


图13.11 大脑半球的冠状切面。


图13.12 大脑半球的冠状切面。


图13.13 大脑在体水平位磁共振成像(由英国曼彻斯特市曼彻斯特大学Wolfson分子影像中心的A. Jackson 教授提供)。


图13.14 大脑半球的水平切面。


图13.15 大脑的在体冠状位磁共振成像(由英国曼彻斯特市曼彻斯特大学Wolfson分子影像中心的A. Jackson 教授提供)。


大脑半球的回、沟和叶

■大脑半球由以下部分组成:

■浅层皮质迂曲形成脑沟和脑回。

■深层是白质,由大脑皮质的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组成。

■深部有核团,即基底神经节。

■两侧大脑半球被大脑纵裂分开又被胼胝体连接起来。

■依据其表面形态,每侧大脑半球均被分为4个叶(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外侧裂、中央沟和顶枕沟是叶与叶之间分界的主要标志。

局灶性脑组织损伤

〓〓脑卒中或肿瘤引起的局灶性脑组织损伤,会产生3种症状:

〓〓1.局灶性癫痫发作。大脑皮质的部分神经元反复放电,持续一小段时间。患者出现突然地异常动作,或异常感觉(单纯部分性癫痫发作),或短暂的感知、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局灶性癫痫发作可引起广泛性癫痫发作(如强直-阵挛性发作)。

〓〓2.感觉/运动受损。通过临床神经病学检查可以观察到感觉或运动功能受损。

〓〓3.精神损伤。通过心理学评估,可以检测到患者语言、感知和记忆等精神活动受损。


〓〓如果局灶性损伤是占位性的,常会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图5.2)

〓〓一侧大脑半球的损伤会导致精神障碍(例如失语症),对侧出现痉挛性偏瘫、反射亢进和趾展反应(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以及对侧偏身感觉缺失(图13.18)。内囊处的血管损伤,如梗死或出血,常会导致这种症状急速发展,称为中风。


图13.18 一侧大脑半球损伤。


大脑皮质                                  

组织结构

〓〓大脑皮质形成大脑半球的表面,由几毫米厚的神经元胞体、树突以及突触组成。在20世纪早期,瑞典解剖学家Brodmann基于大脑的组织学特征建立了一个以数字为编号的细胞构筑图。尽管这一分区方法因为缺少功能学意义而逐渐被取代,但在某些情况下,Brodmann分区与皮质的功能分区仍然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因此,Brodmann分区仍被保留并用来描述脑区。


〓〓大脑皮质进化最先与嗅觉功能相关。皮质发生最古老的部分(被称为古皮质和旧皮质),例如海马和部分颞叶,在进化过程中仍旧保持着与嗅觉功能的联系,并且具有原始的三层细胞构筑特征。这些区域参与行为的情感部分以及记忆功能。这些古皮质与部分皮质特定皮质下核团组成了边缘系统(第16章)。大部分大脑皮质在种系发生上出现晚,被称为新皮质。尽管其细胞构筑存在差异,其总体上均遵循六层细胞构筑模式(图13.19)。


图13.19 大脑皮质的组织学结构(引自Mitchell,G A G and Patternson,E L. Basic anatomy. London: Livingstone; 1954. Courtesy of Churchill Livingstone)。


〓〓■第一层,最表层,包含少量神经细胞胞体和大量的树突和轴突形成的突触。

〓〓■第二层包含许多小型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组成了皮质间的连接。

〓〓■第三层包含形成连接纤维和联络纤维的中型神经元。

〓〓■第四层是丘脑特异性核团传入神经的终止处。

〓〓■第五层是投射到皮质下结构的起点,皮质下结构包括基底神经节、丘脑、脑干和脊髓。在额叶的第一运动皮质包含巨型Betz细胞,这些细胞的投射纤维形成锥体束。

〓〓■第六层也包含连接神经元和投射神经元。


功能组成

〓〓大脑皮质形成意识、思维、记忆和智能。大脑皮质是所有感觉神经纤维上传的最终部位(多数通过丘脑),在大脑皮质,感觉信息被感知,然后根据既往经验对这些信息进行翻译。大脑皮质是运动功能的最高中枢。动作在这里形成并发起。

