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永霞教授:正确认识早搏,早干预!

 云卷云舒5mqd5j 2018-08-3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压力增大,早搏的发生率逐渐增大。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永霞教授:正确认识早搏,早干预!

近段时间,越来越多人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王永霞教授咨询早搏的相关问题。

于是,王教授就梳理了一些早搏的相关知识分享给大家。

什么是早搏

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常见的心律失常,说白了,就是心脏的早跳。

根据早搏起源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房性、室性和结性。其中以室性早搏常见,其次是房性,结性较少见。

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早搏亦可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洋地黄或锑剂中毒;血钾过低;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

早搏的症状有哪些?

早搏的症状主要为心悸、心脏“停跳”感,次数过多时会自觉“心跳很乱”,还会有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昏、乏力、脉搏有间歇等。

此外,早搏的症状与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不少患者的很多症状是由于对早搏不正确的理解和恐惧、焦虑等情绪所致。

需要注意的是:早搏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而且很有可能会是快速性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先兆。

早搏的原因是什么?

生活问题:过劳、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多吸烟或饮酒、浓茶和咖啡等,亦可无明显诱因。

心脏疾患: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常发生早搏,合并心衰时更易发生,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药物所致:某些药物(如洋地黄)毒性作用、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调、慢性病灶(如扁桃体炎、胆囊炎等)等心外因素也是引起早搏的常见病因。

早搏 ≠ 心脏病

在生活中,很多人出现早搏就十分担心是心脏问题,其实早搏并不意味着都是心脏病。

一般健康的人,都会偶尔发生早搏,也称作良性早搏。这种早搏一般与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有关,包括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抑郁、过度疲劳、吸烟、喝咖啡、饮酒等等,大家不必紧张,可不必治疗。

倘若经常发现自己有早搏,并伴有心慌、胸闷、恶心、咳嗽、头昏等明显症状,应当去医院检查看看。

值得注意的是,早搏和症状并不直接相关是否严重,必须根据医院检查情况而定。

早搏怎么治疗?

正常人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的偶发早搏可不治疗。平时可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缓解症状,平时注意劳逸结合、不吸烟、不喝酒、少喝浓茶及咖啡、不乱嗑药或吃药,此类早搏的预后良好。

若仍有不适选择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而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有其他原因导致的频发早搏,宜尽快就诊明确早搏的病因和诱因,给予相应药物或射频消融手术治疗。

出现早搏一定要重视起来,尤其是心脏病患者,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危害。

专家简介: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永霞教授:正确认识早搏,早干预!

王永霞,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内科一病区主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高血压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络病分会常委。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慌、胸闷胸痛、眩晕、失眠等各种内科疑难杂症及冠心病、心衰、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10余项,获得科技奖励6项,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