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烝

 道2和 2018-08-30

《周礼》:“以烝,冬享先王。”这个“烝”字本为会意字。甲骨文①的上部为“禾”,屮间为禾米盛于“豆(食器)”中,下部是一双手表示祭祀。②是金文的形体,省去了“禾”与双手,只是豆中有米。③是小篆的形体,上部变为“丞”,下部增加了“火”。④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烝,火气上行也。从火丞声。”此说不妥。“烝”字本为会意字,非形声字,其本义应为冬祭名,如《尔雅·释天》:“冬祭曰烝。”在《春秋繁露》中也说:“冬日烝。”可见冬季祭祀就叫“烝”。古籍中“烝”与“蒸”可互相通用,“冬祭曰烝”可写作“冬祭曰蒸”。由“祭”引申为“进”,如《诗经·小雅·甫田》:“烝我髦士。”大意是:进献了我俊秀之士的本领。祭与火有关,所以用火烤也叫“烝”,如《荀子·性恶》:“故枸木必将待檃栝(yǐn guā)烝矫然后直。”“檃栝”是矫正曲木的工具。原话的大意是:弯曲的木头一定要经过烘烤,用工具矫正才能变直。用热气蒸也叫“烝”,所以“烝”也有“热气盛”的意思,如杜甫《早秋苦热》:“七月六日苦炎烝。

 

“烝”还有“大”和“多”意,如《诗经·大雅·烝民》:“天生烝民。 

 

——左民安《细说汉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