〓〓■大脑皮质的后部通过顶叶的第一躯体感觉区(躯体感觉)、枕叶(视觉)和颞叶(听觉)接受从外界传来的信息。

〓〓■在顶叶、枕叶、颞叶相邻处,通过触、看和听信息的处理,皮质能够特异性感知物体。该相邻区皮质称为联络皮质,在对环境的多维识别和空间识别方面起重要作用。

〓〓■大脑半球的内侧部分(边缘系统)可以存储和提取在半球后部区域中处理的信息。

〓〓■大脑半球的前部(额叶)参与运动的组织(第一运动区;前运动区及补充运动区)以及对长时间复杂运动行为进行策略指导(前额叶区)。

〓〓■大多数人的左大脑半球的额叶、顶叶和颞叶的联络皮质负责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具有语言优势。

〓〓图1.46概括了大脑半球的功能定位。


额叶

〓〓额叶位于中央沟之前。紧靠中央沟并与之平行的是中央前回,是第一运动皮质(图13.1,图13.2和图13.16),与Brodmann 4区相关。中央前回皮质中,身体的代表区与对侧身体部位呈现一一对应模式(图13.20),但是身体的皮质代表区与身体部位相反,头区在外侧裂的上方中央前回的最下部,在头区向上皮质区依次代表手指、手、手臂、肩和躯干。下肢代表区位于胼胝体的上方大脑皮质的内侧面。皮质躯体代表区的范围与躯体部位的大小不成比例,而与动作执行的精确程度成比例。因此,咽、舌、面部和手指的代表区面积相对较大。

图13.20 大脑半球的冠状切面示意图,显示对侧身体在运动和感觉皮质上的躯体代表区。


〓〓刺激第一躯体运动皮质可引起对侧身体的独立肌群收缩。该皮质的功能是控制随意和熟练运动,有时也被称为分级运动;30%的皮质脊髓束(锥体束)和皮质脑干束起自第一躯体运动皮质,其中大约3%起自巨大的锥体(Betz神经元)。第一躯体运动皮质接收的皮质下传入主要来自丘脑腹后外侧核(见图12.6),后者主要接收来自小脑齿状核和基底神经节苍白球的传入。


〓〓位于第一躯体运动皮质前方的是前运动皮质(Brodmann 6区)(图13.16)。在大脑半球的外侧面,该区包括额上回、额中回以及额下回的后部。在大脑半球的内侧面,该区包括补充运动皮质。同初级躯体运动皮质类似的是,前运动皮质也存在躯体代表区,但不同的是,该部位代表双侧躯体。


〓〓同第一运动皮质相比,刺激前运动皮质引起的运动较广泛,常引起功能相关的肌群协同运动。刺激补充运动皮质引起的运动为维持姿势,有躯干肌以及近端肌。前运动皮质参与运动的决策和准备以及姿势的控制。前运动皮质主要通过短的联络纤维与第一躯体运动皮质相联系而发挥作用,也可通过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发挥作用。尽管30%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起自前运动皮质,但同初级躯体运动皮质不同的是,前运动皮质中并没有巨大的Betz细胞。前运动皮质以及补充运动皮质的主要皮质下传入来自丘脑的腹前核,此外,还接收来自苍白球以及黑质的传入。


〓〓在大脑半球的外侧面,前运动皮质的前面还有两个重要的脑区。一个是额眼动区(Brodmann 8区)位于额中回,该区域控制眼球扫视时的随意共轭运动,单侧损伤可导致共轭运动偏向损伤侧。另一个是运动性语言中枢,又称为(Brodmann 44、45区)位于优势半球(常为左侧)的额下回。 该区域与其他与语言相关的同侧颞叶、顶叶以及枕叶皮质有重要联系。


左侧额叶损伤

〓〓左侧额叶损伤可导致:

■局灶性癫痫。对侧肢体的阵发性抽搐被称为“单纯运动性癫痫”或“Jacksonian癫痫”。

■感觉/运动损伤。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对侧肢体或面部出现上运动神经元征(对侧偏瘫)。

■高级脑功能损伤。说话费劲而不清晰,说话较短且用词错误[语言错乱(失语症)。复述单词受影响而理解力未受影响,被称为Broca失语。也可影响阅读和写作(失读症和失写症)。


〓〓前运动皮质前方的广泛区域为前额叶皮质。其通过长的联络纤维与顶叶、颞叶以及枕叶之间具有丰富的联系。其皮质下传入主要来自丘脑背内侧核和前核。前额叶皮质参与认知的高级功能,包括智力、判断、预测以及行为规划。

 


