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工作,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多村民在谈及中央政府时,都觉得“党中央好”,但是在提及身边的基层干部时,却总是不满意;一些村干部完全有能力解决好的事情,群众不找村干部,而是去找乡镇主要领导,甚至是县委书记、县长……这无不体现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信任危机”。 “中央”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都只是一个模糊遥远的存在,“村干部”才是真正为他们服务的对象,可为什么农民会形成这种“中央很好,村干部坏”的印象呢?这既有村干部的因素,也有群众的原因。 村干部方面:一是村务决策和执行过程缺乏群众广泛参与,群众参与决策的权利得不到尊重;二是村干部安排工作少听群众心声,群众认为村干部乱指挥;三是当前村干部的能力素质普遍不强,有些群众认为村干部不如自己;四是一些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与群众矛盾频发。 群众方面:一是“利己”思想作祟,为了个人利益公开抵制村级集体项目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感恩意识淡化,觉得国家政策给予自己的好处是“理所当然”;三是偏信负面言论,“无官不贪”的错误认识根深蒂固;四是参与愿望减退,“敬而远之”的麻木心态造成误会。 要做好“三农”工作,亟需化解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信任危机。一要实行阳光村务,尊重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自主权;二要坚持群众路线,强化村干部为民意识教育;三要切实加强培训,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作风;四要加强宣传教育,多渠道向群众宣传感恩理念,提高群众觉悟。 |
|
来自: 你是不一样 > 《乡村建设(凋敝的乡村)》