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诗词漫话】纵放悲歌------桃花仙人

 天高云淡zcg 2018-08-30

桃花仙人




  唐寅《姑苏八咏》中《桃花坞》一篇,是这样写的:“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双燕舞……。”桃花本自鲜丽,一枝二枝,掩映于山石林莽,已有一种媚趣;千树万树地开作一片,更是灿若云霞,令人如痴如狂,欲歌欲舞了。
  但是,正因为桃花是如此鲜丽娇艳,容易逗引情绪跃动,所以它并不是高人雅士喜欢的花。他们讲究清高素洁,不同凡俗,而桃花却是太热闹、太俗气了。在中国古诗里,写桃花虽然不算少,但很少同作者的人生追求联系起来。花儿中,兰、菊、梅、莲等等,都常常用来象征某种品行,桃花却不行,虽然它是南方最常见的漂亮的花。
  唐寅却特别喜欢桃花,甚至拿桃花作为自己的人生象征。他三十六岁时,因在科举中蒙受不白之冤,与家人失和,遂迁出旧居,在当时以桃花繁盛而成为苏州名胜之地的桃花坞建了一所别业,叫作“桃花庵”,又自称“桃花仙人”。
  他常在这里召请朋友,开怀痛饮,醉后各自歪歪斜斜,颓然花树下。《桃花庵歌》便是这种生活的写照: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诗的后半部分所说的意思,在古诗里也见得多了。所谓“不愿鞠躬车马前”,无非是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另一种说法;结束两句,也就是“酒不到刘伶墓上土”的意思。但这里仍然有些不同的。中国士大夫文化,历来把甘于贫贱、不慕荣华当作一种美德。因而论及贫贱之士,不管是真是假,大都首先从德行上加以肯定,认为这是一种高尚的表现,是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精神,才不肯混同于浊流。唐寅却并没有以高尚其志的隐者自居,他认为“贫贱”与“富贵”,只是各得其所;与其富贵而奔忙不暇,不如贫贱而悠闲,得赏花饮酒之趣。这是很实际的利益计较,是重视人生真正的快乐。在《把酒对月歌》中,这意思说得更明白: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杜甫《饮中八仙歌》夸李白“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唐寅在这里表示:桃花庵的生活美好无比,比做官还舒服,所以不用像李白那样,既要到长安去求官,又要做出一副傲世的派头。他也是傲视富贵,但跟前人以高洁之德为骄傲不同,他以平凡的生活、自由的乐趣傲对官僚阶级。
  再看前半部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流连醉酒于开开落落的桃树之下,其实也不全是写实,主要是借此表示对人间美好生活的占有。就像《默坐自省歌》所说的:“头插花枝手把杯,听罢歌童看舞女。食色性也古人言,今人乃以之为耻。”“食色性也”,即孟子所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唐寅看来,爱好享受,爱好女色,本来是人的本性,用不着像假惺惺的伪道学那样,引以为耻。只要大节不亏,不要存“害人谋”、说“欺心语”,尽可快快乐乐地过日子。所以,他说的“贫贱”也只是相对于做官的“富贵”而言,并不是穷得清清光光。要不然,怎么个“听罢歌童看舞女”?至于钱的来处,诗中也说了:“又摘桃花换酒钱。”意思是画桃花卖钱。
  由此可知,唐寅是个什么样的“桃花仙人”。他既不羡慕富贵,也不自鸣清高,他要的是自由自在、尽情享乐,饮食男女无所忌讳。这是个世俗的神仙,兰的幽雅、竹的清拔、莲的出俗、梅的高格,都配不上的,正好配个热热闹闹、红红艳艳的桃花,做个“桃花仙人”。
  这诗在当时是一种新格。它语言浅显,差不多完全是白话,音节流畅,首节更有衔连不绝、一气流注的效果,读起来非常爽快。它正好表现诗人真诚坦率的感情和诗中歌颂现世快乐的情调。
  唐寅的诗文散失很多。据王世贞《跋伯虎画》说,他曾藏有唐寅手书《桃花庵歌》八首,并评价说:“语肤(浅)而意隽,似怨似适,令人情醉,而书笔亦自流畅可喜。”又说,他从李士牧处见到唐伯虎的一幅图,“深红浅红与浓绿相间,渔舟茅屋,天趣满即,宛然桃花庵景物”。可惜另外七首《桃花庵歌》与桃花庵图都不能见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