顶叶

〓〓顶叶位于额叶的后方,其后方是枕叶,下方是颞叶。顶叶的最前端是与中央沟平行的中央后回(图13.1,13.2和图13.16)。中央后回是第一躯体感觉皮质(Brodmann 1、2和3区),是丘脑皮质神经元的终止部位,包含一般感觉传导路中的第三级神经元,是感觉信息向意识水平传递的最后一站。向感觉皮质投射的丘脑神经元主要位于腹后外侧核,这些核团接受来自内侧丘系(精细触觉和本体觉)、脊髓丘系(粗触觉和压觉)、脊髓丘脑束(痛觉和温度觉)以及三叉丘系(头面部一般感觉)。同额叶第一躯体运动皮质类似的是,躯体感觉皮质的投射特点亦为左右交叉、上下颠倒的躯体定位模式。


〓〓同样,该皮质躯体代表区的范围与躯体部位的大小不成比例,而与神经纤维的丰富程度成比例。因此,咽、舌、面部、嘴唇和手的手掌面以及手指的代表区面积相对较大。与嘴代表区相邻的是负责味觉形成的区域。


〓〓位于第一躯体感觉皮质后方的顶叶为顶叶表面皮质联络皮质。顶上小叶负责一般感觉信息的解读和对侧躯体的意识性感知。此处损伤会影响对传入感觉的解读和理解,并可能导致患者忽视自己的对侧躯体。顶下小叶分别与第一躯体感觉皮质、枕叶的视觉联络皮质以及颞叶的听觉联络皮质相联系,在优势半球中还与语言功能相关。


顶叶损伤

左侧顶叶损伤导致:

■局灶性癫痫——对侧躯体阵发性异常感觉(感觉性癫痫)。

■感觉/运动损伤——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下部视野缺失。

■高级脑功能损伤——无法命名物体(称名不能)并丧失读写能力,即无法阅读(失读症),无法书写(失写症),以及无法计算(失算症)。

右侧顶叶受损导致:

■局灶性癫痫——对侧躯体阵发性感觉障碍(单纯感觉性癫痫)。

■感觉/运动损伤——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下部视野缺失。

■高级功能损伤——因空间定向障碍导致的无法复制和构建设计(空间性失用症)。



颞叶

〓〓颞叶的外侧面被分为与外侧裂相平行的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第一听觉皮质(Brodmann 41、42区)位于颞上回。该功能区的大部分位于颞上回的上缘,通常掩藏在外侧裂中。颞横回或Heschl脑沟标注了其精确的位置(图13.17)。


图13.17 左侧大脑半球的上外侧面观。去除额叶和顶叶组成的脑盖以显示颞横回(Heschl脑回)以及岛叶。


〓〓第一听觉皮质负责声音的意识性感知,在该区域内,有一蜗管的区域代表区。第一听觉皮质从丘脑的内侧膝状体接受信息,上行的传递声音的纤维在从脑干到内侧膝状体的走形过程中有部分交叉(第10章)。因此,在皮质水平,听觉器官的代表区双侧分布,单侧第一听觉皮质的损伤只会导致双耳的部分失聪。听觉信息在位于第一听觉皮质附近的听觉联络皮质中进一步加工和解读。在优势半球中,该区域叫做Wernicke区,其对理解语言十分重要,并且与大脑的其他语言功能区有着重要的联系。


〓〓前庭系统在皮质的代表区位置还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其位于第一听觉皮质前方的颞上回或在顶下小叶中。


〓〓颞叶的下内侧部向内卷曲形成海马。该结构位于侧脑室下角的底部,海马旁回的深部(图13.8至图13.12以及图13.16)。作为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海马的主要功能与行为和情感记忆有关。在海马前端附近的颞极侧有一团皮质下灰质,即杏仁核,也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杏仁核以及附近的其他中下部颞叶皮质接收来自嗅束的信息并负责嗅觉的感知鉴别。


左侧颞叶损伤

左侧颞叶损伤导致:

