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甘、微苦,性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主治肺热咳嗽,胸痹,结胸,消渴,便秘,痈肿疮毒。 相关配伍1、治干咳无痰:熟瓜蒌捣烂绞汁,入蜜等分,加白矾一钱熬膏,频含咽汁。(《纲目》引《简便单方》) 2、治肺痿咳血不止:栝楼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为末。每服一捻,以猪肺一片切薄,掺末入内,炙熟,冷嚼咽之,日二服。(《圣济总录》) 3、治痰饮胸膈痞满:用大栝楼(洗净,捶碎)、半夏(汤浸七次,锉)。俱焙干为末,用洗栝楼水熬成膏,研为丸,如梧桐子大,生姜汤下二十丸。(《卫生易简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便溏及寒痰、湿痰者慎服。反乌头。 1、《本草经集注》:“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 2、《本经逢原》:“脾胃虚及呕吐自利者不可用。”
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具有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2、抗溃疡作用。 3、抗菌作用。 4、抗癌作用。 5、抗衰老作用。 现代应用1、解心痛片: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绞痛。 2、治疗冠心病。 相关论述论栝楼效在于苦而不在于甘:王剑宾:“李氏以成无己有苦寒以泻热之说,谓为不尝其味,随文附会。不知即使用实,亦包括皮、瓤、仁在内,三者并不皆甘,不能以甘字概之。仁之所以能润肺燥,亦为散湿利气之效,与麻子仁之散湿同一作用。非以其甘润而能治肺燥也。故涤痰结,利咽喉,止消渴,利大肠,消痈肿疮毒,皆为燥湿清热之效,其效在于苦,而不在于甘。”(《国药诠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