■局灶性癫痫——无反应(瘫痪)、无目的性动作(自动症)、嗅觉和复杂的幻视和幻听症状以及情绪和记忆障碍(似曾相识症)的阵发性发作。这些被称为复杂局灶性癫痫发作。

■感觉/运动损伤——对侧上部视野缺失。

■高级脑功能损伤——语言流利、急促,但存在语病(言语错乱),并且无法被他人所理解。觅词困难、复述困难、理解力缺失明显,被称为Wernicke失语症。


枕叶

〓〓深的顶枕沟枕叶位于顶叶和颞叶的后面。脑半球内侧面是枕叶和颞叶的分界线。内侧面的距状沟标示出了第一视觉皮质的位置(Brodmann 17区;图13.16),该区域的功能是视觉感知。第一视觉皮质位于紧靠距状沟上侧和下侧的脑回,其大部分区域隐藏在距状沟中。该区域通过内囊的视辐射接收来自丘脑外侧膝状体的纤维。颞侧视野的代表区位于对侧半球的第一视觉皮质中。上半部视野的代表区位于距状裂的下侧脑回,而下半部的视野位于距状裂的上侧脑回。枕叶的其余部分组成了视觉联络皮质。该区域与视觉图像的解读有关。第一视觉皮质的损伤会导致与代表区联络的视野的部分偏盲,而视觉相关皮质的损伤导致视觉的理解和辨认缺失。第15章中将详细阐述视觉系统。



枕叶损伤

枕叶损伤导致:

■局灶性癫痫——幻视的阵发性发作,简单而未成形的幻视图像是光线或色彩(单纯部分性癫痫发作)。

■感觉/神经损伤——对侧视野缺失(对侧的同向性偏盲)。双侧枕叶损伤导致皮质性失明,而患者通常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安东综合征)。双侧枕叶的部分损伤不会影响基本视觉,但会丧失辨认和描述物体的能力(统觉性视觉失认症)。


大脑半球的语言区

〓〓特定的高级功能主要甚至只由一侧的大脑半球完成,这个半球通常被称为功能优势半球。大部分人的左侧大脑半球主管语言和数学能力;而右侧大脑半球则擅长空间想象和音乐能力。大脑优势半球在出生后的几年内逐渐形成,在形成过程中,双侧半球都具有语言功能,如果一侧半球受到损伤,其可被大脑发育中的可塑性所代偿,因此,孩子可以学会正常说话。但几年之后,优势半球的损伤,除了引起其他半球损伤症状外,往往会造成语言功能的丧失。

〓〓语言中枢位于大脑半球外侧裂的周围。额叶Broca区位于额下回的后部,紧邻着头和颈的皮质运动区。该区域与语言的表达有关(发音)。颞叶听觉联络皮质或称为Wernicke区,负责对口语的理解。

〓〓颞叶和顶叶的相邻区的顶后小叶的角回和缘上回,为听觉和视觉联络区域,在命名、阅读、书写和计算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脑皮质

■中央前回是大脑皮质的第一运动皮质,位于额叶,紧靠中央沟前方。在其前方有前运动皮质和联络运动皮质,左侧半球中有Broca区(运动语言区)。前额叶皮质与复杂的认知功能有关。

■中央后回是大脑皮质中的第一躯体感觉皮质,位于顶叶,紧靠中央沟后方,接收来自丘脑腹后侧的传入信息。腹后核是脊髓丘脑束、三叉丘脑束以及内侧丘系的终点。感觉联络皮质位于中央后回的后方,负责一般感觉的解读。

■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颞横回在颞上回上面的(Heschl脑沟)第一听觉皮质的位置,只是接收来自丘脑内侧膝状体的传入信息。听觉联络皮质紧邻第一听觉皮质,左脑Wernicke区负责听觉信息的解读。

■枕叶位于大脑半球后部。内侧面的距状裂是第一视觉皮质,枕叶接收来自丘脑外侧膝状体的传入信息。其余的枕叶组成视觉联络皮质,负责视觉信息的解读。



大脑半球的白质                         

〓〓皮质下有大量的神经纤维。这些纤维包括皮质上行和下行纤维,根据其起点和终点不同,分为三类:

〓〓1.联络纤维,连接同侧大脑半球内的皮质区。

〓〓2.连合纤维,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区。

〓〓3.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如丘脑、纹状体、脑干和脊髓等皮质下结构。

联络纤维

〓〓有些联络纤维(图13.22和图13.23)很短,形成脑沟下方的弓形纤维,连接邻近皮质(U纤维)。有些联络纤维长,可以穿越白质连接远隔的皮质。顶叶、颞叶和枕叶的第一感觉区通过长的联络纤维与大脑皮质的联络区建立联系。反之亦然。


图13.22 投射于正中矢状面的大脑半球的主要联络纤维和连合纤维。

图13.23 从上方移除了胼胝体的大脑解剖标本。


〓〓大脑上纵束连接额叶和枕叶。弓状束是该束的一个分支,连接额叶和颞叶的脑回,对语言功能极其重要。

〓〓大脑下纵束连接颞叶和枕叶,对视觉辨认十分重要。

〓〓钩状束连接额叶前部和下部与颞回,对行为调控十分重要。扣带位于扣带回和胼胝体之间,将额叶、颞叶同海马旁回以及邻近的颞回联系起来。


联络性失认症

〓〓大脑损伤,例如,由一氧化碳中毒,会损坏双侧的大脑下纵束。在这样的病例中,患者具有完整的基础视觉,能够描述和匹配物体或人脸,但是无法辨别物体的特征(物体失认症),或者无法辨认是谁的脸(面孔失认症)。


连合纤维

〓〓大脑半球间的连合纤维主要是胼胝体、前连合和海马连合(或穹隆连合)(图13.21-13.25)。胼胝体跨越双侧大脑半球,连接除颞叶外的新皮质(颞叶有其他连接,如前连合)。胼胝体的主体从吻侧延续到尾侧,分别被称为胼胝体吻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和胼胝体压部。在前后位上,胼胝体比大脑半球稍短一些;因此,连接额极或枕极的胼胝体纤维分别向前或向后弯曲形成前钳或后钳。胼胝体压部连接枕叶皮质,参与视觉功能。


图13.21 大脑半球的冠状切面。该图显示了主要的联络、连合和投射。


胼胝体损伤

〓〓胼胝体切开术可缓解慢性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术后,这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比较正常。但当对这些“裂脑人”进行心理学测试时,其两侧半球显示分裂的活动。例如,当左侧视野的视觉信息到达右侧非优势大脑半球时,该信息不引起语言反应,患者无法对物体进行命名或读出单词。

〓〓脑卒中或肿瘤引起的胼胝体压部损伤会导致失读症后部失联综合征,不伴有失写症。这些患者可以毫无困难地说话和写字,但无法看懂书写的材料(失读症)。原因可能是切断了右侧半球视觉处理区与左侧优势半球语言区间的联系。


〓〓前连合在穹隆前柱的前方横行穿过,连接两侧的颞下回、颞中回以及嗅区。

〓〓海马连合由连接两侧穹隆后柱的横向纤维组成。


投射纤维

〓〓投射纤维(图13.24)包括将冲动传入大脑的传入纤维和将冲动传出大脑的传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神经纤维以及从大脑皮质传出的神经纤维在大脑半球内形成了一个广阔的辐射状结构,称为放射冠。在大脑半球深部,这些纤维被压缩形成致密的板状结构,称为内囊。内囊的内侧是丘脑和尾状核,外侧是豆状核。内囊成角状张开,可分为前肢、膝部、后肢和豆核后部(图13.25,亦可见图1.27)。

图13.24 弥漫张量成像纤维束追踪重建穿过内囊的投射纤维。该技术通过检测沿轴突弥漫的水分子,重建其在人脑中的轨迹(由英国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Marco Catani博士提供)。

图13.25 大脑半球水平切面显示内囊的分部。


〓〓前肢包括连接丘脑背内侧核和前额叶皮质的纤维,以及投射到脑桥基底部桥核的额桥束。

〓〓后肢包括皮质延髓束和皮质脊髓束的运动纤维。还包括从丘脑腹后核投射到初级躯体感觉皮质的丘脑皮质束,以及从丘脑腹前核和腹外侧核到额叶运动区的投射。

〓〓后肢的后方是内囊的豆核后部,由视辐射和听辐射组成,后者为从丘脑内、外侧膝状体分别传递到视皮质和听皮质的纤维。视觉丘脑皮质束(也被称为膝状体距状裂束)绕过侧脑室,投射到视皮质(图15.6)。来自下半侧视野的纤维投射到视皮质的上侧(在距状裂上部),顶叶的损伤可导致其受损。来自上半侧视野的纤维绕过侧脑室后角的前方到达视皮质(Meyer襻),颞叶的损伤可受损。


大脑半球的白质

■根据起始和终止部位对皮质下白质神经纤维进行分类。

■联络纤维连接同侧大脑半球的皮质。重要的联络纤维有:上纵束、弓状束、下纵束和钩状束。

■连合纤维连接两侧大脑半球间的相关皮质。主要的连合纤维是胼胝体。

■投射纤维走行在大脑皮质和多个皮质下结构之间,形成放射冠和内囊。其中重要的投射纤维是皮质脊髓束、皮质延髓束和丘脑皮质投射。


本文节选自 第5版《神经解剖学彩色图解教程》中译本--神经解剖界世界名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